文/重慶市永川中學高二7班 鄭紅焱
指導教師:羅家明

我依戀的白云,飄蕩在村莊上空。而上學的路,遙遙遠遠,延伸到陌生的城市。我的家和學校之間,無形之中被一條時常起伏的牽掛支線牽扯著。每次回家,看見路旁的那些高大的樹木,一年四季變換不同的衣裳,往事與現實便交織著在腦海浮現……
每次回家,開門看見小狗搖著尾巴迎接我,便自然而然露出開心的笑容。吃著爸媽做的可口飯菜,我的味蕾再次感受到了鄉野之間粗茶淡飯帶來的美好。然而,美好的時光,常常來不及細細回味。每次離家,我都要深情凝望父母,門前的那些漸漸長高的花木,以及那條依依不舍前來送行的小狗,都讓淚點較低的我,眼眶濕潤。
我不知道17歲的自己,算不算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從偏遠的鄉村走向城市,雖然老師們對我很好,同學們對我也很友善。可不知為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總有一些小小的不開心,我在夢中常常莫名地懷念起在鄉村中學那些走路上學,與同行的伙伴們一路打打鬧鬧,無憂無慮瘋玩的日子。而中考之后,我們各自分散,去了不同的學校,從此在上學的路上,我成了一只形影孤單的大雁。
記得班里與我要好的同學曾對我開玩笑說:“紅焱同學,自從升入這重點高中后,你就要與以前那個初中時代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說再見了。你現在面對的是一個要經歷不斷考試,將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去擁抱心中夢想的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
或許好友所說的話,都是肺腑之言,而正處于青春期,任性還有點叛逆的我,卻常常不由自主地計較起學習上的“束縛”和個人的“自由”之間的得失。特別是每當周末放假的時候,城里的同學們都開開心心地回家了,可是家在偏遠鄉村的我,卻總是糾結:要不要回家?因周末放學的晚點,也因城里沒有直達到家的班車,我每次回家,都要兜兜轉轉地轉兩三次車,才能順利到家。所以每次周末回家,我都得像一個戰場上沖鋒的戰士一樣,務必準點趕上班車,爭分奪秒地往家趕去。
有時憂心忡忡的爸爸得知我天黑才能到家時,就勸我別回了,讓我待在學校過周末。可在一旁的媽媽聽了,就反駁說:“宿舍孩子們都回家了,你卻要讓孩子一人待在宿舍,她不害怕嗎?她要周末回來,你就讓她回來吧,現在她正在長身體,順便我也給她做點好吃的。”
聽了爸媽的對話,我內心充滿自責,怪自己膽子太小。其實周末待在學校,我還能抽出更多的學習時間。可心里這么想,但是一到周末,看著同學們匆忙離校的步伐,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要加入他們回家的行列。
也許是對于親人的牽掛,夢里的那條回鄉路,像施展了魔法一樣時常牽引著我。每當到了暮色籠罩的夜晚,看著通往回家的路上次第亮起的路燈,我的心,也瞬間充滿了一種對家的思念。當聽見媽媽電話里焦急催問的聲音,我的內心,又忽然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想起詩人席慕蓉《七里香》的詩句: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在綠樹白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我的眼淚,忍不住悄然流了下來。
點評:
文章情感表達細膩,將自己對家的眷念之情娓娓道來,讓讀者深切體會到作者對回家的期待,離家時的不舍與傷感。作者也將對之前與小伙伴一起快樂學習,以及時光的懷念之情真切地表達出來,令人動容。文末以席慕蓉的詩句結尾,不僅使文章更有文采,而且使文章的主題再次突出,使作者對家的眷念之情更加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