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盼盼
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自然資源局 河南駐馬店 463100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不斷縱深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步伐日益增速,在這一態勢的引導下,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對城市開發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物質性滿足為基礎,而是更加強調精神上的充實,這種變化也給城市的規劃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生態城市理念作為關注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新型模式,也需要在新時期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
城市規劃設計具有十分明顯的綜合性和系統性特點,涉及到不同類型的專業學科知識,空間要素是多種多樣的。從本質上來看,城市規劃更加突出的是數據的抽象和高度總結,城市設計強調的是數據在具體形態中的展現,兩者不僅囊括了建筑的景觀,同時也考慮到了城市的布局和居民的心理期待。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明確印證了經濟密度的日益攀升,城市自然生態環境也暴露出了更加鮮明的問題。再加上,由于城市規劃設計沒有從長遠的眼光出發,所以也加劇了生態環境的形勢,生態資源的過度消耗,嚴重影響了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已被嚴重破壞,機能大大下降。而且,一些城市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忽略了自身的人文因素和自然要素,導致居民面臨著更為多樣的生活困擾和難題。正是在這些現狀的推動下,一些專家和學者也汲取經驗和教訓,提出了生態環境規劃的理念,這就為城市規劃設計注入了更多的生機活力,帶來了更多創新的可能性。
首先,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必須要以環境為根本,以生態環境發展為優先,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城市的后期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充實資本。而且,城市規劃設計應當立足于自身環境和生態建設的現狀,要樹立長遠的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目光,關注自身發展的特殊狀況,只有這樣才可以凸顯出設計的特色和優勢,構建生態文明,維護社會的秩序[1]。其次,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必須要完善環境建設保障體系,約束主體的思想和行為。從主觀層面來看,生態城市規劃的貫徹落實,能夠讓居民的個性化生活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居民自身的精神向往也會得到充實,城市的風氣會更加積極向上。如果城市規劃設計運用了生態理念,那么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必然會擁有更加超前的意識,會針對當下發展中不符合社會需求的展開重點分析和思考,這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設計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真正意義上抓住重點和群眾的基本關切。
園林景觀設計是優化城市面貌,補充生態循環的重要基礎,在整個城市規劃設計中也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對此,在規劃園林景觀的時候,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的人文因素和歷史文化因素,分析城市自身的發展定位和方向。當下,園林景觀設計重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人文景觀,其次是自然生態景觀。設計人員可以選擇雕塑和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出園林景觀的人文特點,傳遞特定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在凸顯城市歷史特色的同時,讓觀眾也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設計人員也可以利用天然的植物,花草或者是水體,來凸顯出園林的自然風光,這樣不僅可以凈化生態系統,而且也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態能力,緩解城市的污染[2]。
設計人員必須要充分分析城市的自然資源情況,合理規劃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布局,要把交通,居民生活和其他主要功能充分結合到一起,由此來凸顯出生態城市建設的特征和魅力。也就是說,設計人員應當本著優化生態環境的原則,深度挖掘城市的特色資源,特別是就老城區的改造來講,除了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汁原味的歷史風光之外,也可以采用科學的人為手段進行補充和優化,這樣不僅可以延續歷史建筑的壽命,也可以開發特定的旅游資源,推動老城區和新城區在生態面貌上實現有機融合,凸顯出城市的美感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增進民生福祉[3]。
當下,我國城市建設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生態系統的薄弱性,以城市景觀綠化最為顯眼。對此,設計人員在規劃城市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構建相應的網絡,要把景觀綠化的設計與城市的整體部署相結合,提升城市的綠色效果。在這里,設計人員可以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手段,用不同的方式優化現有的景觀,而且要盡可能拉近景觀建設和交通道路之間的距離,達到凈化空氣,美化道路的目的。
近些年來,交通擁堵始終是城市面對的重點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原因在于私家車數量的驟然增加,在增加城市道路運輸壓力的同時,也讓道路問題變得更加顯眼,更是污染了周邊的環境,使得廢氣排放數量驟然增多,霧霾天氣層出不窮。對此,必須要提高對綠色城市交通規劃的重視和關注,必須要提高公共交通的占比,加大對公共交通的宣傳和推廣,鼓勵城市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這樣也可以減少汽車的尾氣排放,發揮出公共交通的作用,減輕道路運輸的壓力,進一步改善城市的環境。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生態城市規劃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推動城市可持續進步的應有之策,也是滿足環境改造需求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生態景觀的構建,空間結構的平衡,規劃網絡的完善,交通的調節這幾個角度,論述了生態城市設計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結合了城市規劃的基本內容,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設計人員的參考依據。在未來,城市自身也必須要加大對生態理念的宣傳,要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綠色出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