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陶延明
德州市陵城區德茂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山東德州 253500
在高層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把工程技術管理當作重點工作嚴格落實執行,不僅可以充分提高項目建設的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還可以為施工單位創造良好的市場信譽和工程效益,促進施工單位乃至整個建筑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高層建筑具有普通建筑所不具備的特點:①建筑高度大,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高,因此需要選擇深基坑來進行建筑工程設計,從而提高建筑工程地基的穩定性,因此會用到大量的樁筏結構;②高層建筑的地下室結構都較為復雜,不止一層,在開展地下室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地下室的抗浮效果,確保地下室內部擁有足夠的停車位;③高層建筑中出現較多的工藝技術,因此對施工人員施工技術的掌握要求較高,常見的施工技術包括深基坑技術等等,其施工質量的好壞會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產生重要影響;④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施工工藝,其中有很多需要進行技術論證,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具備更加專業的施工能力;⑤高層建筑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具備多種功能,因此會產生相應的施工標準,需要每道施工工藝都得以滿足,從而確保施工工序不會出現差錯[1]。
建筑物的安全性、實用性、經濟性和舒適性是建筑工程最基本的質量要求。高層建筑與人們的生活休閑密切相關,同時當下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逐漸提升,人們對高層建筑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高層建筑在滿足安全性和實用性的前提下,還要不斷提升其經濟性和舒適性。因此,引進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機械設備,以高標準、高要求按設計進行施工,嚴格把控工程質量,降低工程經濟成本,優化建筑工程居住體驗尤為重要。提高高層建筑的質量可以有效減少和避免建筑使用期間的安全事故,確保居住者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降低建筑維護成本。就施工企業來說,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不但可以減少返修維護成本,還能提高企業在業界的口碑。以質量求發展,是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的唯一途徑,可在人們心中樹立品牌形象,有利于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
深基礎施工技術關系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聯合效果,因此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工程施工人員聯合多種施工技術,從而更好地對混凝土澆筑工藝進行有效落實,使混凝土在澆筑的過程中能夠具備嚴格的澆筑質量成本,避免水化熱等一系列現象的發生,避免澆筑質量受到澆筑時間、澆筑溫度以及各方面印度的影響,嚴格控制工程項目施工中的各種技術。
就目前而言,絕大多數建筑項目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建筑項目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側重點是在正式施工前通過可靠手段確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保證混凝土質量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及項目建設需求。進行高層房屋項目建設時,混凝土的輸送通常是通過輸送泵來完成,這樣既能保證混凝土的自身性能,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施工日期;并且需要對澆筑和振搗等各施工環節進行有效管控,以此確保混凝土施工能夠高效完成。
在高層房屋建筑過程中,所需鋼筋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在具體的鋼筋制作加工過程中,技術人員一定要把各類鋼筋根據規范進行嚴格的分類,保證建筑鋼筋的有序化。鋼筋連接技術指的是圍繞著鋼筋軸點向四周延伸,形成一個穩定而扎實的平面,從而促使鋼筋重量能隨著作用點均分,不至于壓垮房屋平面的墻板和墻柱,同時也能起到保護房屋不受傾斜及崩塌的作用。鋼筋連接在應用過程中需遵循幾何原理,施工人員需按照施工圖紙進行標準化測定,圈定鋼筋長度圍成的范圍,及時記錄鋼筋使用的數量,為下一階段鋼筋連接替換提供依據。當然,由于鋼筋連接使用較為簡便,且起到的作用較大,因此許多施工團隊都會加大利用面積,達成相應的目標[3]。
大多數的高層房屋建筑都會進行深基坑施工,這就需要應用基坑支護技術,該技術具備經濟實用、安全可靠等特點,在不斷應用的過程中,基坑支護技術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在基坑支護技術的實際應用中,應用鋼筋混凝土板樁、沖孔灌注樁等進行支護的情況極為普遍。
預應力技術在現階段我國高層房屋建筑工程項目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預應力技術可分為先張法預應力技術與后張法預應力技術2種。其中,先張法預應力技術即利用模板的支撐張拉預應力筋,以及鋼筋的綁扎與混凝土的澆筑,直到混凝土在滿足預設強度后,再放張預應力筋,進而將預應力施加給構件混凝土的技術形式。此種技術多應用于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預制生產工作。而后張法預應力技術,則是優先進行構件截面內預應力管道的預設,或進行預應力筋的緩粘結,并進行混凝土的澆筑,直至結構混凝土或構件符合施工要求的強度時,再進行結構內預應力筋的直接性張拉,以此作為混凝土結構進行預應力施加的技術形式。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施工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有效地控制施工的質量。只有通過提高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才能夠有效確保其施工質量,進而確保工程施工的穩定性。所以施工企業必須加強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研究的力度,才能發揮出其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