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 康人木 謝東
德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四川德陽 618000
檢驗檢測行業自工業化發展至今已經趨于成熟,歐洲發達國家、美國、日本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逐漸形成了較為規范的檢測環境,并產生了一批具備規模及影響力的檢驗檢測企業。從目前市場情況分析,全球市場檢驗檢測行業保持著良好的增長趨勢,2020年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歐元。發達國家起步早,必須具備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技術性壁壘和綠色壁壘成為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一把有力武器。
(1)行業規模增大。如今,全球市場競爭激烈,檢驗檢測市場業務增長存在一定的困難與挑戰,這主要由于國際化貿易程度高、各國各企業為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搶占市場先機不斷進行產品質量的升級,不斷更新換代以便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產品生產工藝技術改進等。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國民的生活消費水平,各種品牌的產品使用升級造就了多方檢驗檢測機構的出現,相關行業規模在不斷擴大。過去20年間,全球檢測市場增長速度為5%左右,近10年達到了10%左右。考慮市場飽和及市場發展狀況,未來還可保持8%左右的增長幅度,依然占據較大的檢測市場[1]。
(2)涉及領域擴展。目前,全球檢驗檢測市場主要應用于消費品、食品及工業領域。從2020年市場分布情況可以發現,消費品及零售占據11.50%,食品及農產品占據了11.50%,石油天然氣占據了10%,化工產品和建筑分別占據了9.5%,剩下的則是金屬和礦物質、工業產品、交通及汽車等。
(3)行業分布調整。隨著全球經濟的融合發展,世界內的產業發生了轉移,工業制造行業逐漸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轉移,相應的的質量檢驗檢測檢測行業也進行相同的轉移。目前,根據當前檢驗檢測行業分布情況看,全球范圍內大型的綜合性檢驗檢測機構已集中分布在中國等一些亞洲的發展中國家[2]。
目前,我國檢驗檢測行業業務已經涵蓋了食品、農產品、藥品以及建筑、環保、電子器械及各類清宮紡織、航空等產業,深入國民生活及工作的各個領域。根據市場檢驗檢測企業分布而言,多數企業在各個區域分散獨立經營,分布區域廣,規模一般比較小。根據2016年分布數據顯示,我國約有9000家已經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承認,全國分散經營的企業道達到3萬家左右。如今,國內檢驗檢測市場概況大致如下:
(1)市場規模高速增長。我國檢驗檢測行業起步較發達國家晚,但是發展速度快,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增長幅度也比較快。改革開放政策打開市場的大門,國家貿易量的不斷增加促進了檢驗檢測行業的進步與發展。隨著工業、醫藥、食品類行業產業量增加,國際貿易交易總額加大,全名對于產品質量關注度提高,加大了所有產品受檢的比重,近3年檢驗檢測市場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遞增。同時,國家市場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第三方檢測機構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并將在未來幾年大幅度提升機構數量。
(2)市場競爭格局產生微妙變化。國有檢驗檢測機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承擔著許多政府制定的強制性檢測項目,具備一定程度的檢測能力,并逐漸覆蓋了各類產品受檢的范圍,并獲得國民的廣泛認可,占據著55%以上的市場份額;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則是憑借著強大的檢測技術及品牌效應在市場中生存及發展,具有30%以上市場份額,而民營檢測機構僅僅占據著10%。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改變,加之本土化經營的優勢,其在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悄然擴大規模,市場占有率逐漸上升。相反的,國有及國外的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占有率在下降。由此可知,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潛力持續爆發,未來市場競爭格局成為一個未知數[3]。
(3)各細分領域差別大。各行各業產品種類繁多,檢測方法及檢測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檢驗檢測服務類公司業務區分不斷細化,才能滿足不同領域的檢測要求。同時,國內發展起步的第三方檢驗檢測企業發展比較緩慢,多數呈現規模小、從事細分領域檢測服務的業務。
(4)地區分布不均。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分布不均,一般東部地區部分布較多,西部地區分布較少,這主要由于中西部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產品種類分布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官方官方檢驗檢測機構主要根據行政區域布局,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主要分布至全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
因此,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發展相比自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成為僅次于歐盟和美國的全球第三大檢驗檢測市場。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發展規模與國際的檢驗檢測機構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必須從實際出發,妥善處理接解決機構長期發展短板,提升檢測技術,對標國際檢驗檢測機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并趕超。
這主要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政府管理方面。近年來,我國政府為促進檢驗檢測行業的蓬勃發展,進行了政府職能部門工作重點的改變,積極實施“放、管、服”政策,提升市場活躍度;二是市場競爭方面。外資檢驗檢測機構進我國并依靠技術有數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市場占有率比重較大。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作為后起之秀面臨著激勵的競爭,并不斷發揮自身的本土優勢,實現技術壁壘的突破,檢驗檢測市場正在掀起一股風浪;三是品牌影響方面。檢驗檢測機構本質上屬于服務型企業,其必須認清人身發展的優勢,建設品牌效應才能積累更多客戶資源,才能實現業績的穩定增長。四是經濟增長模式方面。作為公共檢驗檢測服務主體,檢驗檢測主要為產品出口、商品交易、產業集群以及轉型優化服務提供技術支撐,與各個地區經濟增長趨勢融為一體。因此,其需要不斷根據市場的發展變化改變經營的策略,穩步同經濟穩步發展,如此才能實現多元化的變化發展,而不是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