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方 邵銀鋒
浙江勤業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紹興 312030
建筑行業的發展首先要得益于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與安全直接影響著業主的基本利益,也決定著行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必須要給予工程施工中關鍵技術以高度重視,通過技術進步促進行業發展。本文將以施工關鍵技術的發展為背景,進一步深入探討建筑工程施工關鍵技術。
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是一種混合型的施工技術,即將高強度等級的優質混凝土與強拉伸能力的鋼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鋼筋混凝土架構,本質上講是借助混凝土的高抗壓強度來彌補其在拉伸強度不足上的缺點,最終實現推遲受拉區混凝土開裂的目的。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相比,由于鋼材和混凝土性能的提升,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抗滲漏性、強度、剛度、抗裂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特點。根據預應力施加階段的不同,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方法可分為先張法和后張法兩種。前者是在混凝土灌注之前施加預應力,由于先張法常采用長臺座固定鋼絲鋼絞線或鋼筋,所以該方法也被稱為長線法。后者則是直接在混凝土灌注的構建上施加預應力。
給排水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環,其主要包括給水系統、排水系統、消防系統和雨水系統四大板塊,分屬于不同的控制系統和用途。以給排水施工流程為例,主要包含前期準備階段、管道的預制加工、干立支管安裝、管道試壓、防腐和保溫、沖洗和通水等。給排水施工工藝流程較為簡單,而消防系統則較為復雜,除基本的管道安裝外,還需要安裝水流指示器、消防水泵、高位水箱以及相關消防配件。在給排水施工中,材料和技術的創新應用尤為重要,例如引入綠色可回收的管道材料、采用高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自動配水滅火系統、或者安裝智能化節水裝置提升建筑整體的節能減排水平等。
鋼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鋼筋是十分重要的材料,對房屋建筑的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進行鋼筋連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做好鋼筋接頭的全面焊接,在此過程中需要選用電弧焊進行處理。此外,施工人員還可以采用電渣壓力焊和氣壓焊的方式對此進行處理。對于鋼筋的焊接部位,可以選擇氣壓焊,進而確保鋼筋連接的效果。在鋼筋綁扎施工以前,需要對表層的銹跡進行清除,降低鋼筋發生腐蝕的風險。在綁扎過程中需要用符合規定的鐵絲進行綁扎,施工人員要對外力的沖擊進行充分關注,進而提升建筑結構的堅固程度。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中,要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采用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并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管理人員對先進技術的認識和了解,進而保障施工技術管理水平。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建筑企業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都得以保證,建筑企業的經濟收益也得以最大化,其市場競爭力也得以提高。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更利于推動我國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利于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進步和發展[1]。
對原有的土建創新機制進行完善和優化,是對土建施工過程中質量進行提高的重要保障措施。其一,要求土建工程主管部門構建完善的創新管理體系。有關部門應當不斷完善土建工程的管理激勵體系,通過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引導土木工程建筑事業朝著創新方向主動發展。其二,應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無論機制多么完整,最終在實際的施工中不可缺少技術人員的支撐。然而,目前我國的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呈現施工人員素質水平整體偏低的現象,對施工技術的了解存在“知其已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在廣泛運用的新技術的背景下,必須加強人員的培訓學習,使眾多工作在一線的施工人員的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熟練掌握新技術和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而使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針對建筑工程工程量大,各專業交叉施工等問題,為確保施工技術管理有效落實、執行,施工單位應圍繞施工質量控制,展開施工圖紙會審和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施工質量保障措施編制、審查,堅持施工過程動態管理制度,實現建筑工程質量動態管理與控制。在圖紙會審環節,重點審查施工交叉圖紙會審,包括水、電、通風等管線交叉部位圖紙細化,避免因工程設計錯誤導致施工返工、工程變更等問題,提高工程質量管理的系統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前,應向業主、監理等單位進行技術、經濟、質量分析,確保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經濟性、技術性。如在給排水工程中應用新型管材時,應進行管材技術性能、經濟性評價,確保新材料應用可行性。此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加強技術交底,嚴格落實崗前培訓。施工過程中,應加強關鍵工序質量控制要點識別、質量風險預防與控制,針對質量控制難點問題,可組織QC小組展開技術攻關,切實保障建筑工程項目工程質量。
對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質量提升來講,離不開對人員素質的重視,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首先分析施工現場土體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地質勘查部門的數據來測量施工圖是否能提高地基承載力[2]。
目前,隨著我國建筑事業的持續發展和進步,土木工程建筑項目建設的數量和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人們對于建筑工程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工程施工技術無法滿足。因此,建筑企業必須針對施工技術進行大膽且有效的創新以及革新,進而滿足社會的快速發展需求,能夠與全球化的進程腳步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