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武
南京宏亞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1103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這種施工技術是對建筑工程進行合理的技術分割,使其變成幾種塊體的組合,如墻板、預制梁、預制柱等,然后建筑施工企業將這幾種塊體構件在某些預制品生產企業的加工車間進行預制,預制完成后,用特殊的運輸工具將其運輸到施工現場,并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方式與順序,將這些預制構件搭接在一起,進行組裝[1]。搭接完成后再用混凝土進行澆筑固定。而且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企業還能夠實時記錄各項施工數據,以此對施工的質量進行分析,從而確保施工的精準性。目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積累,但在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因此,相關建筑施工企業必須不斷探索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以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為保證建筑物之間的連接強度滿足施工要求,有必要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施工情況,采用內剪力墻施工技術,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在裝配式內剪力墻施工技術的應用中,廈門民恒機械有限公司廠房及配套設施加強了預制構件之間的精度,從而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鋼筋采用螺栓連接。在螺栓孔內灌入合理比例的水泥砂漿,并在下板中預留插筋,以固定建筑力墻的結構和剪力。在預制構件的實際安裝中,螺栓應位于結構的中心,以保證預制預留板的螺栓孔能有效地插入其中。在提高整體施工強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剪力墻的穩定性。
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在當今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符合我國建筑的發展方向。預制框架結構體系質量相對較輕,在實際施工中需要應用于預制組合梁和層合板。構件可由工廠直接制造,但在設計過程中應處理好相應的細節,為施工現場的焊接工作鋪平道路,以滿足施工要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層合板梁柱的中心軸線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證內支撐體系滿足承載力要求,并在此基礎上防止誤差的發生,使結構體系更加流暢。在實際施工中,綜合各種施工工藝,綜合考慮各構件的承載力,內焊選用點焊,以減少施工誤差。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將使用管道、鋼筋等材料。因此,有必要利用外部平臺,在此基礎上節約施工資源,提高施工速度。廈門民恒機械有限公司線材倉庫車間及配套設施均采用腳手架,并設置了相應的防護網。根據不同的施工條件,定制不同的平臺,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外懸式操作平臺最重要的部分是空心管的應用。因此,在實際施工中,嚴格控制空心管的質量,并設置鋼絲網或防護欄,注意焊接的規范化,使整體施工更加方便[2]。
在混凝土澆筑構件之前,對所需要的模具進行了相應的檢查,保證應用模具能夠符合設計要求。在模具檢查后對構件內部的鋼筋成品加以檢查,隨后開展構件的混凝土澆筑作業,確保混凝土澆筑能夠均勻。澆筑完成后對構件進行詳細的觀察檢測,保障構件表面的平整,如發現構件出現了變形問題需要進行補強,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后期的養護工作,提高工程的建設質量。
在裝配式技術應用過程中,構件的存放工作十分重要,該工程區分了不同構件,提前對地面進行壓實,避免地面出現洼陷,確保構件不受損傷,并在此過程中結合不同構件的特征選用豎向或橫向的存放方式,如該工程中的樓板、墻柱類構件選用豎向的方式進行存放,而施工中應用的梁構件會選用橫向的方式存放,一些梁構件多數情況采用橫向的存放方式。在構建運輸環節中,該工程合理選擇運輸設備并做好加固工作,裝卸過程中選用了緩沖材料,減緩構建裝卸時的沖擊力,在此基礎上做好保護工作。同時,該工程在構建運輸前會定制運輸計劃,提前確定運輸設備及加固方式,并選擇路況較好的路段開展運輸工作,以此避免運輸中出現緊急剎車的情況,進一步提高構建運輸質量[3]。
在對裝配式建筑進行實際施工操作過程中,預制疊合板的安裝工作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相關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須提高施工質量的重視程度。通常情況下,預制疊合板的安裝工作要和作業層保持有效距離,一般情況下根據300mm 為主要距離,根據其具體流程和要求完成相關的操作,對于不足之處,工作人員要及時進行改進,完成相應操作,使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實際安裝操作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問題,對疊合板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同時提高吊板安裝過程中的有效性。
此外,對疊合板進行安裝過程中,要在底部安裝好相應的臨時支架,每個支架間還要保持良好的距離,等到所有工作完成后,便可以對臨時支架進行有效拆除。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如要進行雙層結構安裝工作,則上層疊合板在安裝過程中要適當靠前,在混凝土凝固后,管理人員還要對疊合板的強度進行全面檢測,將其強度提高到70%以上。
通過對上述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后得出,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和進步,建筑施工技術創新速度也在不斷提升,這樣也讓預制裝配式施工技術應用范圍更加廣泛,為了能全面將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更好地展現出來,人們須做好相關技術和管理的優化操作,使其能與實際的工程建設相互融合到一起,將其特點充分呈現,這樣才能為建筑價值的不斷提升奠定相應基礎,同時也可促進我國建筑行業持續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