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華
濱州鑫誼熱力有限公司 山東濱州 256600
對于現代建筑工程的施工,主要是通過各個分項工程的施工來實現的,其中暖通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分項工程。從用戶的使用角度來看,暖通工程的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用戶的使用質量和效果。在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后,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性能有了更高標準的要求。所以,在當下的暖通項目施工中,若想滿足用戶的需求,需要應用現代化的施工技術,不斷提升施工水平,為用戶提供適應的居住環境。
根據建筑結構和用戶需求,暖通系統經過科學設計后可以實現以下功能:①控制室內室外的熱量交換。如空調系統利用電力壓縮機實現冷凝和蒸發,進而對建筑室內溫度進行調高和降低控制,保障室內溫度的適宜性。②為建筑室內提供快速通風渠道。暖通系統中有大量的管道,其中包括排出廢氣和送入新風的各類通風管道,并利用被動或主動的方式加速室內空氣流動,保持空氣的潔凈。③利用暖通系統的連帶作用綜合調控室內濕度、溫度、浮塵、清潔性等,并在節約能源、節省成本的情況下,保證建筑具有適宜的環境[1]。
預留孔洞是很多建筑工程需要面臨的問題,在暖通工程中,對于預留孔洞的設計,一般會將其在施工圖紙上標注出來,但是對于其具體的坐標位置并沒有進行詳細的標注,在實際施工中,很容易出現預留孔洞被忽略、位置誤判的現象。因此,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必須做好溝通和及時對接工作,對于預留孔洞的相關事宜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設,并做好應對措施,確保施工質量,避免造成成本的浪費。
在暖通工程系統中,給排水管道及管件的安裝也是技術要點。如在水表安裝時,要注重管網設計的科學性、便捷性。在水表前設置閥門,在兩邊及管道連接處設置活接頭;在閥門安裝時,要遵循相關設計標準,對介質流向進行標注,出口、進口要標示清晰;對閥門閥柄的處理,要遵循設計規范,對閥柄朝向進行明確;在閥門后測,對連接件的安裝,要便于可拆卸處理。在管道結構設計上,要控制好管道的坡度。如在散熱器安裝時,要參照墻壁,合理下料,并確保支管、立管穩定。對有坡度的管道在施工時,要做好調試,明晰坡度,優化支架間距,確保暖通管道及管網符合規范要求。
預留孔洞混凝土澆筑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在施工的過程中,一旦出現振搗松動、預留口移位的問題,就必須及時進行處理,才能確保混凝土澆筑作業的整體效率和質量。另外,在施工時,管理人員需要對施工工序進行科學管理,最好做到暖通工程與水暖電氣工程、消防工程等施工同時進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多重管線穿插施工造成的質量問題[2]。
在暖通工程施工中,對管道支架的安裝更是關鍵點。支架在安裝前,要結合暖通管道型號、規格及設計要求,嚴格安裝規范來安裝相應支架。同時,對不同的支架,要準備分辨其特點及功能,了解不同支架的安裝方法。支架施工,要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在暖通工程支架安裝中,要結合施工圖紙,有序安裝,不能盲目安裝,更不能違反設計規范安裝。對暖通支架出現的安裝問題,要給予重新安裝。
暖通工程中一項重要環節就是保溫工程,保溫施工質量差會導致系統在運行中出現冷凝水滴漏等問題,不僅會影響系統自身運行,且會造成能源浪費。具體在施工中,水系統的施工是難點所在,保溫施工需要在管道試壓合格、頂棚龍骨安裝前完成。施工質量方面,要保證各部位嚴密封閉,不存在漏縫等,需要注意一些常見的施工問題,如閥門保溫層覆蓋不足、保溫材料與墊木黏結不嚴、墊木與管道孔隙大等。在施工中,項目負責人和監理人員要加強監管。
圖紙設計質量對暖通工程施工有著指導意義,針對設計人員存在的設計漏洞,相關工程必須多次審核,并加大現場審核的力度,通過不斷優化調整將圖紙與工程實際需求、技術方案更好地搭配在一起。暖通施工中,應加強圖紙審核,并要求從專業角度按照層級審核制度對圖紙方案進行綜合分析,包括繪圖、成本、技術、材料等,以此強化施工圖紙的可行性,為后期施工作業的順利進行以及施工質量的保證奠定重要基礎。
在暖通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對施工設備、材料的質量管控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要做好這方面管控工作,首先從采購環節就應該嚴格把關。具體而言,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對設備和材料生產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核,并對材料與設備的規格、參數等數據進行認真核對,確保其符合建筑暖通工程建設要求,以最大程度保障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設備質量。
在提升建筑暖通施工質量上,要全力做好工程施工檢查與監督工作。第一,對施工材料進行核查和裝備設施進行檢查,如冷水設備、鍋爐設備、空調末端設備、水泵系統、氣體壓縮、氣體輸送機械等設備,嚴格按照規范及技術標準進行驗收。在暖通施工階段,對成品要做好保護。對管件材料、散熱設備進行質量控制,檢查相關設備的質量證書、技術標準、規格及功能要求,使其符合工程設計標準。
總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整體施工過程中,暖通安裝工程本就是一個關鍵性的環節,人們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礎上,對于暖通工程項目的質量和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對暖通安裝施工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提升施工效率,管控好施工技術要點,爭取最大化地為用戶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