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羽 田絲雨 孫紅領
河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河北石家莊 050227
檢查機構是對產品設計、產品、服務、過程或工廠的檢查,并確定其符合性。檢查的對象包括產品、服務、過程、設計、在用設備、設施、工廠,如工廠檢查、產品檢查、公正鑒定、服務檢查等。為確保檢查結果的公正、準確,檢查行為規范等,所有影響到檢查結果的人員均應得到必要并有效的監督,下面將檢查機構應如何開展質量監督活動的觀點介紹如下:
監督員按監督計劃要求對檢查員及影響檢查結果的相關人員實施監督,及時糾正不符合情況,必要時終止檢查工作,避免影響到檢查結果或造成其它風險。監督員應熟悉本檢查領域的檢查目的、方法、程序和結果評價,經驗豐富,能夠識別其他檢查人員檢查工作中的不規范之處,具有較強的責任心[1]。
檢查機構要配備足夠數量并覆蓋所有檢查領域的監督員,為保證監督能力得到持續保持還應注重監督員培訓,有計劃的組織監督員進行監督范圍內的專業知識以及管理體系文件、最新標準、規范等的培訓。
每年制定監督活動計劃,監督活動計劃應包括被監督對象、監督頻次、監督內容、監督實施方式、監督時間等,根據機構檢查工作開展的特點,要覆蓋所有檢查員,盡可能覆蓋所有檢查工作領域,重點工作要增加監督頻次。檢查機構的監督活動計劃應由技術負責人審批,以保證制定的監督活動計劃充分、有效。
監督員按照監督活動計劃實施,填寫監督記錄。當遇有新方法、新測量設備首次正式使用、新上崗人員初次參加檢查工作、比對和能力驗證活動、投訴處理的驗證、允許意外偏離、糾正或預防措施的實施等情況時,應重點進行監督。下面對不同的檢查工作領域實施監督的項目和內容進行了總結:
(1)針對工廠、服務、過程等檢查活動時,監督的項目和內容主要有:檢查計劃符合性、檢查程序及內容的符合性、檢查員專業能力、檢查員的溝通能力、檢查報告的符合性、檢查方式方法的符合性、檢查行為規范的符合性。但限于此[2]。
(2)針對產品、設備、設施等檢查活動時,監督的項目和內容主要有:合同評審情況、人員資格及資格保持、熟悉標準、作業指導書及執行情況、檢查規程的符合性、設備的操作情況、環境、設施的符合性、樣品標識情況、樣品制備及試劑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況、抽樣及執行情況、原始記錄及數據的核查情況、數據處理及判定、不確定度評定情況、結果報告的出具情況。但限于此。
工廠檢查過程監督主要采用目擊檢查過程和對檢查報告常規審查的方法;其它產品檢查監督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現場觀察或詢問以及查閱記錄。必要時對檢查結果進行驗證,如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對保留的物品進行再檢查。監督員在每次監督時都應實時做好工作記錄。記錄的內容應包含檢查全過程涉及的所有要素及評價和處理建議[3]。
監督員在監督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和缺陷,要及時讓檢查員糾正,必要時終止檢查工作,及時報告責任部門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監督員對監督結果進行分析,如有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或存在潛在不符合趨勢的,應要求責任部門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進行處理,必要時可建議增加內審,以消除不符合和潛在不符合。
有關部門負責人需對監督員提出的問題以及評價和處理建議進行認真研究,在核實和確認問題后,落實所提出問題的糾正,組織實施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監督員應對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確認。
(1)針對工廠、服務、過程等檢查工作實施監督發現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措施:
①檢查計劃中檢查依據、檢查范圍描述的不正確或不全面;檢查人日數不滿足檢查方案要求等。發現此類問題應及時糾正檢查計劃。
②通過檢查過程發現簡略或增加了檢查程序;根據檢查條款檢查內容不全面;檢查記錄填寫不具體或描述與實際不一致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
③通過檢查員實施檢查過程的表現,發現檢查員對生產或服務過程不熟悉;對相關標準不熟悉等。發現此類問題對跟據知識欠缺情況組織檢查員實施相應的培訓,嚴重不滿足專業能力要求的可停用該檢查員[4]。
④通過檢查員實施檢查過程的表現,發現檢查員的溝通能力差。發現此類問題,要具體分析原因,比如是情緒、專業能力差、表達能力差等,根據不同原因采取相應的培訓。
⑤通過審閱檢查報告,發現檢查報告中信息不全、結論不正確、表述不清晰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
⑥通過檢查員實施檢查過程的表現,發現檢查方式方法不正確。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
⑦通過檢查員實施檢查過程的表現及客戶回訪,發現檢查員檢查行為不規范。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情節嚴重的,停用該檢查員。
(2)針對產品、設備、設施等檢查工作實施監督發現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措施:
①通過現場觀察合同評審過程、查閱合同評審記錄,發現合同評審內容不全面、合同評審判斷錯誤、評審記錄填寫不全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相關人員實施必要的培訓。
②通過查閱檢查員資格,發現資格不滿足檢查工作要求。發現此類問題,如還未實施檢查,應立即更換檢查員;如已實施檢查,應要求更換檢查員后重新實施檢查。
③通過現場觀察檢查員檢查過程或與檢查員座談,發現檢查員對標準、作業指導書等不熟悉或執行錯誤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
④通過對檢查規程進行審閱,發現檢查規程不滿足要求等。發現此類問題,及時修訂檢查規程,必要時請外部專家對制定檢查規程人員進行培訓。
⑤通過現場觀察檢查員檢查過程,發現檢查操作設備不正確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
⑥通過現場觀察檢查員檢查過程,發現檢查過程中環境、設施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必要時停止工作,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糾正措施計劃并整改,保證環境、設施符合相關標準或規范要求后,再實施檢查工作[5]。
⑦通過查看被檢樣品標識,發現樣品未標識或標識不清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要查明原因,確認樣品的真實性、唯一性;確認后補貼標識;組織樣品管理員、檢查員進行相應的培訓,避免此類問題再發生。
⑧通過現場觀察不被檢樣品制備過程和檢查前試劑等配置過程,發現樣品制備不正確、試劑過期或存放不當、試劑和消耗性材料配置不符合標準要求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保證被檢樣品、試劑和消耗性材料配置等滿足相關標準或規范要求后,再實施檢查工作。
⑨檢查工作涉及抽樣的,通過審閱抽樣方案或計劃、及現場觀察抽樣過程,發現抽樣方案或計劃制定不合理、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抽樣方法、過程未按計劃執行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抽樣方案或計劃制定不合理的,及時修改后再執行抽樣;抽樣方法、過程未按計劃執行的,重新按標準方法抽樣。事后對相關抽樣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6]。
⑩通過對審閱原始記錄,發現原始記錄信息量不全、數據取值錯誤、不具可追溯性等問題。發現此類問題,視情節嚴重情況,如已影響到檢查結果,應重新進行檢查;如情節輕微,只是缺少部分信息,但不影響檢查結果,糾正后,組織相關檢查員進行必要的培訓。
通過審閱原始記錄,發現原始記錄中數據處理或結果判定錯誤。發現此類問題,首先重新進行數據處理糾正錯誤的結果,然后組織相關檢查員進行必要的培訓。
如該檢查報告中含有不確定度評定結果,監督員應查看不確定度評定報告,核對不確定度評定結果的正確性,發現不確定度評定報告中不確定度影響因素考慮不全、計算錯誤、表示方式不正確等。發現此類問題,首先是糾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
通過審閱檢查報告,發現檢查報告中信息量不全,結論不正確、與原始記錄數據不一致、印章不正確、未按客戶要求寄送等。發現此類問題,應認真調查原因,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后,重新出具正確的檢查報告。組織檢查員實施必要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