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釗
河南省三門峽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 河南三門峽 472000
石油化工企業相對于其他企業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多的復雜工藝,伴隨著物理和化學反應的發生,很可能出現較高風險因素,進而對生產運營的安全性產生威脅。如果在該背景下發生火災,則很容易釀成更為嚴重的事故,尤其是在存有大量油品、液化石油氣、苯、氫等材料的區域,更是會出現火災嚴重惡化現象,對于周圍環境以及人員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從石油化工企業以往火災事故的表現上來看,其往往存在火勢猛且溫度高的特點,如此也就必然會表現出較高的破壞性,甚至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爆炸問題;在火災發生后的極短時間內,其還容易出現快速擴散現象,燃燒面積相對比較大,尤其是伴隨著流淌火的出現,危害程度也更為突出,控制以及撲救難度相對也較大,對于消防力量有了更高要求,滅火搶險救援也面臨更大挑戰。
石油化工企業在發生火災事故后,滅火搶險救援工作面臨較大難度,安全風險管理壓力加大,這也就需要重點圍繞著滅火搶險救援中存在的各方面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形成更為快速可靠的滅火搶險救援效果。結合以往石油化工滅火搶險救援工作的開展狀況進行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如下:首先,外界環境方面比如天氣的影響就不容忽視,如果在滅火搶險救援過程中遭遇較為惡劣的大風天氣,必然會加大工作難度,極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火勢蔓延問題,無法形成良好控制效果;從石油化工企業所處地理位置上來看,如果相應地形條件不夠理想,無法為滅火搶險救援提供有力支持,存在較多地形阻礙因素,必然也會影響到滅火效率[1]。其次,滅火搶險救援裝備存在問題,也會影響到最終工作效率。因為石油化工火災事故的危害性較為突出,同樣也難以控制,進而也就對滅火搶險救援裝備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相應裝備不夠完整,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和缺少現象,勢必會影響到正常滅火搶險救援速度,導致火災事故進一步惡化,同樣也會危及滅火搶險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石化類火災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的救援行動必須要科學嚴謹,不能盲目憑經驗處置。因此,我們除了在經常提及的“處置原則、警情受理、力量調集、現場指揮、車輛停靠、安全防護、偵察檢測、設置警戒、疏散救生、緊急避險、工藝措施、現場洗消、火場清理”等環節嚴格按照程序處置外,還應牢固樹立三個關鍵意識[2]。首先是樹立“首戰用炮”的裝備意識,因為石油化工類火災的主體建筑,體積一般比較高大,都是由各種儲罐和管網交織組成,結構比較復雜。各類水炮的滅火效能遠比普通水槍高,且遇有突發情況能減少指戰員的傷亡。其次要樹立“由表及里,先控后滅”的戰術意識,實踐證明,此類火災一般規模較大、時間較長,易形成立體火災。須樹立“時刻觀察”的安全意識,由于各類潛在危險因素很多,毒害、腐蝕、爆炸等險情難以預測,瞬息萬變。我們不能把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滅火救人上。在部署攻堅力量的同時應選派理論功底強,實踐經驗豐富的指戰員占據重要哨點,縱觀全局,時刻監測,隨時發布險情信息和撤離信號,把握好攻防節奏,避免人員傷亡。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平時我們應特別重視基礎工作的建設,重點應建立石油化工企業危險源信息數據庫。主要包括企業基本情況、化學物質的理化性質和危害、工藝流程、事故處置對策、滅火作戰預案、社會聯動力量調集、政府緊急響應等信息。如果我們先掌握了這些關鍵基礎數據,將會很大程度上克服滅火救援行動的盲目性[3]。由于此類災害事故情況復雜、影響面廣,僅靠消防一個部門處置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們一定要克服單打獨斗的思想,積極推動政府建立“以各級政府統一指揮為根本、以消防隊伍救援力量為主體、以專家團隊處置意見為準則、以社會單位聯動力量為保障”的應急救援綜合指揮平臺,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完善信息共享,建立反應靈敏的應急響應機制。避免令出多頭、多重指揮混亂局面的出現。
如今在石油化工企業中主要就是監督管理各種材料和生產工藝流程等,常見的檢查方法就是雙隨機、一公開的措施,如此能夠具備充足的時間,而且檢查工作更加詳細。尤其是一部分石油化工企業會選擇按照實際的情況來創新各項技術,改善生產線,而且會選擇改革和創新生產工藝,這些內容都需要得到行政審批單位的認可。要是優化過程規模比較小,就僅僅在企業中進行審定就可,因此對于消防監督人員來說,需要充分地掌握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技術流程和實際的優化情況,明確在優化之后設備的情況,使得檢查工作能夠順利地完成。
綜上所述,石油化工火災的危害性較為突出,控制難度同樣也比較大,這也就需要滅火搶險救援工作能夠重點圍繞著現場狀況以及火情狀況進行綜合分析,以便采用較為可行的方案落實滅火搶險救援工作,盡可能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