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
遼寧省建平縣土地整理中心 遼寧朝陽 122400
所謂土地整理,就是要對一定范圍內的土地進行合理的規劃,通過平整的方式,使得土地的綜合效益有效提升。但是根據大量的實踐情況來看,在土地整理中往往還會暴露出生物多樣性下降、土壤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等多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在土地整理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設計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并應用科學的開發整理技術,不僅實現增加優質耕地的目標,還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效果,通過提升土地綜合效益,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但由于經濟建設和土地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土地整理環境保護監管的各種長效監管機制還存在一些漏洞,在土地整理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任重道遠[1]。
土地整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是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如果其中一個主體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就會導致生態環境保護的層次銜接不夠,土地整理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實施力度和深度難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在土地利用中難以發揮作用鞏固不能真正全面落實責任。從長遠來看,土地整理過程中會越來越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會隨著其他壓力的增加而減少,這不僅會影響土地整理的整體質量和效率,但同時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程度和完整性急劇下降,不利于土地整理發展的長期可持續發展[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基層單位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調節職能逐漸明確,任務也逐漸繁重。但生態環境執法力量和監管力量仍然嚴重不足,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監管和執法監測的規范化要求,不利于華池縣的社會經濟發展。
提高群眾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采取各種有效宣傳手段使其從內心重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同時通過多元化方式籌措土地整理資金,譬如合理地將土地整理推向市場,使企業參與土地整理項目并進行資本運作,促使土地整理產業化,進而獲取充足的資金用來改善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土地整理活動應堅持以生態環保為理念,在此基礎上促進土地整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建設高標準的水平梯田和農田,通過土地整理保證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實現優質土地標準,同時在土地整理活動中,科學規劃布局農田田埂和溝渠,提高農田土地利用率;二是土地整理過程中要重視景觀生態規劃,合理規劃景觀植被種植種類和間隙,基于景觀生態建設進行土地整理工作,能夠保持水土,改善區域氣候;三是土地整理中注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減輕水土流失,增強環境污染凈化能力,維護農村生態環境平衡。
在土地整理過程中,要科學評價區域內外土地整理項目的環境影響,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評價指標,納入土地整理項目內容,不僅可以定量監測生態環境指標,科學評價土地整理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還可以通過對土地整理環境的分析評價,進而采取有效措施和對策,加強土地整理中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
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正在進行的土地整理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分別是農村和集鎮的整理工作。具體來講,在過去的一些整理工作中,常見的處理方式有地理類型交叉進行處理,按照地勢高低進行處理等,在全部工作完成之后,農村的土地質量得到提升,就可以為以后的農作物種植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觀察,因為所有的土地資源是相當有限的,所以就應該對土地整理的各種方式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其他工作。根據真實的情況,將現在的農田面積不斷地做出整理,加上對耕地面積的整合,讓農民的生產得到更好的保障,在所有的土地都做出有效的處理之后,其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中將變得更有利。不僅如此,還需要將土地落實到每家每戶之中,將農村的所有宅基地整理工作全部做好,需要進行的規模相對較大。與此同時,及時推出鼓勵性的政策,讓農民能夠主動進行遷居,以此達到極具生活化的目的。因為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農民的生活獲得更大的便利,還能夠將更多的宅基地用來進行建設以及公眾活動。除此之外,能夠在其上面建設更多的居民樓,讓農民擁有自己對宅地基進行使用的權利,利用宅基地進行樓房的兌換,防止因為對房子進行拆遷的憤怒而阻止土地的整理,進而使城鎮化的發展受到阻礙。
要想盡可能規避土地整理工作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就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滲透綠色發展理念,這樣才能讓生態文明建設獲得較好的成績。因此,就需要土地整理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實施人對生態環境保護與土地整理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梳理,從而讓環保領域改革、環保督察問題得到及時的整改。并通過不定期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掌握土地整理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實際情況,將相關信息和數據作為生態環保問題整治的重要依據,還需要將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環境質量考核作為開展工作的標準,定期對華池縣的城鄉集中飲用水、環境地表水、城區土壤環境質量進行檢測,并在縣門戶網站中對污染源監督監測信息進行公布,使得土地整理中各項生態環保工作信息的披露做到公開化、透明化,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通過科學實施土地整理可以使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但是如果土地整理中應用的方法不恰當,就很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基于此,就必須要正確認識土地整理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并針對可能存在的生態環保問題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使得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為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