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現德
【摘要】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應結合實際,并立足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行優化,才能促進國土空間規劃良性發展。本文就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重要性展開分析,進一步探討了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有效措施,旨在豐富國土空間規劃研究理論,為提升國土空間規劃水平提供支持。
【關鍵詞】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重要性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029
進入到新時代,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相應的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唯有結合社會發展實際進行全面優化,才能不斷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成效,繼而有利于保障我國社會建設和經濟的持續發展。但是在實踐中,國土空間規劃仍然存在盲目擴張規劃、失衡等現實問題,既影響國土空間規劃質量,也對國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產生了負面影響。鑒于此,基于提升國土資源利用率角度考慮,本文分重要性和措施兩部分進行“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研究具有顯著意義和實踐價值。
1、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重要性概述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的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落后理念的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通常存在審批周期長、規劃修改繁瑣等現實問題,且嚴重缺乏權威性,使得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難以落實到位,繼而不利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既有效用的體現。而在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發展過程中,應立足于區域的資源實際情況,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從開發保護戰略的角度考慮,從而在整體角度上進行全面優化并落實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1]。不僅如此,在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國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注重綠色發展理念的融入,才能使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進而可以大幅度提升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水平和質量,最終有利于我國國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法治,對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發展具有積極意義[2]。
2、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治理工作方法研究
進入到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其工作質量與效果直接影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效果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在具體的工作措施落實階段,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才能不斷提升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水平與質量。
2.1建立新型的城鄉空間格局
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階段,應積極引導形成多中心和網絡化的發展格局,在城市自由市場環境中充分挖掘出區域資源優勢,繼而獲得流動資源,這對發展動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最終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和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應基于更加開放的視角進行具體的規劃工作,強調多中心和網絡化的發展,積極完善城鎮體系,并據此形成更加開放的發展空間格局[3]。另外,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應打破行政區域規劃的協作要求框架,主動順應新的發展趨勢,建立區域規劃和區域機構,并強調生產要素結構的優化,以期通過這些方面的創新與實踐,可以在區域內形成新的空間發展格局,繼而有利于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效果。
2.2發揮政策作用,促進空間資源流動
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實施階段,為保證各項工作高質高效地落實,應注重政策引導作用的發揮,要基于政策作用來形成有活力的空間資源流量,不僅如此,還要在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模式下,不斷整合規劃政策工具,將空間政策融入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控制新增和結構調整以及定流速等精準調控,可以保障空間資源流動的同時,有利于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有效性[4]。除此之外,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實施階段,應注重區域合作和統籌優化,針對落后區域的結余目標應通過省域或者跨省統籌,并注重發展不均衡區域的實際優化,才能促進空間資源的流動。
2.3注重運用存量發展治理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開展應對治理模式的優化引起重視,尤其是存量發展治理模式的有效使用,可以極大地提升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繼而有利于實現國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新城市規劃工作中,應在總量保持不變的大前提下,遵循減量發展、存量優化的原則,結合城市發展實際探尋適應資源匱乏條件下的存量發展的新方案,促使其滿足當前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除此之外,在控新增逼存國土空間治理模式下,倒逼區域發展就要求從要素、規模驅動向質量、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轉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區域發展與供給側改革發展要求相適應,繼而可以促進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2.4建立完善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實施階段,應對國土信息化成果進行有效利用,據此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統一化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使得其可以完成全國性的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不僅如此,在信息平臺上,為更好地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應注重國土空間規劃、監測等信息化工作要求的融入,才能保證其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進而能夠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質量。另外,為了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規劃,應鼓勵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公眾參與進來,就國土空間規劃提出可行意見,一方面可以發揮大眾監督作用,不斷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公眾價值的實現,為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的高效落實提供支持,進而有利于提升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因此,在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建設與完善的同時,還要注重公眾參與機制的完善,確保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中能夠發揮公眾的力量,為提升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質量和水平提供支持。
結語:
通過本文分析可知,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實施階段,往往會面臨諸多問題,這要求相關人員從多角度加強重視,并注重相應辦法的有效使用,繼而及時有效地解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的一切實際問題,最終從整體角度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作順利達成預期目標,為國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磊,姜海.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歷程、治理現狀與管制策略[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02):61-68.
[2]陳秉釗.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文明——9月29日“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修編工作視頻會議”有感[J].城鄉規劃,2020(05):1-11+28.
[3]徐毅松,吳燕,邵一希.國家戰略與規劃使命——從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規劃看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J].城鄉規劃,2020(04):1-6+20.
[4]林堅,趙曄.國家治理、國土空間規劃與“央地”協同——兼論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演變中的央地關系發展及趨向[J].城市規劃,2019,43(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