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上午對村民接診、拿藥、輸液、中醫理療,下午上門隨訪、進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是枝江市董市鎮曹店村衛生室大學生村醫黃婧的一天。她“接棒”后日益熟練的工作技能,讓曹店村60多歲的老村醫楊正華打消了后繼無人的憂慮。
村醫是鄉村醫療衛生工作的“網底”,是農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面對村醫隊伍老化、后繼無人、素質不高的問題,如何培養一批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基層衛生適宜人才,提高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教育層次和整體水平?
湖北省提出,通過訂單定向培養、社會招聘、鄉鎮衛生院派駐巡診、學歷提升等4種清晰“路徑”,提高大學專科學歷的鄉村醫生比例,織牢基層醫療服務“網底”,力補村醫“空白點”,到2025年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目標。截至10月15日,本年度4種配備途徑已完成3369人。
擴充增量:訂單定向培養
根據我省八部門聯合制訂的《“萬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項目實施方案》,訂單定向培養是輸送大學生村醫數量最多的配備途徑。
按照培養方案,2021年-2023年,我省將采取單列招生計劃方式,招錄定向生4490人,按照相對集中、就近便利原則,依托省內院校,開展大專層次的鄉村醫生訂單定向培養,財政給予培養對象每人每年1萬元的學費、生活費補助,畢業后安排到定向縣域村衛生室工作,服務年限不低于5年(如果畢業后不履行到基層工作的協議,違約記錄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在定向培養大學生村醫方面,宜昌先行一步。2014年,宜昌率先在全國探索實施免費定向委培大學生鄉村醫生工程,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建立了“定向招生、定向委培、定向就業、定向晉升”的“四定”培養模式,開辟了鄉村醫生培養新路徑。
記者從宜昌市衛健委了解到,該市共投入4200萬元,計劃定向免費培養1400名本土大學生鄉村醫生。截至2021年10月,宜昌市已招錄1373名大學生村醫,已畢業上崗909人,實現了平均“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的目標。
今年23歲的黃婧是2016年枝江市定向委培的大學生村醫,2019年7月從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按照“鎮聘村用”政策,她與枝江市董市鎮衛生院簽訂了聘用合同,被分配到了家鄉曹店村。
黃婧的母校——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是大學生村醫的對口培養院校之一。2014年以來,該校圍繞鄉村醫生培養供給側結構改革,優化培養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培養了一批批專業扎實、懂方言、有情懷的大學生村醫,履行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的職責,成為村民離不開的健康守護人。
“我們在大學生村醫培養中融入課程思政、家國情懷、主題教育,引導他們認知鄉醫、走進鄉醫、熱愛鄉醫,鼓勵他們扎根鄉村、服務鄉村、奉獻鄉村。”三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院長沈曙紅說。
來自湖北省衛健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已超額完成本年度定向大學生村醫招生培養計劃,全省具備資質的大學生鄉村醫生已錄取并簽訂協議1538人,并入校就讀。
做強存量:在崗學歷提升
2018年,在從衛校畢業17年后,枝江市仙女鎮周場村衛生室醫生李海英開始了在湖北理工學院的大專課程學習。一下班他就扎在家里線上學習,并于去年7月1日順利畢業。
“當時覺得中專水平還是有點低,鄉村基層工作比較雜,之前在書本上學的知識不夠用了,所以我決定報考大專。”李海英說。
兩年多的“充電”讓李海英感受到學習對工作能力帶來的提升:一些常見病的診斷比以前熟悉了,新學習的中醫針灸理療技能也在對村民的治療中起了大作用。
在崗中專學歷鄉村醫生學歷提升是“萬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項目實施的重要措施。按照方案,2023年底前,我省將完成3114名在崗鄉村醫生大專學歷的提升。
“我省多措并舉推動在崗村醫學歷提升。”省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張全紅介紹,一是采取成人高等教育方式,學制2至3年,成人高等教育專科(本科)畢業證書可作為今后晉級、晉職、各醫療衛生單位入編考試的學歷依據。二是在崗中專學歷鄉村醫生通過技能高考考入普通高等院校,參加全日制脫產學習,醫學專業的畢業證書可作為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依據。
方案提到,對自愿脫產參加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醫學專業(臨床醫學類、中醫類)專科或本科學習的在崗鄉村醫生,各地可為其保留鄉村醫生崗位,符合條件且愿意納入當地訂單定向免費培養計劃的,在簽訂定向就業協議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可安排送學。
目前,省衛健委正在與省教育廳研究和優化中專學歷村醫學歷提升的有關措施,截至10月15日,在崗鄉村醫生已報考學歷提升或在讀有1246人。
激活變量:社會招聘、派駐巡診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縮小基層和城鎮醫療差距,我省還面向社會招聘應往屆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醫生至村衛生室執業,全省2022年底前招聘700人。
此外,2021年底前,我省采用駐村、定期巡診、托管村衛生室的方式,完成鄉鎮衛生院1833名大專以上學歷醫生的下沉,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衛服務。
咸寧市嘉魚縣簰洲灣鎮衛生院住院部醫生謝鎖,從今年開始到簰洲灣鎮下沙口村衛生室巡診。按照規定,他每周要巡診2-3次,每次至少半天。
謝鎖巡診的主要工作包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及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等。對于一些不方便出門的患者,他還會上門護理。
“醫學更新換代快,一些村醫缺乏適應基層需求的理論技能,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去村里巡診,可以給出更好的治療意見,并且對重病患者提供必要的醫療幫助。”謝鎖說。
棗陽市吳店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李萬忠向記者介紹,該衛生院除了派醫生巡診外,由該院醫生、護士和村衛生室村醫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會每年1次上門為簽約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該院還每月舉辦1次鄉村醫生培訓會,不定期對村醫進行業務指導,并不定期對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院感防控、合理用藥情況進行督查。
目前,我省各地衛健部門已啟動實施鄉村醫生“鄉管村用”,建立健全鄉鎮衛生院輪流派駐機制,分批選派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質的醫生輪流派駐到村衛生室工作,結合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巡診服務,實現村衛生室與鄉鎮衛生院的一體化管理。
截至10月15日,全省已招聘鄉村醫生64人、鄉鎮衛生院派出醫務人員521人到村衛生室巡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