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殖民地財政管理與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

2021-11-23 20:17:09肖藝偉
東南亞縱橫 2021年1期

肖藝偉

摘要:1903年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是美國金融勢力進入亞洲的開端。學界通常認為,美國在菲律賓建立金匯兌本位制是用現代的金本位制替代了落后的亞洲白銀本位制。事實上,銀本位制在菲律賓長期流行是由于它符合馬尼拉商業群體的訴求。美國殖民政府在菲律賓推行金本位制是為了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因為在銀本位制下,金銀比價波動讓財政平衡很難實現。因此,在殖民財政管理的利益需求下,殖民政府將菲律賓比索與金本位美元的匯率固定下來,確立了金匯兌本位制。這使菲律賓脫離亞洲白銀貨幣區,成為宗主國的經濟附庸,導致本土商業群體利益受損。

關鍵詞:美國殖民政府;馬尼拉商人;白銀貨幣區;金匯兌本位制;財政管理

[中圖分類號] F817.1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1003-2479(2021)01-102-10

引 言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亞洲許多地方出現了貨幣體系轉型。在此之前,隨著幾個世紀以來亞洲貿易圈的擴大,在流通領域形成了以白銀貨幣為主、各類貨幣為輔的國際貨幣格局。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印度和東南亞等地相繼淪為歐美國家的殖民地,出現了宗主國主導下的貨幣體系轉型。此次轉型的結果是亞洲地區在貨幣上被納入了由歐美國家所主導的國際金本位制體系。1893年,當國際白銀價格急劇下跌時,英印殖民政府頒布了禁止印度地區白銀貨幣自由鑄造的法令,并在1899年將印度盧比與英鎊之間的匯率固定下來,在印度建立了與宗主國貨幣掛鉤的金匯兌本位制。在東南亞地區,英屬海峽殖民地曾嘗試按照亞洲地區貨幣的實際狀況施行白銀本位,但1906年同樣開始建立金匯兌本位制,規定1海峽元等于28便士,將當地流通貨幣與宗主國之間的匯率固定下來①。

與英屬印度和海峽殖民地不同,菲律賓的金匯兌本位制是在新崛起的美國的主導下建立的,是美國金融勢力進入亞洲地區的開端。它是亞洲地區貨幣體系轉型的一部分,是美國殖民政府將宗主國的金本位制引入以白銀流通為主的菲律賓的產物。它通過1903年的《菲律賓鑄幣法案》(Philippine Coinage Act)和《菲律賓金本位制法案》(Philippine Gold Standard Act)建立了一種依附于宗主國的貨幣體系。法案將菲律賓的本位貨幣規定為一種實際上并不流通的虛金比索(theoretical peso),它與在美國流通的金本位制美元(gold dollar)之間保持著二比一的固定匯率關系。與此同時,它規定,在菲律賓的日常經濟生活中流通的標準白銀比索與虛金比索之間保持一比一的固定等值關系。盡管菲律賓北呂宋地區盛產黃金,是世界上重要的黃金產地之一,但受到亞洲地區總體貨幣狀況的影響,長期以來菲律賓境內并不流通黃金貨幣,而是與鄰近的亞洲其他地方一樣以白銀貨幣流通為主。各類流通貨幣像商品一樣,其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美國殖民政府所建立的金匯兌本位制是在并不流通黃金貨幣的菲律賓人為地規定殖民地與宗主國貨幣之間的固定匯率關系,通過法律和制度在菲律賓建立起依附于宗主國的貨幣制度。1934年,受經濟大蕭條影響,美國放棄了金本位制,但仍然堅持在殖民地菲律賓的貨幣與美元之間維持二比一的固定匯率,使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轉化為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②。

對美國殖民政府在菲律賓所建立的金匯兌本位制,學術界通常從貨幣現代化的視角出發,認為美國殖民政府是為了將現代貨幣制度引入菲律賓以結束當地混亂落后的貨幣狀況。歷史學家彼得·斯坦利(Peter Stanley)在其研究美國殖民統治的著作《菲律賓國家的塑造》中即采用了這一視角,認為在美國殖民初期,菲律賓的貨幣狀況混亂不堪,直到殖民政府通過金匯兌本位制的貨幣改革才終結了這一前現代的局面,將現代貨幣秩序引入了菲律賓。他認為,殖民政府在菲律賓建立的現代貨幣體系是現代國家建構的一部分,其背景是“世紀之交(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菲律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迫切需要改革、修正和現代化”。具體到貨幣問題,他引用了殖民金融專家埃德溫·甘末爾(Edwin Kemmerer)的看法,認為在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的后期(1884年以后),菲律賓雖然名義上實行金本位且禁止進口外國白銀貨幣,但實際上運行的卻是自發形成的銀本位。其貨幣在法律上取決于1886年起即已退出流通的金幣,而實際流通的卻是以大約10%~15%的溢價走私進入該國的各種各樣的白銀貨幣。這種混亂的貨幣狀況阻礙了外來投資、加劇了商業風險,進而阻礙了菲律賓的現代化③。

與彼得·斯坦利一樣,歷史學家威廉·沃爾特斯(Willem G. Wolters)在研究西班牙殖民后期到美國殖民初期的菲律賓貨幣問題時,同樣采用了貨幣現代化的視角,認為美國殖民政府是為了結束菲律賓外幣涌入的混亂局面而建立了現代的金匯兌本位制。他進一步在“東南亞殖民國家”的大背景下,將美國殖民初期與西班牙殖民后期及同一時期荷屬東印度的殖民國家貨幣現代化情況進行了比較。沃爾特斯認為,對菲律賓混亂貨幣狀況的治理是1880—1920年東南亞殖民國家建構這一共同經歷的一部分。他接受了甘末爾的分析,認為在面向世界市場開放后的菲律賓,在國際金銀價格波動和外幣涌入的雙重影響下,貨幣狀況面臨失控。殖民政府對這一混亂狀況的治理是國家建構過程中經濟合理化的一部分。美國殖民政府延續了后期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治理目標,但其出臺的穩定和統一貨幣的改革措施則要比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治理措施成功得多①。

貨幣現代化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殖民時期美國金融專家的分析。多數相關研究引用了查爾斯·科南特、埃德溫·甘末爾和盧瑟林格等人的觀點,他們都是美國殖民時期的金融專家,相信美國在菲律賓殖民統治的本質是在菲律賓推行現代文明。文明開化政策在貨幣事務上的體現則是結束菲律賓混亂落后的銀本位制,引入現代金本位制。源于殖民金融專家的論述通過后來相關研究的引用,成為理解美國殖民政府建立金匯兌本位制的“標準知識”。這種“標準知識”將菲律賓貨幣轉型解釋為美國在菲律賓推行“文明化”的結果,將復雜的歷史簡化為現代貨幣體系取代傳統的混亂貨幣狀況的歷史。在《殖民國家與金融》一書中,日本的永野善子教授認為,殖民者的論述受到殖民統治意圖的影響,會掩蓋殖民時期金融狀況的復雜歷史。為此,永野善子教授認為,我們應該借鑒美國學者薩義德在《東方學》中對“東方”知識的標準論述和學術生產過程的批判,解構東方學背后所蘊含的東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在此基礎上建構更加復雜的歷史②。本文的目的就是在解構殖民金融專家關于金匯兌本位制的殖民話語的基礎上,重新建構基于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轉型的復雜歷史。

一、 美國殖民之前菲律賓的貨幣狀況

在金匯兌本位制建立之前,菲律賓是亞洲白銀貨幣區的一部分,其貨幣流通狀況是亞洲貿易圈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結果。根據日本學者濱下武志的研究,自16世紀以來,亞洲各地貿易活動的持續增長將亞洲各地連結為一個整體的內部貿易圈。在地域上,亞洲內部貿易圈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大部分地區。不同地域經由連接中國南海、東南亞海域和印度洋海域的海上通道成為一個整體,商品、帆船、移民和白銀貨幣的流通構成了亞洲市場的聯系紐帶。各種類型的白銀貨幣、紙幣和銅輔幣按照市場需求在亞洲內部貿易圈內相互競爭,到19世紀下半葉,形成了以墨西哥白銀比索為主、其他貨幣為輔的國際貨幣格局③。在美國殖民之前,菲律賓貨幣狀況的演變與亞洲市場幾個世紀以來的持續擴張密切相關。

早在貿易時代,白銀貨幣和價值較低的中國銅幣就隨著商業和移民活動的增加大量流向菲律賓群島地區。澳大利亞學者安東尼·瑞德認為,在15世紀之前,東南亞地區的貨幣流通完全是地方性的,可能只用于繳納罰款和稅收。1400年以后,當東南亞與中國、印度和歐洲的貿易活動日漸增長時,中國銅錢及其他小額貨幣開始大量流入東南亞地區,與本地的仿制錢一起成為商業活動重要的潤滑劑。1570年以后,在西班牙人主導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連通了西屬美洲與亞洲之間的跨太平洋貿易后,產自西屬美洲的白銀史無前例地涌入亞洲地區,用于購買東南亞的香料和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①。

此后,產自美洲大陸的白銀貨幣大量流向亞洲地區,成為亞洲內部貿易中最重要的流通媒介。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初,在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統治下,鑄有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半身像的西班牙本洋成為海洋亞洲地區最大宗的流通貨幣。西屬菲律賓仍是美洲白銀貨幣流入亞洲地區的重要節點。與此同時,英屬東印度公司為了購買中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等,也攜帶著大量的西班牙本洋進入亞洲市場②。18世紀末,當美國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獨立建國時,美國商人和水手將目光投向了亞洲地區,相信遠航亞洲將為他們的新國家帶來更多的貿易機會。在此背景下,1784年,美國帆船“中國皇后”(The Empress of China)號駛往中國廣州灣,進入了亞洲貿易圈③。1795年, 美國海關留下了第一條美國與菲律賓之間的貿易記錄,一艘美國帆船在廣州購買茶葉等中國商品后的返航途中,停泊在馬尼拉購買了一小部分蔗糖④。與英國東印度公司類似,美國商船也主要使用西班牙銀元購買亞洲商品。18—19世紀,西班牙本洋在海洋亞洲地區廣泛流通⑤。

到19世紀下半葉,拉丁美洲各國都已脫離西班牙獨立,但產自美洲的白銀貨幣仍大量流向亞洲。墨西哥白銀比索(又稱“鷹洋”)接替西班牙本洋流通于亞洲貨幣市場,在海洋亞洲地區被廣泛接受為國際貨幣。以白銀流通為主的區域已經包括了海洋亞洲的大部分區域,中國南部沿海地區、中國內陸港口和商業中心、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都已接納墨西哥白銀比索為主要交易工具⑥。

對美國殖民之前菲律賓的貨幣狀況,不同群體從不同視角出發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對殖民政府來說,菲律賓多種貨幣同時流通的局面意味著混亂無序,缺乏有效監管。被后來的學者廣泛采納的殖民金融專家埃德溫·甘末爾的研究成果《美國占領之前菲律賓的貨幣狀況》就代表了從殖民國家視角出發對菲律賓貨幣狀況的認知。這一論述出自其1916年出版的著作《現代貨幣改革:印度、波多黎各、菲律賓、海峽殖民地和墨西哥近來發生的貨幣改革的歷史與討論》,是他總結世界各地貨幣改革經驗的成果。埃德溫·甘末爾本人在1903年被任命為菲律賓委員會(the Philippine Commission)的金融顧問,此后又參與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和金融改革,在20世紀20年代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被稱為“貨幣博士”(Money Doctor)。

甘末爾首先描述了美國殖民者到達時菲律賓混亂的貨幣狀況。他認為,這一時期菲律賓的流通貨幣以各式各樣的白銀貨幣為主,卻沒有通行的統一貨幣。他總結了這一時期在菲律賓流通的5種主要貨幣,分別是:(1)占比最多的墨西哥白銀比索,其中有許多是通過走私途徑進入菲律賓境內的;(2)總額約550萬的“阿方索”錢,為西班牙殖民政府在西班牙本土鑄造、試圖推行其貨幣改革的產物;(3)在位于馬尼拉的菲律賓鑄幣廠鑄造的小額銀幣;(4)其他各類銀幣和銅幣,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歷史產物;(5)由西—菲馬尼拉銀行根據1896年的一項授權法令發行的銀行紙幣,主要用于馬尼拉進出口貿易的匯兌①。

盡管上述各類貨幣在菲律賓境內同時流通,不同幣種之間的稱重價值差異極大,但這些含銀量不同的白銀貨幣卻以同樣的幣面價格被接受。例如,墨西哥白銀比索主要由擁有白銀礦山的拉丁美洲各國鑄造,但由于它們是在不同時期流入菲律賓的,因而新舊銀幣的重量差異較大。大多數較新的墨西哥白銀比索含銀量較高,包含約417.7格令(0.0648克)含銀率為0.9028的白銀,即377格令純銀;較舊的墨西哥白銀比索則因為走私、套利和損耗等原因遭到了嚴重磨損。與此同時,西班牙殖民政府為管控菲律賓境內的貨幣流通而鑄造的“阿方索錢”則比墨西哥白銀比索的含銀價值低7.9%,在馬尼拉鑄幣廠鑄造的小額銀幣的含銀率甚至更低,比墨西哥白銀比索低11.2%②。

埃德溫·甘末爾分析了菲律賓貨幣狀況混亂的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19世紀下半葉國際金銀比價持續波動,白銀對黃金的比價持續走低,這導致西班牙殖民政府在菲律賓引入金本位制的計劃失敗。其結果是一度在菲律賓境內流通的金幣大量流出,退出了流通領域。與此同時,墨西哥白銀比索和其他類型的白銀貨幣在海洋亞洲地區大量流通,導致各種外來銀幣以走私的形式涌入菲律賓,引起菲律賓貨幣狀況的混亂。他評價了西班牙殖民政府在治理菲律賓貨幣問題時的表現。他認為,西班牙殖民政府在統一菲律賓境內貨幣的過程中行動遲緩,前后政令相互矛盾,其禁止進口外來銀幣的措施不僅無效,且事實上加劇了貨幣狀況的混亂③。

受這種貨幣狀況認知的影響,美國殖民政府在菲律賓施行的金匯兌本位制改革被認為是在混亂不堪的菲律賓當地貨幣環境中建立起了合理的現代貨幣體系。因而菲律賓貨幣體系的演變過程被視為由傳統的、落后的白銀鑄幣體系向現代金本位制體系的轉變,這種從混亂向秩序、從落后向現代的轉型也被視為美國殖民政府在菲律賓所推行的經濟合理化變革的一部分。

埃德溫·甘末爾對美國殖民初期菲律賓貨幣狀況的認識被后來的許多學者采納,成為認識菲律賓貨幣狀況的“標準知識”。這一認識中包含一項重要的假設,即一國之內應該只有一種標準流通貨幣。本杰明·科恩在《貨幣地理學》中將這種貨幣認識定義為“一國一貨幣”(one nation one money)模型。他認為,貨幣的空間表達方式是由社會建構的,對貨幣流通狀況的認知反映的是不同群體對貨幣空間表達方式的不同構建。作為殖民官員,埃德溫·甘末爾對菲律賓貨幣狀況的認識是從殖民國家視角出發的。印度庶民學派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拉納吉特·古哈(Ranajit Guha)在《歷史的細語》一文中認為,自意大利文藝復興以來,現代歷史學的敘述常常受到國家主義(statism)評判視角的強烈影響。古哈首先問道:究竟是誰來確定某些事件和行為的歷史地位?他繼而認為,當就此問題不斷刨根問底時,不難發現,確定歷史上的認識的不是別的,正是對國家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的才成為“標準的歷史知識”④。具體到殖民地歷史的研究,則正是在殖民國家的利益需要和認識視角下,殖民金融專家形成了對菲律賓貨幣狀況混亂無序的認知。

事實上, 在美國殖民之前,菲律賓的白銀貨幣體系之所以能長期存在,是因為這一貨幣體系最符合馬尼拉商業群體的利益訴求。菲律賓群島地區的貨幣狀況是各類貨幣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和海洋亞洲地區商業慣例逐步積累的結果。貨幣在本質上被視作一種特殊商品。貨幣狀況的變化則深受菲律賓所處的海洋亞洲經濟地域圈整體環境的影響。亞洲地區在長期的商業和貿易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白銀貨幣為主、各類地方性貨幣為輔的復雜國際貨幣格局。從亞洲經濟的整體視角來看, 菲律賓貨幣狀況的變化與亞洲地區貨幣流通的變化是一致的。帆船、 移民和商品流通是聯結亞洲內部貿易圈的重要紐帶,以白銀為主的貨幣則是連通各個地區的獨特信用商品。本杰明·科恩認為,在民族國家主導貨幣的發行以前,貨幣的功能和形式是市場交易自發選擇的結果,各類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爭奪信用是市場自發調節的表現形式①。美國殖民之前菲律賓的貨幣狀況正是亞洲市場幾個世紀以來自發選擇的結果。

二、 美國殖民初期關于菲律賓貨幣政策的爭論與銀本位制的延續

自美國軍隊登陸菲律賓之日起,軍隊管理和殖民統治就面臨著如何保障物資供應和發放人員薪資的問題,這就必然涉及美國貨幣與菲律賓當地貨幣的匯兌問題。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以后,喬治·杜威率領的美國海軍和麥里特將軍率領的美國遠征軍遠赴太平洋彼岸的菲律賓群島作戰,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美國貨幣被用于在當地購買物資和發放薪酬。根據殖民政府的統計,截至1899年6月30日第一個財政年度結束時,美國從舊金山運往馬尼拉的貨幣包括約503萬美元的金幣、50萬美元的紙幣以及各類銀、鎳、銅輔幣27萬美元。但是,在流入菲律賓的美國貨幣中,最主要的黃金貨幣卻很快地退出了流通領域②。

由于貨幣匯兌上的困難,美國殖民政府傾向于立刻在菲律賓引入本國的金本位制,直接使用在美國廣泛流通的金幣以替換菲律賓原先的白銀貨幣。但是,當第一屆舒爾曼委員會(the Schurman Commission)就是否應該立即在菲律賓引入金本位制的議案咨詢馬尼拉的商人和銀行界人士時,大多數人認為菲律賓應繼承先前的貨幣體系,在菲律賓維持銀本位制③。與后來形成的殖民國家的認識不同,當時的殖民貨幣政策尚未成型,舒爾曼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中保留了馬尼拉商業群體的聲音。1899年6—7月間,舒爾曼委員會咨詢了當地的商人、銀行家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士④。這些商業群體所留下的證詞(testimony)展現了不同于殖民國家的貨幣狀況認識。這樣,在這種殖民國家的政策尚未成型的“斷裂時刻”,殖民政府的報告中在無意之間留下了馬尼拉當地商業群體的聲音。

舒爾曼委員會報告中的第一份證詞是委員會就菲律賓貨幣問題向時任西—菲銀行主管的維南西奧·巴爾巴斯(Venancio Balbas)問詢時留下的記錄。西—菲銀行(Banco Espanol Filipino)是西班牙殖民時期在菲律賓建立的第一座本地銀行,是伴隨著19世紀70年代以后菲律賓出口農業發展起來的重要金融機構,在美國殖民時期更名為菲律賓群島銀行。在接受舒爾曼委員會的問詢時,維南西奧·巴爾巴斯已經在馬尼拉生活和工作了25年,因此對馬尼拉的貿易狀況、商業氛圍和交易規則非常熟悉。在從事銀行業之前,他也曾經營過馬尼拉麻、蔗糖和咖啡出口貿易,因此對白銀貨幣涌入如何對菲律賓的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有直接的感受。總體上,他認為以白銀流通為主的貨幣狀況非常適合本地經濟的發展。

在接受舒爾曼委員會的問詢時,維南西奧·巴爾巴斯闡述了菲律賓以白銀流通為主的貨幣狀況給菲律賓經濟帶來的許多好處。當委員會問到“白銀流通對出口商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時,他認為這增加了菲律賓的出口,因為當菲律賓的出口商品以白銀計價時,出口商能獲得更好的價格。在被問及“白銀流通對進口貿易有何影響”時,他同樣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的理由是這樣的:當菲律賓人能夠以更好的價錢賣出蔗糖和馬尼拉麻時,他們變得更富有了,因此他們不會在乎為一小塊進口布或其他商品多付一些錢。另一方面,當委員會咨詢他是否應該在菲律賓引入金本位制時,他給出了否定的回答,認為在菲律賓引入金本位制很可能會帶來一場經濟災難。他向委員會提及了他所了解的荷屬東印度引入金本位制的情形:“正如在爪哇和蘇門答臘所發生的那樣,那里建立起了金本位制,但那里的蔗糖莊園幾乎要毀滅了”。他相信,如果殖民政府冒然在菲律賓引入金本位制,菲律賓的農業和出口貿易很可能將遭遇類似的命運①。總體上,維南西奧·巴爾巴斯認為白銀貨幣體系為菲律賓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場上帶來了價格優勢,這將帶來菲律賓經濟的總體繁榮。如果殖民政府引入金本位制,菲律賓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則將消失,其后果可能是一次急劇的經濟蕭條。

在舒爾曼委員會咨詢的各界專業人士中,一名從事蔗糖和馬尼拉麻出口的商人查爾斯·伊爾德頓·巴納斯(Charles Ilderton Barnes)與維南西奧·巴爾巴斯的看法類似,他們都贊同在菲律賓保留和延續當地的銀本位制。他從當地的商業慣例和人們的日常使用習慣出發,解釋了為什么以白銀流通為主的貨幣體系最適合菲律賓的經濟生活。在被問到“白銀貨幣是否適合菲律賓群島”時,他回答說: “在我看來, 白銀貨幣的確非常適合這里”,“所有本地人都習慣了使用白銀貨幣, 所有有產者如今也都習慣了按菲律賓流通的白銀貨幣來計算他們的財產”, “甚至可以說, 本地人認為這里的白銀貨幣一直沒有變過。事實上按本地人的感受,墨西哥比索的價格多年以來一直保持著穩定”②。

舒爾曼委員會還咨詢了其他銀行專業人士,其中來自匯豐銀行馬尼拉分行的職員瓊斯(H.D.C.Jones)從整個亞洲地區的貨幣使用慣例出發,解釋了菲律賓當前貨幣狀況的合理性。殖民政府認為,海洋亞洲地區國際金銀比價的波動嚴重破壞了菲律賓正常的經濟生活秩序,但作為銀行業專業人士的瓊斯卻不這樣認為。當委員會問他“你認為貨幣價格波動是否對商業產生了重要影響”時,他回答說:“不,我不認為這會造成嚴重沖擊。即使白銀價格急劇下跌,也沒人對此不滿,一切都將照常進行”。隨后,他又解釋說,這是因為菲律賓與以白銀流通為主的亞洲其他地區(中國、日本和海峽殖民地等)保持著密切的商業往來。國際金銀比價波動被殖民國家視作財政和經濟事務管理的嚴重威脅,但瓊斯基于其在菲律賓的實際經驗,認為這對菲律賓的商業并沒有產生什么影響,因為白銀貨幣是亞洲各地都認可的通行貨幣③。

盡管美國殖民政府面臨著匯兌困難,但是在馬尼拉商業群體的呼吁下,立刻引入宗主國金本位制的建議被暫時擱置了。舒爾曼委員會在咨詢了馬尼拉的商人、銀行家和本地專業人士以后,建議殖民政府接受他們的訴求,在菲律賓維持銀本位的貨幣格局④。這一政策受到了馬尼拉商業群體的歡迎。他們在給殖民政府的聯名信中,呼吁殖民政府應尊重馬尼拉多年以來形成的商業慣例,在菲律賓保留白銀本位制。聯名信是由當時馬尼拉的3家銀行主管共同發出的,目的是希望殖民政府繼續維持免稅進口墨西哥白銀比索的政策。信中寫道,由于美國人的到來和美國貨幣的涌入,馬尼拉必然會出現大量兌換墨西哥白銀比索的需求。這是因為,墨西哥白銀比索是在菲律賓當地唯一被廣泛接受和流通的貨幣,美國人如果想在菲律賓購買物資, 或者美國士兵想在菲律賓消費, 使用墨西哥白銀比索是唯一的選擇。信中說, 3家銀行愿意與美國殖民政府合作,維持墨西哥白銀比索與美國貨幣之間二比一的固定匯率,前提是美國能繼續運行3家銀行免稅進口墨西哥白銀比索①。殖民政府暫時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在菲律賓延續了多年以來形成的白銀本位制。

三、 美國殖民地財政自給自足原則與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

美國殖民政府在初期之所以愿意繼續延續菲律賓本土的銀本位制,一方面是出于對突然改變菲律賓貨幣狀況可能會引發經濟災難的擔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殖民初期,許多美國人相信美國未來不會長期統治菲律賓,軍事占領將很快結束②。在古巴,當美西戰爭結束以后,美國通過《斯普納陸軍修正法案》授予了古巴名義上的獨立。許多美國人相信美國也將很快授予菲律賓獨立,到時菲律賓的貨幣事務將交由當地的民選自治政府來決定。

與當時許多人的預想相反,美國最終決心在菲律賓維持長期殖民統治。1902年,根據《組織法案》建立殖民地文官政府以后,顯然美國在菲律賓的殖民統治將延續很長時間。繼續延續菲律賓的白銀本位制就意味著使菲律賓的貨幣體系繼續接受亞洲市場的巨大影響。在海洋亞洲地區控制漫長的海洋邊界被證明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不能將殖民地的流通貨幣與宗主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固定下來,殖民統治的財政收支平衡是很難實現的。最終,考慮到菲律賓以白銀流通為主的貨幣現狀,美國國會采納了殖民金融專家查爾斯·科南特(Charles Conant)的方案,鑄造新的白銀貨幣替代流通中的其他貨幣,同時將新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固定下來,建立一種間接的金本位制。貨幣政策上的急劇轉變并非基于任何金本位制優于銀本位制的合理判斷,而是基于殖民地財政管理的實際需要。

殖民地財政收支平衡是美國在菲律賓維持殖民統治的關鍵,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海洋帝國規劃中的重要一環。早在內戰結束以后,曾在林肯和約翰遜兩屆總統任內擔任過國務卿的西華德在構思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時就意識到,未來的國家競爭將從領土擴張轉向商業擴張,以領土擴張為目的的陸上帝國將讓位于追求商業擴張的海洋帝國③。西華德的海洋帝國規劃在內戰剛剛結束的歲月里沒有激起太大的反響,但到了19世紀90年代,當美國國內出現經濟蕭條和社會動蕩時,海洋帝國的設想重新在一些政論家的論述中出現并影響了美國在19世紀末的對外政策④。海洋帝國的目標之一是建立從美國直達亞洲的“海上高速通道”,菲律賓正是打通亞洲“海上高速通道”計劃的關鍵一環。

因此,美國希望能維持在殖民地菲律賓的合法統治,但并不希望領土式的殖民統治成為本國沉重的財政負擔。這一戰略要求美國以最小的統治成本建立一個支持商業擴張的海上帝國。與這一戰略相對應,美國要求殖民政府能夠在菲律賓依靠殖民地的稅收實現財政收支平衡,這被稱作殖民地財政管理的自給自足原則(financial self-supporting)。舒爾曼委員會在報告中即闡述了這一基本原則。委員會認為,未來對菲律賓的成功治理需要遵守兩條基本的財政管理原則。第一條是殖民地財政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主權所有者(即宗主國)的利益,而是為了當地民眾的福祉和殖民地國家的發展。這條原則是美國殖民政府在反思和吸取西班牙在菲律賓的殖民統治經驗和教訓時做出的。這是因為對美國而言,菲律賓最重要的價值不在于殖民地本身的經濟價值,而在于其連接美國與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通道價值。這使美國在考慮殖民問題時的出發點在根本上有別于西班牙掠奪式的殖民統治。美國的目的在于促使殖民地繁榮,使自身獲得占領和殖民菲律賓的合法性,從而保證其在亞洲地區的話語權和戰略地位。殖民地財政管理的第二項原則就是殖民地財政應該實現“自給自足”,亦即殖民地的財政支出應該由殖民政府的全部稅收和其他財政收入來承擔,而不應求助于宗主國的撥款①。

如果沒有一個與宗主國貨幣保持等值關系的貨幣體系,殖民地的財政收支平衡將很難實現。這是由于殖民地的稅收收入以白銀計價,政府購買物資和發放給殖民地美國官員的薪資卻需要按照宗主國的金本位制美元計算。如果不能保證美元能始終以固定價值兌換成當地貨幣,美元在當地的購買力將遭到損害,這不僅會影響到政府的物資購買,也會影響到給美軍士兵和美國官員發放的薪水。因此,如何在白銀流通為主的菲律賓確定貨幣體系以適應殖民地財政管理的需要成為美國殖民政府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財政問題一直是影響殖民政府貨幣政策選擇的重要考量因素。早在軍政府統治時期,殖民政府在保留菲律賓銀本位的同時,也希望能在菲律賓境內維持美國貨幣與在菲律賓流通的墨西哥白銀比索之間的固定匯率,以此來保護美元在菲律賓的購買力。當越來越多的美國軍隊登陸馬尼拉、前往菲律賓各地作戰時,給士兵和官員發放薪資、為軍事行動提供后勤保障都需要大量的開支,這些開支都是以美元來計算和發放的。1898年8月接管馬尼拉后,美國殖民政府同意了菲律賓銀行業界人士的請求,廢除了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禁令,允許他們免稅進口墨西哥白銀比索,條件是銀行應幫助殖民政府維持菲律賓流通貨幣(尤其是墨西哥白銀比索)與美元之間二比一的固定匯率。在1900年7月之前,銀行一直遵守著與殖民政府的協議。1900年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中國北部爆發, 大量的外國軍隊涌入中國, 這使得市場上對墨西哥白銀比索的需求急劇上升,銀行不再能夠保證美元與墨西哥白銀比索之間的固定匯價。當年7月31日, 銀行宣布墨西哥白銀比索兌美元的匯價為1.98比1,不再遵守與殖民政府達成的協議②。

1900年貨幣狀況的急劇變化使塔夫脫委員會(the Taft Commission)意識到,在流通墨西哥白銀比索的菲律賓實現殖民地財政收支平衡是異常困難的③。1900年夏,當銀行不再遵守與殖民政府的協議、下調了美元兌墨西哥白銀比索的匯率后,市場上美元的匯價一路走低。日常交易中的小商小販只愿意以1.50~1.75的價格兌換墨西哥白銀比索④。亞洲市場上的急劇變化使美元在菲律賓的信譽和購買力遭到了嚴重損害,殖民政府不得不在菲律賓境內出臺緊急措施以穩定匯率。這些措施的本質是殖民政府以其所持有的墨西哥鷹洋來維持美元在菲律賓市場上的固定匯價,其代價就是政府所持有的墨西哥白銀比索儲備將不斷減少,從而危及政府在當地的購買力。

據此,塔夫脫委員會認為,要維護殖民地的財政收支平衡,殖民政府有必要徹底改變菲律賓的貨幣狀況。委員會認為,只要菲律賓群島地區的主要流通貨幣仍然是墨西哥白銀比索,美元與墨西哥白銀比索之間的匯率將受亞洲市場狀況的影響而持續波動。不過委員會也意識到,在菲律賓直接引入美國的金本位制是行不通的,因為當地民眾多年以來已經習慣了使用墨西哥白銀比索來結算工資和從事交易,如果直接引入美元,菲律賓的物價可能會立刻翻倍,給當地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委員會建議殖民政府模仿日本的做法,在法律上設立一種虛擬貨幣與黃金保持等值關系,同時將實際流通中的白銀貨幣與這種法律上的虛擬黃金貨幣之間的匯率固定下來。其實際做法便是在菲律賓新發行一種白銀比索,但這種白銀比索不再隨著亞洲地區的白銀貨幣波動,而是將其與金本位美元的匯率固定為二比一①。最終,美國國會采納了這一方案,在菲律賓建立起依附于美國貨幣體系的金匯兌本位制②。

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對菲律賓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質上,金匯兌本位制是將菲律賓比索與金本位美元的匯率固定下來,這使得菲律賓的貨幣匯率無法根據經濟狀況的變動而調整,意味著菲律賓無法根據貿易收支狀況的變動調整貨幣和匯率政策。根據理查德·胡利對菲律賓經濟增長進行的長時段研究,金匯兌本位制使菲律賓的貨幣相對于東南亞鄰近國家的匯率長期被高估,影響了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③。再者,金匯兌本位制使得菲律賓的金融體系在遭遇出口沖擊時表現得更加脆弱,1919—1921年,菲律賓的金融危機就與金匯兌本位制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從長遠來看,美國主導下的金匯兌本位制是根據殖民地財政管理的利益需要而設立的,損害了菲律賓本土商業群體的利益。

結 ? ?語

菲律賓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是美國殖民政府根據財政管理的利益需要壓制馬尼拉商業群體訴求的結果。在美國殖民之初,馬尼拉的商業群體認為應該尊重幾個世紀以來形成的貨幣流通慣例,在菲律賓保留白銀本位制,貨幣價格應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確定。與商業群體的訴求不同,美國殖民政府關心的是如何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亞洲地區金銀比價的持續波動對殖民政府的財政管理構成了嚴重挑戰。最終,殖民政府根據其財政管理的利益需要,通過法案將菲律賓比索與金本位制美元的匯率人為地固定下來,在菲律賓建立了依附于宗主國貨幣體系的金匯兌本位制。這對菲律賓經濟的長遠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損害了本土商業群體的利益。

當今世界貨幣格局的調整啟發我們重新評估歷史上貨幣體系的變化。事實上,當代的貨幣格局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20世紀之前的亞洲貨幣狀況——在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格局逐漸解體的過程中,各類貨幣同時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占有份額。這些最新變化啟發我們重新審視歷史上的歷次貨幣轉型,在解構殖民話語的基礎上分析貨幣轉型背后復雜的利益關系。

(責任編輯: 顏 ?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永久天堂网Av| 福利在线一区| 久热精品免费|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午夜欧美在线|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亚洲综合色婷婷|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婷婷六月在线|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在线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高h视频在线| 亚洲乱强伦|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中文纯内无码H|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爆操波多野结衣|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网站| 久久77777|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欧美午夜一区|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免费看a级毛片|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亚洲人人视频|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久久|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成人国产|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91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色丁香|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网站| 亚洲浓毛av|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色婷婷综合在线|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日韩无码黄色|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