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燁
摘要: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挑選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的思維過程。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更能夠帶動各學科的學習,對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重大的影響。分析并且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本文以農村初中語文課堂實際的教學活動經驗為依據,對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分析學生的發展狀況,積極優化語文教學策略,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在新課改的背景號召之下,課堂教學需要貫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的觀念,以實踐經驗為依據,創新閱讀教學的模式。教師在教學設計環節中,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入手點,促進學生人文修養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初中閱讀課堂現狀分析
學生對于文章的思考模式較為單一,難以做到多角度的審視、把控文章的整體與情感表達。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會出現斷章取義、理解不全面的問題,難以從全局出發進行思考。學生在日常閱讀和專業訓練課堂上養成了碎片化的不良閱讀習慣,這種方式嚴重影響了理解的質量。農村地區讀物的不全面、與外界發展存在的“時差”,使農村地區的學生在思維上的擴展有限、視野較為狹窄、思考問題的扁平化。
對于重要字詞的理解不精準,導致學生不能明確關鍵句,對于文章層次的劃分不清晰。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得不夠廣,對于文章的主題和情感、意境,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的發展。
學生對于思維能力的訓練不重視,導致在文章閱讀中沒有明確的思路,“無頭緒”導致學生在解答時無處下手,在回答中組織答案容易出現言不達意等問題。學生在組織語言進行書寫時,容易暴露缺乏答題技巧的鍛煉,也容易發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缺點。
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催化劑,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是取得學習成果的第一步。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樂于學習,才能自覺、主動地去增加自己的閱讀量,鍛煉自己的閱讀理解技巧。教師在教學設計環節需要注重吸引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合日?;脑掝}進行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輸出內容。
在《背影》一文中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父親形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挑出印象深刻的事,談一談與父親相處的情景。通過這樣的表達和交流,能夠在鍛煉學生表達的同時,為學生的寫作積累素材,啟發學生說、讀、寫的聯動發展。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積極展示自己,帶動課堂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可以采取組織課堂活動的方式,在《范進中舉》和《嚴監生之死》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進行情景劇、朗讀表演。在通讀課文之后,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來展示文章內容,其他組的學生可以進行評價。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展示,這樣不僅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還能切身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互動和同學評價,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促進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豐富學生的閱讀面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需要閱讀量的積累。農村學生接觸到的閱讀資料較為單一,閱讀量也有待提高。閱讀范圍囿于教材的內容和少量課外閱讀,會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思維能力發展空間有限,課外知識的儲備和情感表達技巧不足。教師需要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有計劃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建設班級或者年級圖書角,使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興趣借閱書籍、報紙或者雜志。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求向學生推薦優秀文章和書籍。
在圖書角中,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分享,鼓勵學生發表讀書感想,促進書籍的流動。教師也可以牽頭制作一個閱讀摘錄本,引導學生將自己認為優美的段落摘抄下來,本子在學生之間傳閱,有利于學生的共同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資源,引導學生觀看《見字如面》《朗讀者》等優秀讀書欄目;也可以挑選名著片段供學生品鑒,通過共同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多樣的方式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考空間。
(三)加強學生的詞句分析能力
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需要準確地把握文章的關鍵詞句,以理解文章的核心含義。在閱讀訓練中,加強學生對于文章標題、每一段的開頭、結尾和承上啟下句、段的敏感度。通過對文章整體結構或思想的核心句、段的準確理解,將擬人、排比、抒情或比喻等手法加以重點分析和學習。這些方法能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研究,從中體會作者的立場、喜惡和文章的主旨等信息,從而整理出更全面、準確的答案。
在《孔乙己》的閱讀訓練中,對于生字生詞“踱進”“拭”“闊綽”“筆硯”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音準的糾正和練習;對于“聲氣”指“態度”,“營生”指“謀生,規劃生活”,“服辯”指“伏辯,即認罪書”等及時對學生進行補充,幫助學生識記不同詞義,提升閱讀的順暢度。
結語
提升農村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有多種。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主要培養學生精讀文章、體悟情感價值的能力,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要訓練學生選讀、跳讀和略讀的技能。針對學生的閱歷和興趣,需要教師帶領課上精讀、推動課下多讀。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帶動學生摘抄、記錄、應用優美語句,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綜合技能。
參考文獻:
[1]郭冬青. 大背景環境下農村初中生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 課外語文(下),2021(4):11-12.
[2]李杏. 積極教育視角下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動機激發策略探討[J]. 教師教育論壇,2021,34(4):49-51. DOI:10.3969/j.issn.2095-5995 .2021.04.013.
[3]韋健民.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 中外交流,2019,26(28):296-297.
[4]馬興召. 貧困山區農村初中語文不同文體文本的閱讀教學初探[J]. 新課程導學,2019(8):31.
[5]馬洪萍. 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有效參與策略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6(12):135-136. 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6.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