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鳳排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高年級的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學生的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質的要求,所以高年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認真把握高年級語文教育的特點,從這些教學特點出發明確教學方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小學高年級教育和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高年級;教育;教學
前言:
高年級是小學生在小學學習和生活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學生面臨升學壓力最大的一個學習階段,更是檢驗小學生語文綜合實力的最關鍵的時期,所以廣大的高年級語文教師更要明確語文高年級教育教學的特點,最好最后的語文教學何教育的收尾工作。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教學的特點
1.1語文課程因重視學生課程本身對于學生的思想情感的熏陶作用
小學生到了小學高段的學習后,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已經到達了一定量,自己的語文綜合學習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師更要認識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重視重視學生課程本身對于學生的思想情感的熏陶作用,注重課程的價值取向,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2語文課程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和運用祖國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何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規律的能力。
1.3語文課程在教學中藥培養學生的語感何整體把握的能力
除此之外,語文高年級的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何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何整體把握的能力。
二、有效促進小學高年級教育教學的策略
2.1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標的要求中非常明確的提出了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師應該著重激發學生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應該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品德修養何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何健全的人格。比如在新人教版六年級課文《七律·長征·毛澤東》一課中,教師著重要把本課的目標放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教師要把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放在體會紅軍長征戰勝種種艱難險阻,感受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何英勇豪邁的氣概。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紅軍長征資料,一同何同學們搜集長征發生前國內外的背景,深度了解長征的歷史背景之后,再組織同學們進行詩句的朗讀何范讀,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深刻體會到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用直白的詞匯,豪邁的語勢概括出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義氣概,體會到作者只用短短的四句詩就讓全詩成為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2.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何語文學習的特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何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在學習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夏天的成長》一課中,教師提倡把課堂交給學生的理念,讓學生自行分組進行備課何進行小組試講本課的內容,讓學生在把握課堂的重難點時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合作探究或者自我思考解決問題,同學們試課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民主評課,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深度研究本課。
2.3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的,教師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知識,把語文聯系到生活中來,把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教師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尤其要拓寬語文課堂的地點何方式,多多讓學生接觸到戶外課堂,互聯網的多彩世界,合理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取長補短,比如在學習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多彩的活動》習作課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一周的時間進行準備,自行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戶外活動,然后在活動后寫下自己的見聞和感想,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到活動的意義后再回歸到課堂中來進行寫作,這樣的課堂不僅把實踐何理論結合在一起,而且開放而有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發揮。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的教育教學的研究中,要緊貼新課標的要求和目標進行,把學生的主體性放在首位,同時還要發揮學生的教師雙方的創造力,讓高年級語文的學習兼顧學生能力收獲和核心素養的雙重獲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新課改的教學成果,切貼教材,靠近生活,讓學生在輕松中學,在學習中快樂,從而促進學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學生升入初中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紅忠.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幾點嘗試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356.
[2]薛德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