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浩
摘要: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文章分析當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并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途徑。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激發朗讀興趣、做好示范朗讀、引導反復朗讀、優化朗讀指導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能力;教學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對于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運用范讀引領、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優化朗讀指導,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應充分理解朗讀教學的意義,從而找到培養初中生語文朗讀能力的途徑。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困境
(一)朗讀教學的大環境不容樂觀
應試教育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具體表現為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朗讀并不在中考語文的范疇內,教師對朗讀教學難以施力,學生對朗讀學習也不感興趣。客觀上說,朗讀已經成為聽說讀寫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
(二)教師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
今天的初中語文課堂上,已經很少能看到教師在學生面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許多教師的朗讀水平有限,難以通過朗讀來展現課文的內涵。較強的朗讀能力應當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在展現經典文本的情感內涵時,朗讀往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語文教師對這一點的忽視,會影響到朗讀教學的效果。
(三)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較低
朗讀教學培養的是學生在理解文本情感內涵的基礎上通過有聲語言展現自己理解的能力。許多學生一直認為,語文學習無非就是讀、寫、背,并將讀與背的內容局限于考試內容。由此可見,朗讀在學生心中的作用僅限于為背誦服務,學生不會真正用心感受朗讀帶給心靈的蕩滌,很難真正體會到朗讀的美妙。學生對朗讀內涵的理解不夠,朗讀興趣較低,無法投入朗讀學習。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途徑
(一)激發朗讀興趣
通過開展有效的朗讀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獨特作用,逐漸養成朗讀的習慣。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朗讀的魅力,善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朗讀感受。教師要為學生選擇經典的朗讀作品,如《皇帝的新裝》《黃河頌》《背影》《龜雖壽》等,讓學生沉浸在繪聲繪色的朗讀氛圍中,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對朗讀有了嘗試的沖動。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朗讀的妙處,教師可為學生準備《金色花》,并配上音樂,讓學生開始親身試驗。學生高度投入,反復揣摩,朗讀效果良好。通過全身心的朗讀,有學生說:“在朗讀的過程中,仿佛每個字都能深入內心,作品中主人公此時的心情讓人感同身受,整個人都接受了文化氣息的直接熏陶。”通過這樣的努力,學生的朗讀興趣逐漸被培養出來。
(二)做好示范朗讀
有感情朗讀與普通朗讀有著本質的區別,對學生理解課文意思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為了讓學生能夠做到有感情朗讀,教師可以先示范朗讀讓學生尋找感覺。教師的有感情范讀,能夠讓學生對有感情朗讀產生一個強烈的直觀感受。通過聆聽教師標準的朗讀,學生能夠對課文形成準確的理解,找到自己在朗讀中的改進方向,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比如,教師在教學《昆明的雨》時,可結合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配上相關的圖片和音樂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得到更真切的體會。教師范讀后,學生可以結合教師的節奏和停頓特點,嘗試自己進行朗讀,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教師要選用一些合適的圖片來輔助學生的朗讀,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對于課文中幾度描繪的楊梅、緬桂花等景物,教師應該在課前展示相關圖片,并且加以甄選,選出符合課文意境的圖片。對于初中生而言,在朗讀教學中做好示范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初中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的內涵,如果只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效果也不明顯。這個時候,教師通過自己的范讀,借助現代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朗讀情境,就可以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參照,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可以感受到文本的內涵與魅力,從而產生較為恰當的情感,進而帶著感情朗讀。
(三)引導反復朗讀
在學生進行朗讀的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捕捉課文的中心點,以此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緊扣課文的要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迸發的情感,從而對課文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這種緊扣課文要點所進行的朗讀,會對學生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比如,教師在教學《紀念白求恩》時,要緊扣白求恩大公無私的精神和心中的共產主義理想,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相關字詞、段落進行反復品味,真正體會到課文的情感。通過這種對重要情節的反復揣摩和理解,學生可以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豐富自己的閱歷。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細心體會課文的停頓、語速等方面的變化,結合課文的要點更準確地把握課文的思想,進一步豐富朗讀所帶來的內心體驗。
(四)優化朗讀指導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初中生學習能力較弱的現狀,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能力,具備應有的朗讀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白楊禮贊》的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斷句方式朗讀課文中描繪白楊樹及其生長的高原風景的段落,引導學生揣摩出最能夠表達課文感情色彩的斷句方式,從而將白楊樹高聳挺拔的氣勢和高原廣袤無垠的遼闊表達得淋漓盡致。在這種朗讀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朗讀現狀給予適時及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掌握最合適的朗讀方式,不僅從中收獲日漸成熟的朗讀能力,還在朗讀中準確把握課文情感。
三、結語
總之,朗讀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有利于學生掌握語言規律、增強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為朗讀教學增添色彩,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在反復朗讀中使學生的朗讀能力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祝蕓.培養初中生語文朗讀能力的策略[J].中學時代,2014(14):53.
[2]沙福蓮.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語文朗讀能力[J].名師在線,2019(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