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王瑩
(1.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農業農村局陜西咸陽712000;2.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農業農村局陜西咸陽712000)
在傳統的畜禽養殖生產中,長期將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用于治療疾病、預防疾病和提高生長效率。但是使用抗生素產生的獸藥殘留對人類機體的危害,細菌耐藥性增強,環境污染等弊端日益嚴重,減抗、替抗迫在眉睫。2020年是我國禁抗的重要之年,如何在不依賴抗生素使用下做好疾病防控和高效生產,是接下來養殖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本文就如何在無抗養殖時代通過改變營養策略和加強管理進行科學防控做幾方面介紹,以供同行交流。
首先,保障飼料原料的安全與品質,加強飼料原料安全質量檢測,減少霉菌毒素、沙門氏菌等有毒、有害物質對動物機體的傷害,通過生物發酵、膨化處理等加工技術降低飼料中的有害物質,改善飼料風味,提高動物采食量和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其次,要精準配方、精準營養,根據畜禽各生長階段的腸道發育特點和營養需求,精準調制飼料配方,最大程度發揮飼料的營養價值,提高動物自身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促進畜禽健康發育[1]。
近年來,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替代產品成為熱門焦點,替代產品多達十幾種。常見的有:酸化劑(乳酸、甲酸、檸檬酸、鹽酸等)、礦物質、中藥提取物、酶制劑、微生態制劑、抗菌肽、核苷酸等。酸化劑能夠為有益微生物創造良好的腸道環境,從而提高營養物質消化率,提高生長性能,減少腹瀉;鋅、銅等礦物質缺乏則會引起疾病,如育肥豬每千克飼料一般需要80~100mg鋅,而斷奶豬飼糧中缺乏鋅會導致生長遲緩、食欲不振、骨骼異常和皮膚角化過度等;微生態制劑,可以平衡動物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健康。但在實際生產中,使用替抗產品既有效果明顯的反映,也有沒有明顯效果的說法,可能不同的生產工藝和使用方法對替抗效果也有不同的影響;酸制劑可以調節動物胃腸的酸堿度,提高胃部酸性環境,從而抑制外來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定植。在育肥豬飼料中加入抑菌型菌酶制劑,可以出現代替添加抗生素飼料的效果,顯著增加日增重,降低了飼料成本,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的中草藥發展歷史悠久,療效顯著,近年來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其中主要是中藥提取物作為添加劑用于飼料生產當中,以達到促進畜禽生長,免疫調節,預防疾病,驅蟲,改善肉蛋品質等目的,不同的中藥所用提取方法也不盡相同,如何高效合理的使用中藥提取物作為飼料添加劑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抗菌肽則可作為機體免疫系統的組成成分,提高免疫力,抗菌、殺菌作用廣泛,并且不易產生耐藥性,是抗生素的優選替代品之一;飼料添加核苷酸制劑則可調節機體免疫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淋巴細胞等)的功能,對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舒適的飼養環境是保證畜禽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只有環境溫度處于畜禽的熱中性區內,即最適生長溫度范圍內,才能使其生產效率最高。過高過低的環境溫度和濕度都會對畜禽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導致疾病發生。產蛋雞的適宜溫度一般在13~25℃之間,肉雞的飼養適宜溫度一般維持在21~27℃之間,育肥豬舍溫度一般控制在18℃左右,環境濕度一般維持在60%左右。過高的溫濕度會導致畜禽采食量下降,營養利用率降低,免疫機能低下,易于引發疾病。而突然的冷應激則會引起畜禽腹瀉發生。為了合理控制畜禽舍內的溫濕度,可以通過環境控制系統,時刻監測一天中不同時段的溫濕度,根據適合的養殖參數,時刻進行調整,以保證畜禽生長的舒適環境。
畜舍的環境質量是影響畜禽健康的隱藏殺手之一,當畜舍的粉塵太多則可能幫助傳播致病微生物,形成氣溶膠傳播,一旦有一棟畜舍發生傳染性疾病,則可能引發全場的大規模暴發。其次,畜舍內一些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高時也容易引發動物疾病,當氨氣濃度過高時會影響肉雞的采食量,甚至引起死亡;當氨氣濃度達到35mg/m3時,就會增加豬患萎縮性鼻炎的可能;當空氣中硫化氫濃度超過76mg/m3時,即會引發動物嘔吐,味覺失靈,甚至造成死亡[2]。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加強畜舍的消毒與通風,及時清除畜舍內動物的排泄物以及殘留的食物,保持空氣清潔衛生,提高生長環境的質量,也是提高畜禽生產性能,預防疾病發生的手段之一。
生產養殖中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關鍵是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疫病傳播的三要素:即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除了對動物自身抗病能力的提高,控制傳染源與傳播途徑也是防止動物傳染病發生的重要手段。控制傳染源首先要做好對人員、空間、設施、引種的隔離,嚴格按照國家獸醫安全相關規范進行各類消毒隔離措施[3]。對進出人員、車輛、生產用具等進行嚴格消毒,防止鼠、蝙蝠、蚊蟲等非養殖動物進入,每周對畜禽進行2~3次消毒,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對易感動物的保護除了加強畜禽自身營養,提高其非特異性免疫外,按照國家規定的疫苗接種規范進行,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對畜禽進行特異性免疫接種也可以有效增強畜禽對特異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對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時應注意疫苗的運輸與保存,避免疫苗失活;記錄好不同疫苗接種的時間,避免不同疫苗間的交叉干擾;注意不同種類疫苗的接種方式,包括滴鼻、點眼、肌注等,錯誤的接種方式可能會影響免疫效力甚至對動物產生危害[4]。
綜上所述,在養殖中減少或禁止抗生素的使用,并不是簡單的使用一些替抗產品就可以實現的,雖然一些替抗產品在一些方面有利于動物的生長與健康,但在防治疾病方面并不能完美的替代抗生素。因此,必須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從飼料營養、環境舒適度的保持、環境質量的控制、生物安全防控等各方面入手,加強動物自身免疫力的同時還外防病原輸入,以減少動物疾病的發生,保障動物健康,從而提高生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