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曹艷蓉
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將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很多企業也據此提出了改革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任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財務管理轉型升級要以實現財務價值為導向,以企業戰略為中心,以構建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和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為主線,以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著力點,促進業務財務深度融合,推進財務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慧型轉變,成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財務管理轉型升級要以實現財務價值為導向,以企業戰略為中心,持續推進財務工作轉型,建立現代化財務管理體系,近期目標要實現管理型財務,遠期目標要建成智慧型財務。短時間內,要根據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以支撐戰略、集中控制、精益管理、價值創造為導向,按反映、管理、監督職能定位,通過在財務組織、財務制度、會計核算、預算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內控、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建立現代化財務管理體系,促進企業的戰略、財務、業務一體化協調發展,實現更加嚴格規范、健康安全、高效率有活力的財務管理目標,為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財務支撐。從長遠看,要依托綜合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數字化手段,推動公司財務核算、分析預測、風險管控等逐步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目標發展,改造傳統的業務流程,搭建精準高效財務管理模式,實現更嚴格的風控、更實時的報告、更智能的分析,更精準的預測,最大程度發揮財務數據價值,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實時有效的決策支持,提升企業發展效率和質量。
規劃愿景的實現,要通過一個個具體目標來完成。財務管理轉型升級要在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資源配置與保障能力、成本費用管控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財務信息化程度、財務隊伍綜合素質等方面下功夫。
1.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要通過統一會計核算政策、流程和標準,依托信息化系統,提升會計核算質量和效率,為企業決策、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精準、高效的財會數據。
2.提升資源配置與保障能力。要圍繞企業戰略目標,通過科學合理配置資產、資金等財務資源,保障效益穩步增長,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生產經營目標實現。
3.提升成本費用管控能力。要建立起科學成本費用定額體系,深化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運用,推進降本增效工作;運用科學的財務分析工具,為企業加強成本費用控制、提高品牌盈利能力提供管理建議,促進企業逐步實現成本領先戰略。
4.增強風險防控能力。要按《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從嚴制定控制目標,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完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提高財經法規遵從度,財務內控做到過程規范、監督有力,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5.提升財務信息化程度。要搭建起企業的業財稅一體化平臺,整合周邊系統,推進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實現企業內各組織高效協同、信息共享。
6.增強財會隊伍綜合素質。要提高政治素養和政治能力,提升組織力和執行力;要通過上掛下派、引進來走出去的交流學習,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財務管理崗位分層分級管理及績效評價機制,激發隊伍活力。
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實施要以構建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和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為主線,以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著力點,促進業務財務深度融合,推進財務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慧型轉變。
1.建立合理的財務組織體系。要著力搭建財務學研交流平臺,持續做好專業培訓,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優化崗位分級和績效評價體系,加強年輕骨干培養鍛煉,激發隊伍活力;推進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實現財務人力資源共享和高效配置。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文化鮮明、業務精湛、和諧向上的財務團隊,建設更加合理、更加柔性的財務組織體系。
2.建立健全的財務制度體系。完善的財務制度體系要以完備、科學、規范、有效為目標,涵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預算管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管理、稅務管理等各項財務工作。加強對制度的宣講落實、動態維護、執行評價、持續完善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財務制度能夠為財務工作的規范開展提供指引和保障,為企業依法依規經營管理保駕護航。
3.建立精準的會計核算體系。要不斷推進財務信息管理平臺的優化、升級,逐步實現財務業務的深度融合,達到主要生產經營會計數據實時反映,會計結算及會計報告以在最短時間內編制完成;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持續穩定提高為目標,建立異常指標預警反饋機制,提高經營數據質量,助力生產經營活動持續精益優化,增強公司成本競爭力;持續推進會計核算工作標準化、精細化、規范化,通過不斷夯實會計核算工作基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使會計數據信息能夠廣泛應用,能夠為業務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及時的會計數據支持,為公司決策提供更加有效精準的財務分析支持。
4.建立規范的稅務管理體系。目前稅收法規新政策不斷推出,監管日益嚴格,財務部門要創新稅務管理模式,改變通行的以會計核算為基礎的調整型稅務核算模式;建立相對獨立稅務核算系統,在全面完善稅務計算規則和基礎數據整合的基礎上,實施和推進稅務管理信息化工作;優化稅務管理工作流程,運用業務流程管理方法固化涉稅業務作業流程,提高作業效率,提升稅務計提核算、申報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建立業財稅一體化的發票作業流程,流程一體、數出一門,對接稅務系統推進發票真偽查驗和發票電子化工作;實現稅務政策平臺化,提升稅務政策解讀服務和風險防控能力。
5.建立有力的預算管理體系。要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和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的預算管理,實現準確及時的預算管控和信息共享;通過搭建多維度、多層次的預算分析及評價體系,運用分級分類管理方法,對預算主體、重點項目進行管理,引導資源向公司重點目標傾斜,加大對技術創新、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通過完善定額標準管理體系和健全定額管理組織架構,實現定額標準全面覆蓋、科學運用、動態維護;通過完善資金風險防控機制,統籌資金管理,實現資金風險全面受控、資金效益最優的目標,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6.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體系。科學的財務分析體系要立足于服務管理決策、服務市場營銷、服務技術研發、服務生產一線。要通過運用科學的財務分析工具,結合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結合生產經營和管理實際,全面獲取經營活動信息,著力品牌盈利能力分析、科技創新投入產出分析、全面成本分析、籌融資分析、投資可行性分析,特別是對新項目、重點項目的成本效益跟蹤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管理建議,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政策研究和決策參考,為業務部門提供政策解讀和管理建議。
7.建立嚴密的財務內控體系。要按照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樹立整體控制的理念,運用系統的方法,將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內部監督等管理要素相統一,將內部控制目標、開展風險評估、制定內部控制策略、實施內部控制、評價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等管理動作相貫通,提升企業資金風險管控能力,健全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機制,完善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標準體系,深化企業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建立嚴密的財務內控體系,切實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8.打造先進的財務信息化管理平臺。要以業務財務一體化運行平臺為核心,整合對接企業的資金監管、合同管理、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等周邊系統,全面實現財務信息化系統與企業其他管理體系的數據對接,并配合、推動業務系統的升級與融合,促進業務系統數據更加精細,業財流程更加規范順暢,業財融合更加緊密,真正達到業財深度融合,全面實現業財高效協同、信息共享。還要積極探索研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規劃和設計,扎實推進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實施,實現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為轉型升級智慧財務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