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堅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與社區協同育人的方式,這種方式將有助于高校以更科學的創新模式,帶動更多的學生認知黨的相關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也能夠進一步強化對人的培育作用。因此在創新高等院校的育人模式和黨建思維的過程中,采取“四聯四提升”的方式,將有助于高校有效地整合各種資源,從而帶動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展各項有效的培育,促進高等院校形成良好的氛圍。這種模式的探索和形成,首先是高等院校要創新黨建思維,其次是在人的培育方面采取創新的手段,與基層社區保持更好聯動才能夠破解人的培育過程中所出現的新問題,逐步形成一些新的方法,從而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四聯四提升”的這種機制,歸根到底就是高等院校采取更科學方式與社區保持聯動,從而在黨建工作中對人進行培育的過程。高等院校要切實認知黨建工作與人的培育過程中的重要聯動性的效果,切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立德樹人的教學思維貫穿于黨建工作與人的培育,始終把與社區的聯動作為重點,進一步切實解決新時代高等院校學生培育方面的難題。因此在這種機制之下,高等院校必須弄清在聯合社區開展的育人工作過程中,如何貫穿實現黨建工作,如何實現黨組織的培育與聯動,從而推動人的培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效果。
第一方面是通過這種機制能夠實現理論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在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如何讓理論學習更有深度,是大多數高等院校必須破解的難題。通過聯動機制能夠讓政治學習更具有多元化的效果,因為當前的學生所表現出來不同于以往學生的新特征、新觀點,是黨建工作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高等院校與社區的黨組織進行聯動,通過集中學習和專題黨課等方式,鼓勵高等院校學生與基層社區干部進行交流研討,能夠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學習相關的新時代理論著作,對黨紀黨規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學懂、弄通、做實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強化其思想政治理論的武裝,對全體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思想根基起到了極好的筑牢作用。
第二方面,通過“四聯四提升”的機制,可以進一步地形成多元化的黨建育人活動,能鼓勵更多的高等院校學生參與其中,從而讓對學生的培育效果更具有廣度。針對部分高等院校的學生黨支部黨員數量相對比較少,在黨內的活動開展效果比較差的情況下,探索高等院校與社區之間的聯動,能夠進一步地創新當前黨員教育的載體,對人的培育效果也會更加明顯。人的培育不能夠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而且還應該通過多元化的黨建活動,通過黨建聯動的機制,鼓勵更多的黨組織參與到社區一線的工作過程中,以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內容更加突出鮮明的黨建活動作為人的培育機制,進一步保障了主題黨日的活動的正常開展,同時又加強高等院校學生黨支部與社區黨支部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對活動的效果以及人的培育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
第三方面,采取工作聯動推進的方式,讓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更具有深度,而且也能夠以實踐的方式來提高對高等學校學生的培育效果。社區的工作千頭萬緒,在開展各項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各個階段都有其工作重點,這一點與高等院校的機關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之間還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能夠采取聯動的方式共同推進工作,不僅僅能夠推動社區與高等院校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并且也能夠進一步貼近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以更符合當前實踐的條件,讓更多的高等院校學生能夠充分證實思想政治理論在實踐的過程中所出現的情況,進一步在實踐中出真知、出實效,提高高等院校學生對于相關思想政治理論的具體理解。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思想政治理論并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空中樓閣,更需要在實踐當中進行提煉和了解,所以對于高等院校而言,采取與社區黨組織聯動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黨員圍繞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以及其他相關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并結合這些當前社會上發展的熱點與焦點,開展相對應的校內主題黨日活動。這樣既可以讓黨建工作與重點工作互相結合,又能夠讓學生黨員更進一步接地氣,了解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對于了解當前社會現實與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與思想政治理論覺悟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四方面,服務的聯動推廣,讓人的培育工作更具有溫度。在推動高等院校黨組織隊員的培育工作過程中,高等院校加強與社區的聯動,能夠讓學生黨員以及其他入黨積極分子等下沉到社區一線,親身參與到社區一線的服務過程中,這樣做為密切黨群關系、增進人民群眾的感情方面,都有比較突出的效果。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不能夠僅僅停留在高等院校的這種象牙塔當中,而是應該增進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對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進行培育。從本質上看,社區作為基層社會矛盾聚焦的一個重要焦點,在推廣社會服務方面也有很多方面的難題,因此如果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等能參與到社區扶貧濟困或者政策宣傳等工作過程中,既可以豐富高等院校主題黨日的主題,又可以引導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走向基層為群眾服務,真正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這樣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能夠進入更理想的狀態,同時在培育人的效果方面也能夠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更具有吸引力與感染力。
綜合上述四個方面的作用分析,可以看出采取“四聯四提升”的機制,既可以推動高等院校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落到實處,又可以讓高等院校在人的培育方面拓寬思路,創新機制方法方式,從而讓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能夠深入一線基層,了解社會上各種矛盾和沖突的情況,積極提高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因此重視這項機制的落實,將是高等院校在未來育人工作過程中必須重視的關鍵所在。
“四聯四提升”機制,歸根結底就是高等院校協同創新的意識的重要體現,黨組織育人工作中的運行和社區一線的聯系,也需要高等院校加強與社區的溝通,才能夠以持續創新和創造力增值等方式,強化社區高等院校的共贏和深化合作,真正形成更科學的育人體系,為培養合格優秀的人才奠定基礎。
第一方面,加強高等院校學科團隊的協同效應。高等院校的學科團隊是高等院校黨組織協同創新,開展“四聯四提升”機制的關鍵。因此高等院校的決策管理層必須重視學科團隊的思想政治素養,對于學歷層次相對比較高和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業務教師也需要加強其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與引導,通過更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讓高等院校的學科團隊同樣也重視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與實踐創新。高等院校要讓學科團隊的骨干教師多進入社區一線,共同參與到社區的黨組織生活與工作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與感受,增強學科團隊對于當前社會發展脈搏的把握,同時又能夠增強這些學科團隊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理解,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上,強化教師隊伍對于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認知。由此可見,高等院校還需要積極爭取社區黨組織的支持,基層的社區黨組織與學科團隊之間要打破原有的互相獨立的狀態,從創新的思維上對黨建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為立德樹人的培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教師團隊基礎。
第二方面,面向社區和高等院校基層黨組織的協同機制建立,將有助于“四聯四提升”的機制貫徹與落實。高等院校是國家在開展創新工作過程中協同創新的行為主體,也是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的知識紐帶。基于立德樹人的主要目標,高等院校的基層黨組織和社區之間要保持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需要通過高等院校主動與社區之間的溝通,同時也需要社區創設更多有效的機制,鼓勵更多的高等院校的黨員下沉到社區一線開展體驗工作,為基層的管理和服務獻計獻策。高等院校的黨組織要堅持群眾路線,注重民主集中制在日常的職能管理和學生管理當中的作用,學校的黨委要牽頭構建起暢通的信息傳遞網絡,各個黨支部要通過各個渠道與社區之間保持聯系,通過有效的機制,把一些科學的管理思維和策略運用到社區的管理過程中。高等院校與社區黨組織進行聯動的過程中,還可以設立黨員先鋒崗或者是示范崗,通過比學趕超的良好工作范圍,鼓勵更多的高等院校學生黨員和教職工黨員下沉到社區,多開展一些有效的工作,從而把黨員在社區工作作為一個重點去抓。在每一年度的黨員評議和工作績效考核方面,也可以把在社區的聯動工作情況作為考核的一個要素,鼓勵更多的高等院校黨員能夠進入到社區中,尤其是鼓勵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基層中為人民群眾提供各種服務,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進一步地提高對人的培育效果。
綜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地位,而在與社區的聯動過程中,高等院校的黨組織要主動地把立德樹人的培育工作貫穿于黨建工作過程中,以協同創新的理念推動高等院校的與社區之間的“四聯四提升”工作,最終讓人的培育工作形成實效。
“四聯四提升”作為一項人的培育機制,高等院校要充分認識這種人的培育工作在黨組織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加強高等院校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之間的聯系,以協同創新的理念共同推進高等院校的培育工作。對此高等院校的黨組織要認識到這項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積極地結合各種有效資源,從而讓高等院校的培育工作真正能夠結合黨建相關資源,加強黨建引領,為社會輸送具有良好政治素養和科學文化知識素養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