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注冊會計師》雜志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會計類核心期刊。為加強學術界與實務界交流,推動注冊會計師行業理論研究更好服務于行業高質量發展,結合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實踐需要,現就以下題目征集相關學術論文:
1. 分析財務信息生態鏈中各環節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生成鏈條包括企業管理層和治理層、注冊會計師、報表使用者、監管機構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對財務信息質量和審計質量起著各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論文可以對財務信息生態環境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論證注冊會計師只是財務報告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并非唯一的一環,資本市場上的財務造假和審計失敗,不能簡單地完全歸責于注冊會計師,而應當辯證地分析其問題和原因,厘清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這樣才能有助于問題的有效解決。
2. 從審計方法論看審計的固有局限性。一般認為,審計的固有局限性至少來源于三個方面:財務會計本身的固有局限性(如會計上的主觀判斷)、審計程序的固有局限性(如審計程序的主觀判斷、抽樣產生的局限性等)、在合理時間內以合理成本完成審計的需要。論文可以對審計固有局限性的成因進行分析,論述由于審計固有局限性,注冊會計師無法將審計風險降至零,也不可能對財務報表提供絕對保證。隨著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和不確定性增加,這一因素將更加突出。還可以進一步探討如何盡可能減少審計的固有局限性。
3. 國內外財務舞弊和審計失敗案例剖析。論文可以選取近年來國內外(尤其是國外)發生的比較有典型意義的財務舞弊和審計失敗案例進行剖析,探討其成因和后果,辯證地分清各方應當承擔的責任,以及可能從中汲取的經驗和教訓。
4. 注冊會計師行業對資本市場的貢獻分析。論文可以通過相關數據分析或者案例研究,展示注冊會計師行業對資本市場繁榮穩定和健康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例如,分析注冊會計師歷年出具的審計報告類型、披露關鍵審計事項等資本市場運行的關系,揭示注冊會計師行業對資本市場的貢獻。
5.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合理承擔。論文可以探討注冊會計師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類型(如不承擔責任、過失責任、連帶責任)和各自應當符合的情形。呼吁監管機構恰當分清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做到過罰相當。也對注冊會計師提高法律意識,防范和化解法律風險提出意見和建議。
6. 審計收費問題研究。當前行業低價競爭現象嚴重,審計收費與企業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導致行業平均審計收費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不利于事務所投入合適的審計資源、穩定行業人才隊伍。論文可以分析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及審計收費水平降低的原因,對招投標改革及清理妨礙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相關政策進行解讀,論述如何規范審計市場競爭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7. 新技術條件下注冊會計師專業能力建設與審計模式的轉型。論文可以探討注冊會計師需要具備的各種素質和能力,找出當前注冊會計師的能力短板,探討如何提高執業能力,彌合期望差距;也可以探討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條件下,基于大數據的信息化建設與審計資源如何進行有效整合、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優化審計程序、在運用新技術時機器與人工判斷差異會帶來哪些審計問題等,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8. 注冊會計師職業價值觀教育。論文可以結合最新發布的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針對當前院校會計教育中的短板,探討如何加強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品質方面的課程安排、教材編寫、案例庫建設、師資培訓等,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9. 重大突發事件下的審計風險評估與應對。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給審計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影響外勤工作的實施、增加了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論文可以探討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如何恰當評估客戶的重大錯報風險以及持續經營能力、如何設計替代程序、如何調整審計計劃、如何結合數字化技術執行異地審計、如何監督和指導分所開展審計業務等,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10. 做空機構調查方法對審計程序的啟示。論文可以探討做空機構盡職調查對審計師實施審計程序的啟示,比如:如何在成本限制的條件下優化審計計劃以彌合期望差距;進行重大風險評估程序時如何強化觀察、檢查以及分析程序等審計程序的實質性實施;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現代化工具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政府部門如何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利于審計師接觸到更多的數據資源;如何強化注冊會計師對所接觸數據的保密責任等。
來稿可針對某個題目進行論述,也可就某個題目中的一方面進行闡述,還可結合不同題目中有關聯的方面展開綜合論述。我們將擇優刊發,并視情況推薦至有關雜志、報紙、公眾號等媒體作進一步宣傳。
來稿請加注“行業學術征文”發至《中國注冊會計師》雜志投稿郵箱:edit@cicpa.org.cn,來稿截止日期: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