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開
(海南大學法學院 海南 ???570228)
在當今社會,高校師德失范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很大的社會爭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界有必要研究高校教師師德失范的表現、原因及對策。
一些年輕教師不能為人師表,學術不端,為了評定高級職稱,急功近利,不惜一切代價,捏造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1],弄虛作假,抄襲、剽竊別人的學術成果,找人代寫學術論文,花錢買通關系,發表頂級期刊論文[2]。甚至,某些學者沒有恪守學術道德規范,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力,為相關不法人員發表論文或者申請科研項目提供便利,從而謀取私利。
一些年輕教師嫌工資低,迫于生計,經不起誘惑,為了經濟利益,從事相關營利活動,對教育教學工作沒有投入十足的精力。還有一些高校教師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未經高校批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3]。
某些教師沒有道德底線,在隱秘的角落,通過補課、單獨約談等為借口,對異性學生進行性侵害和性騷擾,想盡辦法發生不正當的性關系;甚至以課程成績打分、拍裸照等方式要挾學生保密;否則,將對這些學生進行打擊報復。
侮辱學生是一種侵犯學生名譽權和人格尊嚴的行為。有些教師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加以謾罵、鞭打,甚至指名道姓說某些學生是笨蛋、傻瓜,故意諷刺、挖苦學生,不公平對待學生,甚至剝奪學生考試的資格。高校教師侮辱學生情節嚴重,已涉嫌侮辱罪等罪名。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打著為學生好的旗號,隨便翻閱學生的私人物品和日記,打探學生的隱私,了解學生的過去。在學生宿舍中,偶有學生錢財丟失。有些教師為了查明所謂的真相,到學生宿舍里翻箱倒柜,搜查學生的身體和物品。這些教師出發點大多是好的,但是稍有不慎,就激發師生矛盾,摧殘學生脆弱稚嫩的心靈。
某些教師打著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旗號,非法沒收學生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甚至對學生進行罰款,胡亂收費。這些行為屬于侵犯學生財產權,教師沒有這類權力,法律法規更沒有授權給教師行使這類權力。有些教師甚至接受學生和家長送的禮品和紅包、購物卡,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游、娛樂休閑等活動,觸碰教育部所畫的“紅線”,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相關規定。
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有一些違反課堂紀律、擾亂教學行為。這時候,有些教師為了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可能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跪、罰跑步、罰抄寫、罰搞衛生、轟出教室,甚至鞭打、抽打學生。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侵害學生的人格尊嚴和身體健康權。在學生受傷嚴重的情況下,教師有可能涉嫌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被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
有些學生因打架斗毆或者違反課程紀律,被某些教師關禁閉,不讓學生回家,剝奪學生活動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嚴重影響學生健康和人身自由的,教師將涉嫌非法拘禁罪。
1.高校教師的道德修養不夠
很多高??粗亟處煹膶W術水平、學歷層次、職稱高低等方面,卻忽視了考量教師的道德修養。一些年輕教師心智不成熟[4],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經不起各種誘惑,容易為各種經濟利益和功名利祿不擇手段,謀取上位,缺乏奉獻精神、責任意識。
2.高校教師的法律意識淡薄
很多高校教師缺乏足夠的法律知識,也很少接受相關法律知識培訓。遇到棘手的問題,往往僅憑自身認識去處理,很難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3.高校教師經不起各種誘惑
一些高校教師深受“拜金主義”[5]“享受主義”“個人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想的毒害,利益面前很容易把持不住,迷失自我,急功近利,動搖理想信念;他們重視物質生活,輕視精神世界[6],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惜偽造相關材料,虛開增值發票,套取科研項目經費,違法亂紀。
1.高校沒有嚴格的教師準入制度和師德師風考核機制
有些學校招聘教師,只要求高學歷、高水平學術成果[7]。在政審環節,很難以客觀地考察教師的師德師風,很容易讓某些心懷不軌或者有才無德的人混進教師隊伍。在高校隊伍建設中,很多高??粗亟處煹膶W術水平、學歷層次、職稱高低等方面,卻忽視考量教師的道德修養。在師德師風考核方面,高校缺乏可操作、可量化的考核規定和標準,往往只是一帶而過,流于形式[8]。
2.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師德培訓
在教師的入職培訓中,很多高校只重視教師的技能培訓、學術培訓,忽視了對教師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缺乏具有操作性的道德培訓,容易用“假大空”“高大上”的空洞教條來教育新入職教師。不言而喻,這樣的培訓是很難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3.高校缺乏可操作性的師德失范懲罰規定
近年來,一些師德失范的高校教師被媒體曝光之后,高校才啟動相應的問責程序,通常給予免職、調離工作崗位等處分。在沒有媒體曝光的前提下,高校很難自我糾錯,很難主動去發現一些高校教師的違規行為和師德失范的行為。
4.高校的教學管理行為缺乏社會的監督
有些學校只注重學生成績和教師學術成果,很少有強有力的校紀校規去規制師生的行為。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往往采用“家丑不外揚”的方式,禁止對外宣傳和封鎖消息,缺乏被社會監督的勇氣。與此同時,一些學校的教育觀念陳舊落后,缺乏應對的策略。一旦出現教師違法事件,就手忙腳亂,不知如何處理。
5.高校的科研考核標準過于量化
有些高校為了建設“雙一流”,對高校教師有明確的科研考核標準。例如,副教授或教授要發多少篇高水平學術論文,才能滿足規定的工作量;否則就不能拿到足額的績效獎金。從而導致一些教師鋌而走險,一些高校教師只注重科研成果產出,忽視教育教學質量。
6.高校給予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偏低
很多高校教師工資很低,生活壓力大和成本高,很容易經不起誘惑,嘗試通過各種不合法的途徑,賺錢養家糊口,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不能專心科研和教學[9]。
學生的自我防衛意識不強。在學校里,很多學生認為教師講得都對,這樣做是對我好。一些學生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很容易誤以為這是教師的特殊關愛和關照。一些學生不能分辨是非,分辨哪些教師行為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就算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了,也不敢對父母講,更沒有勇氣曝光違法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高校教師師德失范懲戒委員會可以作為專門機構,加大對失德教師的懲戒力度,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按照《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規定和程序,負責調查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并代表學校依法依規做出相應的懲戒行為[10]。通過發布各種案例,引導高校教師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呼喚高校教師立足本職,強化職業素養。與此同時,高校要建立遵守師德獎勵機制,鼓勵年輕教師向優秀教師看齊,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11]。通過完善的制度規范、完備的組織保障,建立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一支充滿正能量、德能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高校教師隊伍。
在師德培訓機制上,對教師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計劃進行道德培訓和法律培訓,通過案例,分析利害關系,開展德育工作,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讓高校教師依法執教,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建立合作、開放、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與此同時,要大力宣傳全國模范教師和全國最美教師的典型事跡。在師德評價機制,高??梢酝ㄟ^各種數據指標、學生評價和同行評議,綜合評價高校教師。
推動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學生、家長和社會組織要對學校的教學管理行為進行監督。學校、教育部門要向學生、家長和社會組織公布舉報電話,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監督對錯誤行為加以糾正。對教師侵害學生權益的嚴重違法行為,不放縱,不隱瞞,快速送交司法機關處理,真正做到違法必究。將師德師風納入考核標準。對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采取“一票否決”,禁止這種教師從教、評職稱。如果高校多次出現師德失范問題,對于相關單位和責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要問責,追究相關責任。
高校要加強完善教師懲戒權的規定,賦予教師合法的懲戒權。學校不能因有輿論壓力,就不讓教師嚴格管理學生。與此同時,教師應正確區分懲戒與體罰。語言責備、書面檢查、點名批評、增加作業、隔離等懲戒方式是合法可行的。如果發生師德失范行為,高校教師就要敢于承擔相應責任。
逐步提高高校教師工資待遇,提升高校教師的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獎金,不讓教師為生活所迫,專心致志地工作,有尊嚴地教書育人。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鼓勵高校教師創業、創新,創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和社會財富。保護高校教師的正當權益,優化高校教師的工作環境,提供必要的工作場所、實驗設施和科研經費等條件。
學校及其有關部門要想方設法對學生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合法權利,什么是違法行為,遇到侵害合法權益的時候,學會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反映問題,解決問題,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讓學生熟悉法律條文,培養學生的程序意識和規則意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合理懷疑的精神,爭當一名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公民,學會用法律武器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懲惡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