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蕾
(江蘇省淮安市交通工程建設管理服務中心,淮安 22300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教育引導全黨自覺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在一百年的奮斗史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的成就是輝煌且令人矚目的,并且造就了內涵不同的革命精神。這些精神,不但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質傳統文化,也充分展現了人民進行偉大事業開創的精神財富。不斷弘揚革命精神,通過革命精神對人民進行引領和感染、鼓舞,不但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需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本質。
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以及開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集中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民意志品格,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覺悟和工作作風。因此,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既是一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奮斗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不斷開創和鍛造革命精神的發展史。
要想較好地把握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需要將如下幾個關系把握好:一是革命精神和社會實踐的關系;二是不同時期革命精神的內在統一性關系;三是整個革命精神及其他具體精神形態之間的關系。
百年以來,憑著堅定的信念和萬分崇高的信仰,中國共產黨面對重重困難,毫不氣餒,將三座大山推翻并且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解放了、人民當家做主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過程中,我們黨不忘初心,堅守使命,憑借強大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斷推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奮斗,一批批敢于犧牲生命的烈士,一個個偉大的敢于奉獻的模范先進,凝結成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而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建構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這一系列偉大精神,深深融入了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蘊含著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碼,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鼓舞和激勵全國人民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動力。
革命精神具有不同的精神內涵和價值形態,但其中卻貫穿著基本的精神特質和內在品質。
中國共產黨雖然經歷了很多挫折,但是仍然奮勇前進,這是因為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樹立了十分崇高的理想。一百年來,這個崇高的理想激勵著一批又一批的共產黨員披荊斬棘,不斷前進。正是共產主義信仰,讓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諸多的艱難考驗。
1.要想做到堅定理想信念,一定要注重對精神“補鈣”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理想信念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精神之鈣,人體缺鈣會變弱,而黨未及時補鈣則會乏力。革命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鈣。在當前時代,在進行中國人民精神譜系塑造的時候,一定要充分應用革命精神,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要想做到這些,重點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其是一個總閥門。
2.要想做到堅定理想信念,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同時還要做到“兩個維護”
這些也是考驗黨員是否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內容,包括是否有足夠的政治定力來應對重大政治考驗,是否牢牢記住全心全意服務于人民的宗旨,是不是有著應有的工作擔當和責任奉獻意識,在利益面前是不是能夠顧全大局。要讓這個理念信念不斷前行,同時將其作為實現目標的動力,為營造美好生活氛圍樹立堅定的信心。
3.要想做到堅定理想信念,一定要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
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廣大黨員干部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在當今時代,要不斷充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逐漸提升自我政治理論水平,提高自身政治覺悟,針對奮斗目標,要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時刻清醒的認識。要樹立遠大理想,不斷發揚革命精神,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真踐行和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和持續奮斗。
1.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黨與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著血肉聯系,這是黨戰勝一切困難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是新時代帶領群眾發展致富,取得脫貧攻堅更大成效的良方。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創造活力,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權益,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關鍵所在。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之所以能夠進行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就是因為黨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是一個政治口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是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
3.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黨的初心和使命
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共產黨人總是發揚革命精神勇往直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當前,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發展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率先實現正增長,舉國抗疫成效明顯,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百年革命史,百年奮斗路,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們黨克敵制勝、一往無前的精神力量。
1.可以說,優良作風和黨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指出,黨員同志需要謙虛謹慎,還要不驕不躁,同時要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既擁有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也具備優良作風的人格魅力。中國共產黨無論是性質,還是宗旨,或是目標,都充分展現了優良作風,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凝聚起黨的創造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我們黨始終把作風建設作為加強黨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也是我們黨和其他政黨區別的重要標志。無論是黨的優良作風,還是黨的光榮傳統,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是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2.勇于自我革命是黨的品格和優勢
自我革命是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和不竭源泉。在我國不斷革命、不斷建設、不斷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現代化發展,始終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奮進,成為我國堅強的領導力量,根源于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永葆創新性及先進性。黨的優良作風包括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以及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正是黨的自我革命。我們要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勇于自我革命,不斷增強我們黨自我凈化、不斷完善、持續革新、漸漸提高的能力。
1.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中華民族向來以吃苦耐勞和勤儉節約著稱于世。艱苦奮斗也是我們黨的一大優良傳統,是我們黨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一個法寶。從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到奠定社會主義的堅實基礎,繼而通過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艱苦奮斗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工作方法。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要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2.發揚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精神”
無論什么時候,建功立業、書寫歷史、實現夢想,都離不開勤勤懇懇的努力和付出。這就需要我們像老黃牛一樣,將汗水流灑在大地上,把奮斗書寫在時間里,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靠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只有具備“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3.艱苦奮斗永不過時
過去提艱苦奮斗,是因為物質上的匱乏。今天物質社會好了,思想上也不能退化,放棄艱苦奮斗。在實現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艱難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苦卓絕的斗爭,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推動我們的偉大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繼往開來。我們要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
1.犧牲奉獻體現在革命和建設中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涌現了劉胡蘭、董存瑞、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一批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者和建設者。他們的名字已融入了黨的精神譜系之中。馬克思說過,“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在新時代,繼承弘揚犧牲奉獻精神,就是要以人民的幸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只有國家形成正氣盎然的犧牲奉獻之風,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更好地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2.犧牲奉獻體現在新時代奮斗中
抗疫和救災是新時代投入人力物力較多,對國家動員和組織能力考驗較大,彰顯犧牲奉獻精神較為普遍的國家重大事情。醫護人員、武警官兵、志愿者等,他們是一群在災難面前沖在最前面的人,他們是一群最可愛的人,他們更是一群新時代犧牲奉獻精神的代表。我們應當大力學習和弘揚這種犧牲奉獻精神,從中不斷汲取精神能量,將感恩之情化作奮斗動力,建設和發展好偉大祖國。
1.開拓進取是發展之需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有光明的前途,更需披荊斬棘的奮斗。我們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要深刻懂得,在我們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多么不易,面對的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多么激烈,我們必須開拓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開拓進取精神,是我們黨在干事創業過程中一直秉持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的重要保障。
2.開拓進取要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是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能否堅持原則、認真負責的決定性因素,是在面對大是大非的時候能夠敢于亮劍,面對矛盾的時候能夠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的時候能夠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的時候能夠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的時候能夠敢于堅決斗爭的根本保障。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不斷強化責任意識,以身作則,在原則問題上不動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敏感問題上不遲鈍。
3.開拓進取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
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硬骨頭”“攔路石”永遠是無法避免的考驗,唯有鼓起攻堅克難的勇氣,才能確保無論外界環境如何,都能在蓬勃朝氣的指引下,不斷進取,奮發有為。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始終保持昂揚斗志,始終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充滿激情的干勁去面對各種難題、矛盾、艱難形勢,以堅強的黨性、昂揚的斗志、科學的方法攻克前進路上的硬骨頭和攔路石。
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成就的精神力量所在,也是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精神動力,我們要不斷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彰顯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
馬克思曾說:“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將革命進行底,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精神。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的理論,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實踐中探求發展的真理和規律。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本質就是“揚棄”。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生動詮釋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特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當前,我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迫切需要發揚攻堅克難,革命到底的精神,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人民正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需要我們繼承光榮傳統,發揮精神的力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民中心立場扎實開展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一貫秉持的執政理念。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就是人民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概括了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贏得人民擁護,就在于把“人民”二字上升到國家意志、細化到制度體系、落實到具體行動。國家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多種力量的“協奏曲”,只有緊緊依靠人民,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回首既往,我們攻堅克難、屢建奇功,除了實干,別無密鑰;展望未來,我們更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更要矢志不渝、不懈奮斗。我們強調實干精神,一是因為深化改革的勢在必行,我們需要堅定不移、善作善成。二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們需要攻堅克難,加快發展。三是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尚未實現,我們需要繼續奮斗,砥礪前行。發揚實干精神,就是腳踏實地,不搞形式主義“花架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目標。發揚實干精神,就是求真務實,要深入基層聽聽群眾的需求和困難,面對民生問題的“沉疴痼疾”,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要有長期作戰的毅力,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自身工作評判的標尺。發揚實干精神,就是要不斷創新,做好本職工作。處理事務不僅要憑借過往經驗,更要在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提升工作水平。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既要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開創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要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懈努力,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