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宏偉
(金博大律師事務所,河南 鄭州 450003)
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逐步地加大。當前,我國法律滯后于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需要,不利于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因此,我國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水平。對于公民個人來講,其需要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提高個人信息保護能力,避免泄露個人信息。
從理論角度分析,公民個人信息涵蓋身體、心理、智力、個人、社會、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信息[1]。而年齡、教育經歷、病例、家庭情況、經濟收入情況等都屬于公民個人信息。從法律角度分析,公民個人信息受國家法律保護[2]。若是公民個人信息遭受非法泄露,公民則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雖然公民個人信息受國家法律保護,但是國家法律尚不完善,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力度并不大。目前,主要通過部分單行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防止公民權利受到侵犯[3]。然而,單行法不完善,難以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愈加頻繁,而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會留下一些信息,這些信息看似不重要,但是非法分子會挖掘這些信息的價值,并利用這些信息獲取非法收益。由于現今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不健全,這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非法分子囂張氣焰。為此,我國需要重點推進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健全工作。
隨著互聯網的成熟發展,我國使用互聯網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人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人們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會留下一些信息,而非法分子則會利用這些信息威脅公民人身安全。
互聯網的發展導致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增加的一項重要原因是網絡實名制泛濫。在登錄某些網站、某些軟件時,就必須填寫個人信息,否則不準上網、使用軟件功能。所以,公民不得不填寫個人信息。若是網絡運營商個人信息保護能力不高,就容易發生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有的網絡運營商甚至會私自賣公民個人信息。那么網絡實名制到底有沒有必要呢?通常情況之下,網絡實名制是沒有多大必要的。為降低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我國需要做好法律建設工作,以保護公民個人信息。
在公民個人信息遭到泄露之后,公民可以應用現有的法律,保護自身的權益。從目前現狀來看,公民的法律意識淡薄,何談能夠應用法律保護自身的權益[4]。公民的法律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不清楚與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不知道應用何種方法保護自身權益等。
在《著作權法》當中,提到了“合理應用”這一概念。對于著作者而言,其享受著作權。任何人不能夠未經著作人的同意,就隨意發布著作信息。在這種情況之下,才可以保護著作者的合法權益,規范出版、寫作等多項工作。個人信息合理應用指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不通過權利人的同意,也不需要向其支付報酬。而“一定條件”則限制了個人信息使用。
在信息時代,每天都產生著大量的信息、數據。通過挖掘信息數據的價值,可以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為提高信息數據利用水平,我國需要將“合理應用”概念納入個人信息保護中,平衡個人與社會利益,加快社會發展速度。
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我國需要建立健全法律,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其中,就需要全面整理和總結單行法律相關內容,進行重組,形成法律文件、法律條款,監督打擊信息販賣分子。除此之外,要完善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用和保護準則,明確信息泄露、信息非法利用等處罰事項,加大信息泄露、信息販賣懲罰力度,以強化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效果。
最初,我國推行網絡實名制,希望規范網絡行為,創設良好的網絡環境。不過,很多的運營商應用網絡實名制這一規定非法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為自己創造利益。另外,運營商不太注重管理公民個人信息,進而增加了公民信息泄露、非法利用幾率。由此可見,網絡實名制這一規定存在局限性。如果撤銷了網絡實名制這一規定,同樣也容易滋生犯罪問題。為發揮網絡實名制的作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就需要限制網絡實名制使用,即可以規定網絡實名制使用的范圍,避免網絡運營商、企業非法利用的網絡實名制這一規定[5]。
從目前現狀來看,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并不強,極少應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此,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深化公民的法律意識。比如,可以應用媒體宣傳公民個人信息法律內容,加大公民對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認識,也可以通過舉辦公開講座活動的方式,向公民介紹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并積極地與公民互動、交流,為公民答疑解惑,以此深化公民對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認識。
在互聯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積極篩選具有價值的信息,并根據信息制定發展戰略,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增強自身發展效益。若是企業在應用任何信息前都需要得到公民的同意,那么并不利于企業提高競爭力,也不利于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十分影響企業發展。基于此,我國需要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同時允許信息合理流動、合理使用。歐盟針對“個人信息合理應用”進行了規定,有利于正確應用個人信息,發揮個人信息價值。目前,我國尚未從“個人信息合理應用”角度進行規定。基于“個人信息合理應用”的優勢,我國需要將“個人信息合理應用”納入制度、法律范圍內,進而保證信息使用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每天產生著大量的信息,而其中一部分信息屬于公民個人信息。一些非法分子通過不合理利用公民個人信息的方式,為自身謀取利益,這極大地危害了公民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由于我國關于公民個人信保護的法律還不健全,無法為公民保護自身權益提供支持。為此,我國需要從建立健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規定的角度,提升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水平,打擊非法利用信息犯罪分子。當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意識薄弱,不利于公民應用法律武器保護個人利益。所以,還需要通過加大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宣傳力度的角度,幫助公民樹立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意識,提高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應用水平。未來,我國還需要創新公民個人信息法律保護工作,強化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