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濤
(山東洞察律師事務所,山東 濟南 250200)
2018年,某重型半掛牽引車沿某省道由南向北行駛時,由于駕駛員操作不當,與順行停靠在非機動車道內的某重型半掛牽引柴油油罐車發生碰撞追尾,導致油罐車罐體損壞,罐體內儲存的柴油大量泄露,致使事故沿線附近某村集體所有的禾苗因柴油污染大面積死亡,周邊耕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該事故經報警處理,交警部門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該責任書認定:“重型半掛牽引車承擔事故全部責任,油罐車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發生后,附近村莊因柴油泄露遭受損失的受損方,數次找本案當事人協商賠償事宜,但因雙方分歧爭議較大,無果而終。后受損方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
實體方面,在分析研判確定代理思路時,遇到的爭論是,本案是屬于何種糾紛以及應依據何種法律關系進行訴訟。有人認為本案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在受損方與事故方協商時,油罐車一方亦認為本案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油罐車在本次事故中無責任,不應賠償。
從表面來看,本案確實是兩車發生交通事故相撞,重型半掛牽引車追尾油罐車,導致罐體損壞,柴油大面積泄露,是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但導致受損方禾苗死亡的原因是柴油泄露污染所致,案發油罐車所承載貨物的特殊性——柴油,柴油的理化性質為易燃物,遇明火、高熱或氧化劑解除,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爆炸的危險,對環境有害,對水體、大氣、土壤造成污染,為法律意義上的高度危險物。筆者認為,本案受損方起訴維權,在當時應當適用原《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二條,現已編纂為《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條:“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高放射性、強腐蝕性、高致病性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奔凑加?、使用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糾紛。暫且不說油罐車在本次事故中有無過錯或過錯責任大小,抑或是案發時處于靜止狀態還是運動狀態,其客觀事實是,油罐車是柴油(高度危險物)的占有者,那么無論是發生單方事故還是多方事故導致柴油泄露,給他人造成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的,其作為高度危險物的占有人,應當依法承擔無過錯的侵權責任。庭審時,油罐車一方提出答辯意見,認為1.本案油罐車一方沒有過錯,應適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由追尾車輛承擔賠償責任;2.案發時油罐停放在道路上,處于靜止狀態,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危險,造成損害。筆者認為,柴油為易燃、易爆、強腐蝕性物品,其本身就對周圍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反觀《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條的條文[1],實際上,法律條文強調的高度危險物本身的危險性,表述的行為方式為占有或者使用,而沒有進一步詳細明確占有的狀態為運動還是靜止。假設按照油罐車一方的意見,必須是行駛在道路上的占有方式才能具有危險性,這樣的理解過于狹隘。從法理角度講,所謂占有,是指占有人對物在事實上的實際占領、控制,其法律特征是:占有是一種法律保護的事實狀態,這種實際狀態就是對物的一種實際控制;占有是對物具有事實上的管理力,條文不可能對造成損害的行為方式進行一一列舉,因此,主張油罐車一方承擔無過錯的侵權責任,是《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條的準確理解和適用。本案表面上確實是兩車相撞發生的交通事故,但是對于受損方而言,導致禾苗出現死亡的原因是油罐車柴油泄露,柴油污染所致,柴油泄露的行為與禾苗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至于油罐車本身有無過錯,不在本案考慮范圍之內。
從法理角度看,本案并不符合責任競合,即可以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或占有、使用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糾紛之間選其一進行訴訟。所謂民事責任競合,指的是同一違法行為雖然符合多種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可以成立幾種民事責任,但受害人只能選擇其中之一請求。法理上的民事責任包括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和侵權的民事責任;履行責任、返還責任、賠償責任;按份責任和連帶責任;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高度危險物侵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這二者同屬侵權的民事責任,二者的區別在于調整的法律關系不同。
柴油泄露,禾苗被污染,本案依據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糾紛提起訴訟,為確定原告方的禾苗因本次事故受損情況、受損程度以及土壤被污染后后期需要換土、重新栽種及人工費情況,原告方申請法院對禾苗因本次事故受損情況、受損程度以及土壤被污染后后期需要換土、重新栽種及人工費情況進行司法鑒定,經法院組織評估鑒定,鑒定機構根據原告方所提供的證據,并結合現場,最終作出評估報告。
本案歷時時間較長,法院最終采納筆者觀點,依據占有、使用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糾紛認定由油罐車一方承擔無過錯的侵權責任,經過法庭調查,查明涉案油罐車在保險公司投保道路危險貨物承運人責任保險。道路危險貨物承運人責任保險一般由貨物責任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兩部分構成。所謂貨物責任保險,是指在保險期間內,被保險人使用的運輸車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和裝卸保險合同列明的危險貨物期間,因意外事故造成車輛上裝載的危險貨物毀損、滅失,依法應由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柴油泄露污染土地,土地也需要改良換土,后期綠化帶換土、重新栽種的人工費、機械費等費用屬于除污費用范圍,保險人同樣應當賠償。法院最終判決由油罐車投保的保險公司在保險責任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本案延伸出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油罐車在按照無過錯責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否向事故責任的全部責任方即重型半掛牽引車追償。筆者認為,在對外賠償受損方時,適用的是無過錯責任,但是,本案的特殊性在于,導致油罐車罐體損壞、柴油泄露是由于重型半掛牽引車追尾造成的,重型半掛牽引車在事故中承擔全部責任。油罐車作為柴油的占有者,對因柴油泄露造成的受損方損失承擔責任,但是造成柴油泄露的原因在于重型半掛牽引車的追尾所致,在兩車的內部責任上,重型半掛牽引車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因此,油罐車在依據法院判決的結果向受損方進行了賠償后,對于因追尾造成本次事故的重型半掛牽引車可另案進行追償,并適用《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確定各方權利、義務[2]。
關于本案的另一思考。高度危險物的種類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較為廣泛,既包括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氣、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也包括氨氣等劇毒化學物品,具體在《危險化學品名錄》有列明。法律條文不可能將所有的高度危險物進行一一列舉,而是以易燃、易爆、劇毒、高放射性、強腐蝕性、高致病性的特征對高度危險物進行概括規定。這些物品的存在本身就對周圍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一旦發生事故,抑或是對公民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抑或是造成國家、集體財產損失,污染環境。通常具有污染面積廣、損害范圍大且難以修復改善的特點。像柴汽油泄露,有可能是污染農田,其后果是莊稼死亡減產,土壤換土改良,更有甚者污染水體,導致水體污染,治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而氨氣一旦發生泄漏,難以擴散,在人員較多的公共場所容易造成人員中毒傷亡,輕者造成鼻咽喉等呼吸道癥狀,重則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對于這類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應引起足夠重視。涉及在路上運輸的危險物品,從事該業務的物流公司、運輸公司應嚴格按照規定對存儲裝置進行加固、密封,對駕駛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使駕駛人員熟悉掌握防范安全事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道路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運輸高度危險物品的車輛進行安全執法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