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超
(安徽省佛子嶺水庫管理處,六安 237272)
水利工程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長期以來,水利工程在防洪、防災、減災等方面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探索新時期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途徑,增強黨史學習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繼承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保障和推進水工程管理單位高質量發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國現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佛子嶺水庫工程總指揮汪胡楨說過,“只有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發揮人民的勞動和智慧,才有佛子嶺水庫的成功”。水工程管理單位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職工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初心使命、堅守信仰信念、樹牢為民情懷,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而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系統落地見效。
革命薪火之所以能夠代代傳承,就在于黨在百年歷程中構筑起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和思想意義的精神譜系,并得到了廣泛傳承。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治水史中,孕育了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作為“新中國第一壩”,在佛子嶺水庫建設進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佛子嶺精神。這些精神,承載著水利人的共同價值追求,也時刻提醒著水利人光榮傳統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變。水工程管理單位要開展黨史教育,以黨史鑄魂補鈣,涵養精神,在弘揚精神中攻堅克難,在傳承血脈中繼續前行。
水利工程是興利除害、為民造福的事業,是事關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社會發展的要事實事。水工程管理單位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接續奮斗的力量,繼承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奮力交出高質量發展的高分答卷。
按照黨中央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總體部署,即在確保“規定動作”做到位的前提下,又要有體現特色的“自選動作”,安徽省佛子嶺水庫管理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管理處在第一時間通過黨委會宣貫落實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同步制定具體方案,細化學習內容和工作舉措,強化組織領導。采購黨史系列教育讀本1 000余本。充分發揮黨委中心組“領頭雁”作用,運用理論學習成果,針對發展存在的問題開展研討,制定相關措施。舉辦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要求黨員干部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管理處11個黨支部牢牢把握節點要求,以集中學習、崗位實踐、志愿服務等形式進行黨史教育宣貫,下好“先手棋”,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打好思想基礎。
管理處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組織黨員干部到霍山紅源廣場等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圍繞六霍起義的歷史事件開展現場教學。同時,充分利用“新中國第一壩”佛子嶺水庫、“安徽省關心下一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佛子嶺水庫展覽館、佛子嶺水庫文化墻等自身資源,強化對黨員、職工群眾和青年的黨史教育和水利史教育,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做好水利傳承。
管理處把宣傳作為學習教育的關鍵,充分利用網站、電子顯示屏、宣傳欄等有效平臺,強化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加強與主流媒體溝通交流,在建黨100周年前夕,佛子嶺水庫入選新華社《紅色百寶 奮斗百年》紀錄片、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印跡”治水項目;安徽電視臺等報道了佛子嶺水庫建設發展管理成就。舉辦管理處黨史和水庫發展史知識競賽,積極參加安徽省水利廳舉辦的黨史知識競賽、“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先進事跡宣講、主題文藝匯演,展現“新中國第一壩”70年的風采,擦亮“新中國第一壩”品牌。
管理處把學習黨史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行動。積極推進白蓮崖水庫大壩觀測電梯、磨子潭水庫管理用房建設,改善了基層水利職工生產和生活條件,解決了一批職工期盼的事項。組建成立了“防汛救災黨員突擊隊”,樹立了“黨員先鋒崗”,在確保水庫群安全度汛、水工程管理標準化、水生態管護等重點工作中,促進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全面發揮。
在強化理論武裝方面,堅持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堅持“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關鍵少數能夠在各方面走在前列、當好表率。同時也發現,學習教育向基層的壓力傳導有所遞減,尤其是生產一線黨員開展學習的形式不夠多樣。
從解決問題的質量上看,時間短、出力小、見效快的問題都已經解決。而一些時間跨度長、實施難度大、矛盾相對集中的問題,推進不快,成效尚未完全體現。
從措施上看,注重發揮組織領導、宣傳引導、督查指導等作用,但在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的新做法方面,投入的鼓勵、引導、支持不夠。從載體上看,在如何利用大別山紅色資源,挖掘佛子嶺水庫紅色資源,更好促進黨史教育與水庫實際相結合,增強工作實效性方面,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當前,我們應從充分利用水工程管理自身特色性、分類開展、創新方式方法等維度出發,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有效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輻射力、影響力。
紅色基因是我們黨特有的精神食糧,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座水利工程都是特定歷史下產物,具有不可復制性。當下,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弘揚和傳承治水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是加強水工程管理單位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途徑。
1.充分利用好自身資源
作為“新中國第一壩”,佛子嶺水庫的建成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凝聚著水利人的知識、智慧和創造,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時代精神價值和先進文化理念。因此,要充分結合這些自身資源,加強黨史教育,增強黨史教育的吸引力。
2.注重講好自身的紅色故事
汪胡楨說:“我在過去從事水利工作的六十余年中經過了兩個不同的社會,前半生是在北洋軍閥及國民黨統治之下度過的,雖盡心竭力做了不少水利計劃,但結果都未實現,后半生是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渡過的,我先后完成了佛子嶺和三門峽兩個大型水庫工程,此外所有參加設計和建議的水庫的工程都一一實現。我的切實體會是,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用到我所學的水利技術。”在講紅色故事時,既要注重史實的陳述,又要注重理論的提煉,既要注重模式的創新,又要注重新語境、新表達,要充分體現出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水利事業才有今天的建設發展成就。
3.深度挖掘好自身紅色資源
在充分利用好現有紅色資源的情況下,在探尋歷史細節上下功夫,在挖掘革命精神上下功夫。每座水工程都蘊含著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通過建設文化走廊、文化墻、陳列館等形式,展現自身的資源;還可以和水利院校、基層黨校部門建立合作關系,聯合開展水工程發展史研究,系統、全面地挖掘自身紅色資源,增強做好水利事業的歸屬感、責任感和幸福感。
1.抓住“關鍵少數”
黨史學習教育要突出抓好“關鍵少數”,不斷提高黨員領導干部自身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實現以上率下,形成聯動效應。
2.關注青年群體
近幾年來,各水利基層單位的青年職工的占比大幅提升,其已是水利職工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加強對青年職工的黨史教育,扎實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導他們努力做促進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人。
3.推動廣泛化
在認真學習好規定黨史讀本的同時,可由水利基層黨組織牽頭,通過加強理論宣講、制作微視頻、舉辦知識競賽、就近參觀紅色資源等方式,擴大學習教育的輻射力,增強廣大職工學習黨史的自覺性,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單位落地生根。
1.堅持學習方式多樣化
堅持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堅持“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基于自身紅色文化底蘊,進行“自選動作”,如老水利人物訪談、講水利工程紅色故事等獨具特色的活動。
2.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
立足實際,關照現實,力戒學習教育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將黨史學習教育制度化、長期化,堅持多措并舉,注重久久為功;要大力弘揚干實事、求實效、創實績的優良作風,不斷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動開辟新局面、實現新作為、創造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