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玲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65000)
在新時代,應該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正確地分析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點,理性地看待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相關問題,通過分析多種社會、法律問題,制定出更為完善的規則,確保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擁有理想的理論根基[1]。
從狹義的層面上分析,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重點是指網絡知識產權,也就是在互聯網技術支撐之下產生的對應的多種知識產權,像是互聯網商業運營模式以及互聯網產業大數據等等。
從廣義的層面上分析,其重點是指的伴隨著數字通信技術飛速的發展,在互聯網蓬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的相應的多種知識產權。在傳統的知識產權范疇中,基本上涵蓋著著作權和基本的工業產權,廣義上涉及的傳統知識產權內涵之外,還包括數字化的作品,比如圖片以及動畫等等,也包括新聞論壇的信件以及網絡新聞資料等等。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并不是獨立于傳統知識產權之外的個體,其屬于一種融合了新時代特色的產物,彰顯出新的發展特點,在互聯網技術日益革新的基礎之上,促使其基本的內涵更加豐富,產生的變化更加明顯。
1.地域性差異較少
在互聯網時代,技術的革新和發展使得社會生產變革趨勢明顯,人類生活擁有了嶄新的空間,國家治理的領域得到有效的拓展,人們的認知水平也明顯提高,改造和認識世界的能力穩步提升。互聯網促使世界成為了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在其穩步發展的進程中,國際關系變得更為緊密,各方主體的交往更加頻繁,知識產權立法差異明顯縮小,跨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狀態。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呈現出國際化整體趨勢之后,可以讓全球范圍的信息實現合理的流通,國際間的交流呈現出密切的狀態,協作趨勢更加的理想。此外,在國際經濟合作縱深發展的趨勢之中,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也逐步增多,形式呈現出復雜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維權的成本和難度明顯提升。
2.虛擬化特征明顯
在互聯網背景之下,信息呈現明顯的可復制性,相關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加快速,是其富有代表性的特點。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彰顯出無形資產的優勢,其主要是利用了現代化的手段進行表達,比如電子信號和相應的數字信息等,實現科學的反饋。但是結合基本情況分析,這種信息的呈現也缺少合理的承載物,因為信息本身的復制便捷性,導致網絡侵權變得更加容易。對比有形財產保護,互聯網經濟產權保護的復雜性更為顯著。
3.維權方式難度更大
互聯網本身就是相對開放的網絡,因網絡信息的隱蔽性相對明顯,導致侵權案件中的主體無法準確的確定,相應的住所信息也無從獲取,關鍵證據還易損壞,侵權成本低廉且維權成本較高。互聯網經濟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面對利益最大化的驅使,運用維權獲取利益成為互聯網企業飛速發展的基本模式。但是濫用權利或者是正當維權,都成了當前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棘手問題[2]。
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2001年2017年間,全球互聯網用戶的數量增加9倍之多,全球用戶逐步與互聯網建立起密切的關系,多種活動和領域均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互聯網生態也呈現出明顯的變化,視頻數據所占比重較大,為互聯網流量的50%以上,移動互聯網用戶超出了電腦客戶端。可見,互聯網屬于當前相對活躍的領域,互聯網經濟的穩步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江蘇常州舉行的互聯網知識產權大會上,再一次證實了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規則構建的重要性,成了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元素較多,其構建而成的虛擬空間呈現出諸多的創新成果,如數據、算法和商業模式等等,同時凸顯出開源文化以及跨國流動等不同的特點,當前的知識產權規則并不是單純地照搬照抄。互聯網技術革新的過程中,加之生態的演進趨勢,在網絡之上的規則體系要求多個國家共同的參與并且進行細致的探索和分析。國際社會對于知識產權制度激勵與保護在互聯網創新中的關鍵性作用表現出共識,認為知識產權本應該放置于互聯網規則體系中,但是采取何種方式實施互聯網知識產權規則,還需要經過相對深刻的探討過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我國也展開了相對細致的探索,面對當前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需要進一步融入新的思路和認識,依照互聯網知識產權的工作重點及難點等展開合理的分析,在制度建設、理論研究、行政執法等不同方面做好相應的工作,由此改善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構建相應的委員會,使得具體工作的開展擁有可靠的支撐。
通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變革,讓互聯網變成了輻射面廣以及交互性明顯的媒介,人類的基本社交行為發生了變化,消費行為以及服務方式等也趨向于商業化。互聯網知識經濟之下,中國公眾付費意愿明顯形成,人們的消費心理趨向于成熟的狀態,以至于知識付費的現象得以出現,付費也變成了當前獲得知識產品非常重要的獲取途徑[3]。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備受矚目,成了世界共同面對的難題。中國的知識產權起步較晚,公民們的基本版權意識尚待提升,相應的版權保護領域還有諸多的提升空間,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還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但是也應該清楚地了解當前的實際情況,在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時,依法治國的方略穩步推進,中國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面臨的機遇備受關注,良好的發展前景不斷地推動著人類的進步。“十三五”時期,國家開始從知識產權大國逐步向著強國邁進,正式進入到戰略機遇期。國務院提出“知識產權強國”的目標,知識產權相應的配套服務需求也呈現出明顯增加的狀態,供需矛盾逐步激化讓知識產權服務業成為下一個“風口”。為對一些困難加以應對,合理把握相應的時機,做到科學控制,積極借鑒他國經驗強化國家的法治效力,提升企業道德引導和治理的能力,讓國家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呈現出良性發展的狀態,以更好實現既定的目標。
具體而言,在社會治理層面上分析,政府應該重視知識產品創造者的基本權益,同時還應該規范傳播者的基本行為,由此才能獲得理想的回報,維護各方主體的實際利益。經過適當地優化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促使相關的互聯網單位知識付費盈利模式呈現出較為可觀的良性發展狀態。結合公民法治意識的層面上分析,互聯網用戶應該具備基本的維權意識,同時還應該尊重知識產權,規范日常的行為,抵制網絡侵權事件。在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層面上分析,付費平臺單位也需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將具體的監督職能履行到位,真正推進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4]。比如付費平臺企業應該積極建立相關審核制度的,借助于技術審核以及人工審核相互結合的手段,實現對收費產品侵權的審核,讓原創產品的利益得到保障。構建起科學合理的渠道,積極接受相關主體的監督,將存在著侵權性質的內容加以刪除。構建起可靠地產品內容審核機制,促使互聯網知識產品的評價體系更加完善,針對內容同質化和情趣低俗的產品更新并刪除。
在互聯網時代,應該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相關要點,采取適宜方式,合理地推進相應的工作,確保更好地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效,讓互聯網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更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