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麗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 綿陽 621000 )
勞動是人的類本質,勞動創造人類社會,勞動創造價值。“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期結合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力的手段之一”[1]“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這是馬克思關于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最精辟闡述?!敖逃c生產勞動相結合”成為我國長期堅持的教育方針,對我國的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3月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勞動教育的新詮釋及高度重視,也反映了當前青少年勞動教育被弱化、淡化,勞動及勞動教育的本意被掩蓋而亟待改善的現狀。當前,要采取多種措施,全面加強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不僅限于學校、家庭,還要開展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的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格局,全面構建起體現時代特征的青少年勞動教育體系。
新時代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學校勞動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應該從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的構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以及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審視和研判。
1.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有高度勞動素養的勞動者
熱愛勞動、崇尚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人民通過辛勤的勞動創造了一個個偉大的奇跡,創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強大生命力的中華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升,但我們的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全體人民不斷弘揚勞動精神,艱苦奮斗、開拓創新,需要不斷加強青少年勞動教育,培養一支具有高度勞動素養的夢之隊。
2.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離不開勞動教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使命;應發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艱苦奮斗精神,懂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加強勞動教育,從勞動精神風貌、勞動價值取向、勞動技能水平上培養廣大青少年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是拓寬勞動教育途徑的重要方面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3]。《意見》指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彰顯了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勞動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當前,要廣泛開展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拓寬勞動教育途徑,實現協同育人。
2.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是弘揚勞動精神的重要途徑
從外在環境來看,社會上還存在好逸惡勞、不勞而獲、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的現象,在青少年當中還存在著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和不會勞動的現象。從勞動教育自身發展來看,各學校在黨和政府的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勞動教育實踐取得一定成就,家庭勞動教育由于學校勞動教育和家長勞動教育意識提高而適時開展,但社區勞動教育缺乏普遍關注和重視。因此,要廣泛開展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營造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氛圍,弘揚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1.新時代社區是開展社區治理及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
社區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休憩的最基本單元;社區發揮著管理、服務、保障、教育、安全穩定等方面的功能。新時代社區進一步彰顯出以人為本的宗旨和和諧發展的目標,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載體,在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上體現出基礎性和關鍵性的作用。從社區的教育功能方面看,它能夠在人與人交往互動和資源共享的空間結構中為青少年勞動教育提供更充分和更天然的教育資源,如廣闊的勞動教育實踐場地、生動的勞動教育場景、鮮活的勞動教育案例,等等,是青少年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
2.開展新時代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4]人民群眾愈來愈認識到美好生活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去實現。新時代社會經濟加速發展,產業新業態與勞動新形態已越來越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是機遇,也是挑戰。要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不斷了解人工智能、互聯網+、創客經濟等新事物,提升自身的勞動綜合素養,提升勞動創造和創新能力。新時代社區勞動教育已成為廣大居民期盼的民生工程,在增進人民福祉、提升幸福指數方面被賦予獨特的價值。
當前,要以生動又多樣的勞動實踐和社區服務為載體,以培養具有良好勞動素養的社區公民為主要目標,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社區的和諧進步為價值取向,架構起具有深刻時代內涵的新時代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體系。
培養良好勞動素養能為青少年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基礎,要體現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價值,使青少年成為自己幸福生活和美麗人生的創造者。
1.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要適時引導社區青少年通過社區服務等實踐活動確立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勞動態度,懂得“勞動最光榮、創造最偉大”的道理,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和勞動過程,堅決抵制“不勞而獲”“好逸惡勞”等行為。
2.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善于把所學的勞動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實際行動,通過經常性的勞動鍛煉或專門性的訓練,掌握勞動基本技能和勞動創新創造能力,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未來真正意義的勞動做好觀念和技能上的準備。
3.培養新時代勞動精神
幸福不會從天降,人世間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勞動創造。要教育社區青少年,雖然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仍要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積極弘揚“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1.日常生活勞動
主要針對小學生年齡段的少年,從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方面進行教育引導。日常生活勞動主要在家庭中開展,社區要鼓勵和支持小學生家庭積極開展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并提供專門場地組織小學生進行日常生活技能展示或比賽,以此形式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重在讓小學生感知勞動的樂趣,主動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承擔家務。同時,社區可以定期組織社區公益勞動,讓青少年學會合作勞動,體會勞動最光榮。
2.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
對初中學齡段的少年,可以社區服務為載體,安排形式多樣的生產勞動,如種植活動和養殖活動,在社區教學田地或者政府劃歸的公園、河堤或者近郊的農村,由勞動教育專兼職人員教會學生育秧、插秧、喂養等技能,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對高中及其以上年齡段的青少年,要組織各企業、各社會團體為其提供平臺,通過社會實踐、勤工助學、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形式參與職業體驗,以職業意識養成和職業技能水平提升為主題開展服務性勞動教育和生產勞動教育。
社區的物理環境,如街道、公共場所和建筑物;社區的生態環境,如綠化帶、植物、水、土壤等;社區的人文環境,如社區居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以及居民之間的組織架構,都是社區勞動教育的天然資源,要以生動的勞動實踐和多樣的社區服務,開展以下教育形式:
1.典型示范
邀請在國家建設一線、科技攻關前沿、扶貧開發基層的勞動模范、勞動能手、工匠進社區,以他們吃苦耐勞、創新創造的精神為主題進行公益演講,并設置提問互動環節,鼓勵青少年與榜樣交流,主動向他們學習,懂得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奮斗的青春才是最美麗的青春。
2.體驗學習
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組織參與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新型服務性勞動,以觀摩和體驗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如觀摩社區園林師、餐廳廚師的勞動過程后,在師傅的指導下修剪綠植或烹飪菜品;或到工廠和農場觀摩生產勞動,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的新形態、新方式。
3.實踐參與
號召青少年向本社區普通勞動者學習,組織青少年和他們一起參與社區治理。讓青少年在生動的服務性勞動和生產勞動中學會感恩,懂得安定、和諧、美麗的社區是各行各業勞動者辛勤付出的結果,懂得人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勞動。
1.勞動教育要理性回歸人本身
著力為未來生活做準備,“推動個人社會化,增強生活力、學習力和創造力”[5],追求自由、追求尊重、追求美。要敢于打破以往勞動教育的“工具性作用”局限,以實現美好生活的為目標,教育引導青少年明白勞動不僅關乎人的生命、生存,還關乎人的發展。提倡回歸生活、追求快樂、崇尚自由、創新創造的勞動教育,要以生動的勞動實踐引導青少年認識到勞動是人們生活和娛樂的一種方式,要達到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精神境界。
2.勞動教育要主動回應社會的全面進步
教育的發展受制于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對勞動教育會產生較大影響,勞動教育又會反作用于社會經濟,能為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培養具有高度勞動素養的勞動者。新時代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要適應于新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密切關注經濟新常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密切關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以培養一支富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促進社區的和諧進步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
深刻理解新時代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和時代內涵,重在把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與社區治理、社區建設有效融合,探索具有實效性的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實現路徑。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社區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社區教育要先從實踐教育和勞動教育抓起,充分利用社區的勞動實踐資源優勢,從社區治理與社區教育的緊密聯系來構建具有內在生命力的社區勞動教育體系和社區治理格局。新時代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要在學校勞動教育的基礎上,以各種形式的社區治理為載體,逐步形成“多元、靈活、開放、發展”的教育新格局。擴大社區居民對勞動教育的知曉度與參與度,鼓勵全民參與社區治理與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匯聚全民力量,集聚社區資源精粹,打造出具有社區特色的可持續勞動教育格局,同時推動綠色、生態、和諧社區建設。
構建“政府、社區、家庭、社會、個人”相互協調的“五位一體”教育模式。政府發揮“資源統籌、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的作用;社區發揮主導作用,按照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相關政策和制度,匹配專兼職教師,利用假期組織青少年接受勞動教育理論學習和勞動實踐鍛煉,并通過知識競賽、技能比拼、成果展示,對勞動教育的效果進行檢驗;青少年家庭要發揮基礎作用,積極開展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社會包括各社會團體、各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要在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中彰顯其社會責任感,發揮支持作用;青少年要發揮個人的內在關鍵作用,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社會的大力支持、家長的辛勤培育下,珍惜成長機會,主動參與勞動實踐、培育勞動素養。
要建立一套體現整體性、過程性和激勵性的監督評價機制。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的場地、設施、設備的安全性、環保性、實用性、適用性要進行核查、監督和校驗。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勞動教育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過程的評價應該由上級部門按照相關政策、制度從社區勞動教育者、勞動教育內容、勞動教育形式等方面展開,設立獎勵制度表彰社區優秀勞動教育工作者和優秀學員。效果的評價要分年齡段進行,以相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家庭”為單位開展勞動技能比拼、勞動主題演講、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從勞動教育教師、社區工作人員、家委會代表、居民代表中選出志愿者作為評委,在社區公開表揚并授予獎狀、獎杯。
全面構建符合新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新時代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與學校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教育協同推進,必將有利于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有利于實現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有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