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娜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2249]
2018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推進到尋常百姓家,為實現打通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目標奠定基礎;對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增強基層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推進基層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遠意義。其中,志愿服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開展的主要方式,志愿者是保障志愿服務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黨的領導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群眾精神風貌,鼓勵群眾積極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中。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注入群眾精神世界,培育群眾理想信念,進而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保持高度自信,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共筑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凝聚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因此,志愿者需要極高的知識儲備與應對策略,隊伍建設顯得極其重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人才是關鍵。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志愿者來自多方多面,包括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中注冊成為文明實踐志愿者的成員,現有志愿服務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以村民為主體的志愿服務團隊,新鄉賢及各類社會組織等。他們對國家基層社會治理與服務責任的擔當,是構建穩定的基層秩序的重要力量。
黨政機關與國有企事業單位中的積極注冊成為文明實踐志愿者的成員,自身具備先進的理論政治素養,黨政機關中的志愿者可以用黨員先鋒的引領作用來帶動志愿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進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的深入開展。在以縣級、鄉鎮級、村級為單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中,基層黨委政府發揮了帶頭作用,黨員秉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奮斗精神,在實干中帶領人民群眾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現有志愿服務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包括文明辦現有志愿服務管理工作人員、民政志愿服務管理人員、團委志愿服務管理人員、志愿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有極高的志愿服務專業知識,政治素養與專業技能較高,是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發展事業的中堅力量。
以村民或社區成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團隊,成員全部為本地村民或社區人員,熟悉當地情況,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是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力軍和受益者,可在服務與自我提升中,促進本地精神面貌的積極改變。
新鄉賢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愿意為鄉村地區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建設人才。新鄉賢分為四種類型:地域本土型,即出生于本地的基層干部、行業優秀者、企業家等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能力出眾型,即擁有出眾的能力與才干,學習能力極高的人才及知識分子;道德品尚型,即持有較高的社會威望與贊譽,受到本地人民稱贊者;海外華僑型,即回國投資或者捐獻物資的華僑同胞。
新鄉賢中,鄉村基層干部、道德模范及離退休返鄉人員等屬于在鄉村或者社區定居的“在場”人員,熱愛鄉村或者基層的企業家、科研技術人員、專家、創業經營者等是不定居于鄉村或社區但仍然支持鄉村與社區發展的“不在場”人員。他們利用恰當的機會,到基層普及專業知識,補齊知識薄弱的短板,給基層人民群眾實現自我提升的機會。
高校畢業生大學畢業之后,部分會選擇回鄉當村干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做貢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落戶生根,承擔時代使命,承擔起青年人的擔當。
這些優秀人員能夠積極投身基層實踐,參與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實際行動解決群眾的難題與困惑。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成功建設,離不開志愿服務隊伍的整體努力;志愿服務隊伍的成功組建,離不開各級人才的智力幫扶。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始終遵從和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解讀群眾關心的政策,傳播群眾想獲得的知識,教會群眾必備的技能。這些內容都需要專業人才來指導,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配送,精準解決群眾的現實難題。不同領域的志愿者分別講解農業知識、環保內容、就業創業知識、法律咨詢等,技術人才通過融媒體中心實現線上與線下的雙重互動,通過云平臺進行遠程操作,能及時獲取群眾的需求,保障志愿服務的準確性,進一步提高志愿服務的質量。
正確的思想理論需要有技巧的傳達,人才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全國試點以來,各地志愿者積極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紅色文化及先進文化,將緊密貼近群眾生活的政策與關懷、道德規范告知民眾,同民眾一同解讀政策,學習政策。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志愿者積極投身基層防控工作,全副武裝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及時發布疫情防控指南,通過短視頻、微信公眾號、村內或社區廣播等多種形式宣傳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讓群眾能夠理性對待疫情防控,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
地區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物質文明的發展保障了鄉村地區精神文明的長效發展。專業型人才、服務型人才、職業化農民等各類人才的返鄉及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當地的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帶動當地的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特色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揚,成為文化產業鏈條經濟,為當地村民創收。各類人才通過志愿服務項目引入了各種先進資源,提升了當地的公共服務水平,滿足了群眾的生活與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基層宣講等志愿活動,以自身正能量行為影響當地民眾,有助于改變社會不良風氣,更新觀念,進而促進黨中央政策的深入推進。
列寧在《怎么辦?》中系統闡述了灌輸理論,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志愿者需要通過灌輸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與服務修養。目前,還需要大量的人才來補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基層建設,因此要不斷進行志愿者的招募活動,拓寬志愿者的招募渠道,充分挖掘社會人才資源,確保工作的健康發展。對于引進的人才,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培訓。首先,要制定系統的志愿文化體系,明確志愿服務的宗旨、目的、任務、方式及監督辦法,構建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雙向互動機制,將群眾需求與志愿服務建立聯系,讓志愿者對志愿服務活動產生認同感。可以建立志愿培訓服務學院與文明實踐培訓學院,鼓勵內生性志愿者及當地村民志愿者通過多種形式增加自身知識儲備,提高知識涵養。還可以引進外來人才,通過師徒合作的形式進行一對一指導。其次,打造有深意、有興趣、有特點的志愿服務活動,從工作實際出發,結合區域特色、群眾活動場所及大眾化元素開展開放式、多元化、體驗式的項目,因時因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最后,整合各類志愿者資源,對其進行統一管理,對不同類型的志愿者制定相應的服務清單,選拔優秀的志愿服務管理者,協調管理志愿者的服務進程,合理規劃人才應用。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要求志愿者身體力行,用文明實踐活動感化或教化群眾;同時在宣傳上,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優勢。如利用板畫、墻繪、報紙、期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的進展、志愿者的服務活動、本地區的特色文化等進行正面報道,采訪文明實踐中心的先進組織、團隊及個人,并宣傳他們的正能量事跡;用簡單易懂的圖畫描繪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各項活動的進程;也可以分發紀念品,以惠農的舉措讓參與志愿活動的民眾加深印象。同時,要創新傳播方式,充分運用5G、VR等先進技術,讓民眾體會到不同的視覺體驗與聽覺沖擊;運用新媒體學習新理論、新政策,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建立融媒體運營中心,將技術創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創建官方微信公眾號,搭建大數據文明實踐云平臺,民眾在手機端或者電腦端進行“點單”服務,志愿者在平臺獲取信息,進行點對點精準服務,實現信息聯通共享,有效發揮從業志愿者的優勢,使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更加便利。
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與不同人才的專業類型,打造特有的志愿服務品牌隊伍。一是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對志愿者隊伍進行分類。針對農戶群體,讓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與專家到基層掛職或者兼職,協助增產增銷,連接外地運輸產業與銷售產業,開展一條龍服務;讓有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志愿者團隊,對返鄉創業村民進行專業化知識的培訓與訓練。二是針對不同人才的專業類型,打造專有志愿者服務團隊。針對離退休的人員,打造“五老”品牌服務隊,專門與年紀大的群眾溝通,幫助解答難題;打造“新鄉賢”志愿服務隊,落實鄉村的各種返鄉項目,幫助鄉村經濟轉型升級,將外來的成功經驗應用到本鄉村,改善本地社會與生態環境,轉變鄉村風貌。三是根據具體項目活動分配志愿者隊伍。宣講理論,選派黨員及專家教師;文藝活動,選派文藝工作者;救助醫療,選派醫務工作者等。因時因地視具體情況,調配志愿者服務團隊,讓志愿服務團隊真正發揮成風化俗、導善育美的具體功能。
通過人才建設,將基層地區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同抓起,讓精神文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激發基層地區人民群眾的精神活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揚光大,為實現中國夢奠定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