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閃
(江西理工大學法學院 江西 贛州 341000)
值班律師制度是國家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的制度優惠,設立的初衷就是為沒有指定辯護和委托辯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簡單的法律咨詢服務,由于其服務的初步性和及時性,在適用范圍上也無資質和門檻的限制,也為我國全面實現刑事辯護全覆蓋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立法者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的過程中也賦予值班律師重要的身份,要求其為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這也為值班律師制度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立法者雖然要求值班律師為刑事被追訴人提供有效辯護,然而未賦予值班律師以辯護人的身份,司法實踐中該制度實施的效果不符合立法者的預期,值班律師沒有會見、閱卷等辯護權利,導致量刑辯護流于形式,刑事被追訴人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根據司法適用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值班律師制度的理論構想,以期能夠對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1.值班律師無會見權
目前,我國刑事訴訟法對于值班律師是否具有會見權沒有明確的規定,司法解釋及相關的文件對值班律師是否具有會見權也持不同的態度,規定各不相同。立法將值班律師定義為法律幫助者,導致實踐中部分地區司法機關認為值班律師不是辯護人,根本不享有訴訟權利,不允許值班律師主動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給出的理由是值班律師沒有法律援助公函或是委托協議,不符合會見的條件。[1]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看守所或是檢察院申請值班律師的幫助,值班律師也無法及時到場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值班律師到場之后,由于不了解案情,根本無法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辯護思路,基本都是簡單地詢問是否遭受刑訊等程序性問題,在沒有犯罪嫌疑人申請的情況下,往往都是等待訊問過后見面,根本達不到溝通效果,不能發現案件中存在的問題。
2.值班律師無閱卷權
立法者對于值班律師是否具有閱卷權沒有規定,實踐中檢察機關認為值班律師沒有閱卷權,不允許值班律師閱卷。即使部分地區賦予值班律師閱卷權,也沒有時間保證閱卷的全面和充分。[2]跟辯護律師不同,值班律師是采取值班制,具有很大流動性和不確定性,刑事訴訟的不同階段可能出現不同的值班律師,且值班律師之間一般情況下是沒有交流的,也沒有專門的機關來檢查或者是協助值班律師的銜接工作,機制和規范的缺失,導致值班律師工作內容重合、重復閱卷的現象。[3]閱卷缺乏統一的標準,前后階段值班律師換人導致重復閱卷,影響訴訟進程,給檢察機關增加工作量,對值班律師重復閱卷持排斥心理。閱卷是了解案情的前提,只有充分且全面閱卷,才能發現案件中的問題,才能根據案情為被告人提供準確的辯護思路和策略,幫助被告人做出對其有利的選擇。
3.量刑辯護流于形式
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提供的法律幫助是否有效,要看其是否實現被告利益最大化。在實踐中,辯護方是沒有認罪認罰程序的啟動權,目前只有司法機關享有啟動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權利。認罪認罰程序啟動權掌握在控方手中,不利于提高被告人認罪認罰的積極性,在實踐中出現有些被告人認罪認罰,檢察院卻不啟動認罪認罰程序。認罪認罰案件與不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相同,較之不認罪認罰案件并未降低,也就意味著檢察院和法院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之前和不認罪認罰案件一樣的工作量[4],法院和檢察院對于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啟動呈現排斥心理。刑訴法中沒有賦予值班律師辯護人的身份,就導致司法機關未將其視為辯護人。法條賦予辯護律師和值班律師簽署具結書時的在場權,要求被告在律師的見證下簽署具結書。在實踐中,對于沒有辯護律師的被告,檢察機關往往是跟被告協商之后,通知值班律師到場既為見證,根本起不到制約公權力、實現控辯平等對抗的目標。
1.值班律師的地位和職責不明確
法律援助律師分為法律援助指定律師和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較之法律援助指定律師,刑訴法賦予值班律師法律幫助者的角色,要求值班律師為沒有律師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簡單、初步的法律咨詢服務。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立法者要求值班律師承擔保證刑事被追訴人認罪真實和自愿的職責,權利的克減和立法的期望出現沖突。實踐中,有些司法機關根本不承認值班律師享有會見、閱卷等辯護權利,值班律師沒有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職位形同虛設,影響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有效性,不利于值班律師制度的良性發展。[5]
2.缺少具體可操作的辦案規范
現有的法律對值班律師的辦案機制沒有統一規定。具體可操作規定的缺失,導致司法實踐中各地方做法不同,對于制度的良性運轉是非常不利的。現有法律對值班律師只有較為籠統的規定,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及審判階段,值班律師如何介入訴訟程序,時間標準是什么,訴訟中是否享有閱卷及會見的權利,不同階段的值班律師工作如何對接,材料如何固定保存,對檢察院量刑提出的書面建議是否固定,如何固定和移交,都無具體的規定。
3.案多人少的現實困境
我國認罪認罰的案件中,刑事案件占總數的80%,而這些案件中僅有30%的被告人是符合法律援助指定律師或有委托律師的[6],也就意味著在認罪認罰案件中,需要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案件至少達到50%,平均每個法院每年需要判處大約4000個被告人,而各值班點每天只有1名值班律師,在全年無休的情況下,這名值班律師每天至少要服務10名被告人。值班律師上班時間按8個小時計算,每個小時就要處理1.25個案件,完全不具有可行性。在時間和精力無法滿足案件數量的要求的情況下,法律幫助的有效性很難保證。
4.缺少激勵機制和懲戒機制
補貼等激勵機制措施不到位。并未有法律統一規定的值班律師補貼,補貼都比較低。如武昌某區值班律師每人每天300元,較之律師代理個案按小時收費的收入來講,補貼確實比較低。政府倡導律師要承擔起維護司法公正的社會責任,投入和支出的懸殊卻挫傷了律師的積極性,也嚴重影響了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質量。無具體的懲戒規定?,F行法律僅對律師損害被告人的利益規定了懲戒后果,對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過程中的不盡職盡責行為沒有相關的規定。刑訴法要求法律援助機構向各值班點派駐值班律師,但在實踐中是由各律所承擔派駐的義務,律師因為收入低不想去,律所就派實習律師或律師助理去,對于這種現象,法律援助機構沒有任何整改措施,懲戒措施的缺失也很難保證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有效性。
賦予值班律師辯護人的身份,可以更好地保證值班律師服務質量,使值班律師享有會見、閱卷等辯護律師的權利。會見權關系到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有效性,閱卷是了解案情的重要途徑。閱卷可以幫助值班律師大致了解案件的情況;而會見則可以幫助值班律師向被告人核實相關的事實和證據,了解被告人的需求。偵查階段,會見被告人可以防止出現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的情況,在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明的案件情況來分析認罪的后果,幫助犯罪嫌疑人分析認罪是否可以得到量刑優惠。最高法院大法官胡云騰強調,針對犯罪性質惡劣、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審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防止被告人通過認罪認罰來達到減輕刑罰的目的。[7]值班律師通過與被告人會見,明了案件事實,提前告知刑事被追訴人可以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案件在符合簡易程序和速裁程序的適用條件下,部分被告人可能不清楚簡易程序和速裁程序與普通程序的區別,只知道若是適用這些程序,辦案期限變短,對自己的權利是否得到保障懷有疑慮,認為期限的縮短會對其訴訟權利造成損害,這需要值班律師為其解釋適用簡易程序和速裁程序的結果,消除被告人的疑慮。
值班律師工作具有靈活性和流動性,案件的不同訴訟階段都有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但如果不同階段值班律師銜接工作沒有做到位,沒有做好筆錄或者書面材料,就會出現工作重復進行,從而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延緩訴訟進程,這也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高訴訟效率的初衷不符。應該做好不同階段值班律師工作的銜接,要求每一個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要有筆錄或者書面材料。完整的書面材料可以節省后一階段值班律師的時間,使他通過閱讀材料就可以迅速掌握案情,提高訴訟效率。各階段法律幫助活動書面化,也可以幫助檢察官和法官熟悉案情,審查案件,及時發現案件缺漏和不足,便于及時糾正。另外,建議書面材料署名制,誰制作誰負責,對于材料簡單、筆錄不完整、敷衍了事的律師,要及時批評教育,在律所或者當地律協通報批評;對于制作完整、全面的律師,要公開表揚,以此來加強不同階段值班律師工作的銜接,保證法律幫助的有效性。
1.完善值班律師激勵、考評和懲戒機制
筆者認為,目前值班律師補貼過低,不利于激發值班律師工作的積極性。值班律師和委托律師不同,委托律師更像是和被告人簽訂合同,通過合同去規范辯護行為,可以通過辯護行為來獲得相應的報酬;如果委托律師違反委托協議,被告人也可以要求委托律師賠償,對委托律師具有一定的制約。值班律師的工作更像是在履行道德義務,這種只靠律師的社會責任感的法律援助是很危險的。因此,必須完善值班律師激勵和懲戒機制,以此對值班律師的行為進行規制。應該繼續加大對法律援助經費的投入,根據各地方律師收費標準,制定本地區值班律師的補貼標準,縮小值班律師和委托律師收入差距,提高值班律師的補貼,借此激發值班律師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更多更優秀的值班律師進入法律援助程序,切實提高值班律師服務的質量。律協應建立被告人反饋機制,在案件審結之后,由律協回訪,詢問被告人對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評價,根據被告人的反饋建立值班律師的績效,對于績效排名靠前的律師公開表揚和物質獎勵,對于不盡職盡責的值班律師通報批評,保證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有效性。
2.增加值班律師數量,保證法律幫助的有效性
案多人少,嚴重影響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有效性。值班律師要負責至少50%認罪認罰的案件,人數過少,會影響法律幫助的質量。一方面,值班律師每天超過負荷的案件量,有限的精力無法高質量地為每個案件提供法律幫助。因此,根據各地區每天案件的數量,合理增加值班律師數量,保證值班律師提供的法律幫助都符合有效辯護的標準。
值班律師要負責50%的認罪認罰案件,案件數量的增多,也對值班律師的辯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律協應定期組織值班律師培訓學習,學習最新的認罪認罰制度,可以請專家為值班律師講解認罪認罰的內涵,如何適用才能符合協作性司法的要求,認清自己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角色,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保證其認罪認罰的自愿和真實。值班律師也應該增強快速理解案情的能力,在有限的時間里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析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