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采榮(廣州航海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珠江航運輻射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湖南、江西,集聚于珠江口水域,融內河與海上、國際與國內、內地與港澳航運于一體,肩負著我國華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交通保障。在世界經濟發展形勢波動、高新智能技術全面應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背景下,珠江航運人才建設面臨新挑戰。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清客觀形勢與任務,堅定航運人才科學發展的使命,統籌規劃,創新模式、高效服務于珠江航運和華南經濟發展。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轉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之期,珠江航運面臨“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洋強國”“交通強國”等國家戰略實施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形勢喜人!也遭遇到世界經濟格局波動、新冠疫情、西方壓制等外部惡劣環境的影響,挑戰嚴峻!
在機遇和挑戰面前,人的作用是決定性的!航運人才能力建設將起到引領珠江航運高速優質發展的關鍵作用。綜合評估珠江航運整體現狀和所處的客觀環境,航運人才能力建設將面臨以下主要任務:
(一)以航運(或公路、軌道、航空)為基礎起點向其它運輸領域拓展的航運人才綜合能力建設,以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提高網絡效應和運營效率。
(二)科技智能技術應用與理論創新的航運人才科技能力建設,從船舶建造、航行、維護、營運、管理,港口生產以及水上交通監管等諸多方面,應用科技智能技術,降低成本和風險,推進珠江航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三)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港口作業、海洋工程等的航運人才基礎能力建設,從普遍提高、精細操作、人海和諧和提高效率的角度,開展新時代內河和海上航運一線操作人員培養,夯實珠江航運發展基礎,促進珠江航運服務延伸。
(四)基于中國經驗,制定國際規則,全面推動珠江航運走向世界的航運人才國際能力建設,促進珠江航運與國際接軌,擴展珠江與世界各地的連接,為“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海上紐帶和戰略支撐作用。
(一)珠江航運人才能力建設的使命:
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足廣州,輻射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國內國際,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學科知識完整,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致力于航運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交通人才培養和科研平臺建設。
堅持育人為本,推進依法治教,遵循教育規律,以質量為生命線,以創新為推動力,堅持交通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調結構、補短板、強內涵、保特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提升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的能力,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新要求,服務珠江水系經濟發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海洋強國戰略、交通強國戰略,為新時代珠江航運發展貢獻力量。
(二)珠江航運人才能力建設的設想:
加強交通專業學科建設,提升人才培養層次水平,優化完善航運學科建設。積極建設廣州交通大學,進一步完善學科體系,優化學科布局,專業定位、專業設置充分考慮珠江航運發展,實現人才培養與需求對接。針對社會需求,夯實交通教育基礎,持續培養合格的交通一線實操人員。
加強高端航運與交通復合人才培養。加強研究生教育,立足廣州,服務廣東,面向全國。著力培養珠江航運核心專業人才,拓展培養現代航運服務業人才,加強培養航運金融、法律、仲裁、監管、智慧航運等急需人才。以知識融合與科技應用為抓手,創新以航運為基礎起點向公路、軌道、航空等其它交通運輸領域拓展的交通復合人才的培養模式。
加強與港口航運縱橫聯絡與研究,推進航運智慧的凝煉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科研工作,整合研究資源,完善綜合科研機制,融合校內外智力資源,建設航運智庫,推動建立高水平、高質量、高融合、強支撐的研究體系和機制。激勵做好縱向性項目研究,鼓勵開展實踐性橫向研究,支持自選前瞻性基礎研究。
推進學研組合創新,改進交通人才知識結構。重視設施規劃、前期研究、結構分析、優化布局、灣區港口資源統籌、功能分工、岸線配置、航道整治、物流發展、樞紐支線合理配置、多式聯運、水上休閑、口岸查驗、智慧港航、市場趨勢、機制完善、政策支持、綠色發展、平安港航、深化開放、國際合作、航運文化等研究,組織教育科研與生產實踐交流、政企專題研討,鼓勵教、學、研人員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創新、從被動守規與主動立規轉變,推動教、學、研成果內外轉化應用,擴大國際國內綜合影響。
深化教、學、研改革,創建港航教學科研基地。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個性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力爭成為華南地區航運業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培訓主要基地,每年為珠江航運培養所需的人才。力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港航發展科研基地,參與和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加強與珠江航運骨干企業和研究單位合作,解決更多行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
廣州航海學院創辦于1964年,是華南地區唯一獨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歷經多年建設與發展,形成鮮明行業特色,引領華南地區海事教育發展,是國際海事組織認定的海事院校之一,被譽為“航海家的搖籃”。學校堅持建設航運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著力打造高端航運人才培養基地;堅持以德為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建校57年來,廣州航海學院已為社會輸送7萬多名高素質人才,學校超過80%的畢業生在廣州、大灣區,從事航運、海事管理等涉海類工作,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企業技術骨干和管理精英。
在珠江航運覆蓋的點、線、面上,高科技含量海上運輸和高端航運服務已經成為珠江航運發展的總趨勢,同時傳統的低端內河航運仍然在狹窄航路上支撐著當地經濟,承擔著樞紐港集裝箱、大宗貨物的集散運輸。干線與支線運輸交錯,航運模式和水上交通安全形勢錯綜復雜。因此,上述四種航運人才能力建設,將兼顧珠江航運的方方面面,人才能力建設必須因勢而新。
目前,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正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基礎建設廣州交通大學,廣州交通大學將以新工科、新文科、新理科建設思路為指引,創新航運新業態所需的人才培養專業,做精傳統專業的人才培養,為珠江航運戰略轉型升級做好人才儲備。全方位探索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國際標準、行業規范、校企無縫對接、多證有機融合的航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強、創新創業思維活躍、綜合素質高,“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航運與交通人才。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著力推動國際海事交流與合作人才的培養,提升國際海事的話語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