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福康 濟寧市港航局港航工程處
某港航工程共規劃4個泊位,總長320m,2#、3#泊位為已建泊位,1#、4#泊位為新建1000t級泊位,設計年吞吐量120萬t。新建碼頭施工中,水工結構采取重力式擋墻和拋石基床相結合的結構方案,施工采用到定型模板,由專業施工人員組織水下混凝土澆筑作業。
安裝前做全面的檢查,潛水員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判斷基床的質量,在合適的條件下安裝。首個定型模板的安裝準確性將對后續的安裝情況帶來影響,同時安裝期間的定位難度較大,宜設置在碼頭前沿中間的擋墻處,完成該部分的混凝土澆筑作業后,后續可快速拆模。定型模板安裝的關鍵方法有:
(1)測放模板的安裝位置,于該處設置浮筒,定位駁精準就位。
(2)選取質量達標的模板,用機動艇拖至定位方駁周邊區域,有序將待施工模板倚靠在方駁上,根據施工要求調整方駁的位置,確保模板初步就位。
(3)模板兩端用鋼絲繩與卷揚機(布設在岸邊)穩定連接。
(4)陸上配置全站儀,利用該裝置加強對模板平面位置的檢測與控制,待其安裝精度達標后緩慢下沉模板。
(5)在完成第一段擋墻的澆筑作業后,根據該施工情況將后續模板安裝到位。首先沉放模板,使其臨近擋墻的一端,保證其穩定卡在擋墻上,準備4根鋼絲繩和4個10t手拉葫蘆。鋼絲繩的功能各異,2根用于調整模板平面,剩余2根用于控制安裝縫寬,盡可能減小縫寬。
(6)在模板精準就位后開始下沉模板,此過程中若存在鋼絲繩松動的情況則調整,以免影響模板的位置精度。若模板存在較大的偏差,借助起重船調整,期間利用全站儀加強監測,盡可能減小誤差。
(7)模板安裝作業落實到位后,潛水員下水檢查,若與基床間存在縫隙用袋裝碎石封堵,若與擋墻存在縫隙則用土工布封堵,直至兩者的縫隙得到緊密的填充為止。此后,對定型模板采取固定措施,于頂面搭設平臺(數量控制在2~3個),在該處放置4~6塊預制混凝土塊(單塊重量控制在1.2t左右)。模板與已澆筑擋墻間設置φ28mm鋼筋,作為錨桿裝置而使用,起到連接作用。
立鋼模板并澆注施工,遵循一次澆筑到位的原則。根據現場施工需求準備足量的混凝土,以免因材料供應不足而中斷施工。陸上混凝土分塊澆筑,在分縫處預埋插筋。嚴格按照特定的流程有序組織水下混凝土澆筑作業,具體澆筑流程為:導管、料斗就位→混凝土漿泵送入漏斗→打開堵塞→邊灌漿邊拔導管→出水面振搗→清除表面浮漿。
上層擋墻澆筑時間可適當延后,較為適宜的是在后方回填作業落實到位且墻身具有穩定性后開始。
(1)按設計配比生產C30混凝土,及時檢測材料的質量情況,要求其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粘聚性。
(2)從結構底部開始澆筑,可避免混凝土經水沉入底部的情況。
(3)水下混凝土澆筑施工環境復雜,通常不具備振搗的作業條件,因此可配制自密實混凝土以彌補無法振搗的不足。
(4)考慮到水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存在損失的情況,保證水/陸強度>0.8,坍落度穩定在160~200mm。
導管法澆筑施工,全程連續推進,導管應始終在澆筑混凝土內。在模板頂部施作平臺并于該處搭建穩定的灌注架,導管利用φ25cm的鋼管制作而得,作為水下灌注施工的輔助裝置。導管長度2~2.5m,配備適量0.3m、0.5m及1m的短導管,以便根據施工要求靈活調整,保證最終導管長度的合理性。
①為避免在混凝土灌注施工期間出現水從外部反流至導管的情況,可利用鋼板制作錐形的塞子,將其設置在料斗底端,通過拉桿將其與操作平臺穩定連接,由此避免混凝土滲入導管的情況。提前組織密閉試驗用于分析導管的嚴密性,滿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②排架上設置儲料斗,向該處輸送混凝土。為保證混凝土從儲料斗內部順暢下滑,在制作階段加強對斗內壁質量的控制,保證其具有光滑、平整的特點。
③水下擋墻施工遵循分段的原則,單個節段約12m,考慮到現場施工空間有限的情況,設置1個澆筑點。澆筑過程中易出現導管口難以被混凝土包裹的情況,同時導管口周邊的混凝土難以維持穩定,伴有持續性的流動和分層現象,部分混凝土暴露,在水的沖刷作用下使水泥被沖走,出現浮漿、離析等質量問題。對此,在模板箱底部設置分隔槽,經焊接后與定型模板穩定連接,長度參照定型模板的寬度,兩者保持一致,高0.4m、寬2.5m。適度調整導管口的位置,宜低于分隔槽頂10~20cm,此舉也有助于限制混凝土的流動,發揮出混凝土的擠壓作用,促使導管外的混凝土上升,以達到水下混凝土膨脹流動的效果。
④導管下端需始終穩定在混凝土內部,深度通常控制在3m,提升導管后依然留1m埋在混凝土內。澆筑施工期間加強對混凝土頂面的檢查,可利用測繩檢測,精準測定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和導管的埋深。現場施工環境復雜,在提升過程中由專員指揮吊車,協調好各道工序的關系,保證提升量的合理性。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期間,首先將容積為3m3的漏斗灌滿,再于操作平臺上打開前期施工中設置的塞子,使原本存在于漏斗中的混凝土下落,經過混凝土的流動后在導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小堆。澆筑施工初期,導管與孔底的間距保持在20~30cm,后續隨著施工進程的推進逐步加大埋深。
①澆筑施工期間控制好導管的位置,允許其上下升降,但不可發生左右移動。以導管內徑為參照基準,要求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超過該值的1/4,且不可達到6cm以上。混凝土的坍落度遵循初期小、后期大的原則,全程穩定在15~18cm。灌注施工期間向導管內注入足量的混凝土,并要求導管埋在指定的混凝土深度處,確保注入的混凝土與水相互隔離,同時發揮出混凝土的自重作用,將混凝土較為均勻地攤開。隨混凝土澆筑時間的延長,應適當向上提升導管,當其達到最大高度后及時拆除上部的短導管,按照此方式操作直至完成全部的澆筑作業。
②澆筑難度較大,易出現澆筑速度偏慢的情況,為避免混凝土在短時間內凝結,可摻入適量的緩凝劑,達到延長凝結時間的效果,給現場施工爭取更充足的時間。以混凝土的強度為準,達到10MPa后即可拆模,此項工作由潛水員配合起重船完成,將模板轉移至岸上指定堆放點,清理雜物并修整。養護環節較為適宜的是淋水養護的方法,并在擋墻表面加蓋土工布。養護專員密切關注現場氣溫條件和混凝土的質量情況,記錄各項數據作為質量分析的依據。養護過程中的溫度控制為關鍵工作內容,應保證混凝土表面與環境的溫差≤20℃,同時控制養護用水溫度,其與混凝土表面的溫差≤15℃,適度澆水,以混凝土恰好達到濕潤狀態為宜。
③擋墻施工采取分段、分塊、分層的方法,但涉及到結合穩定性問題,需在彼此結合的部分用瀝青模板塞縫。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先澆筑20~30mm(要求此部分施工所用砂漿的強度高于本體混凝土的強度)。澆筑至分段頂面后將該處的浮漿清理干凈;隨著混凝土強度的提高,當其達到設計值的70%后開始鑿毛,以骨料石子露出1/3高度為宜。
④加強自檢、互檢及專檢,逐層控制質量,切實做好原材料進場、施工等各環節的質量檢查工作,保證每部分的施工質量均滿足要求。
港航工程施工全流程中,水下混凝土施工為重要環節,具有施工難度大、環境復雜等多重特點,工程人員需合理應用施工技術,加強質量控制,全面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給其它工作的開展創設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