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鵬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武漢 430071)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實踐探索,我黨總結并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黨組織建設之路,成就輝煌,經驗豐富,啟示可鑒。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升黨的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長治久安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因此,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一直受到黨中央與各級黨委的高度重視。建黨初期,從黨的“一大”到“四大”逐漸明確支部概念、完善支部制度、加強支部作用。“三灣改編”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初步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不僅是建黨、建軍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制度,更是我們黨建設,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寶貴經驗。我黨歷來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有序推進、良性發展,“五化”建設朝著科學化、標準化方向發展,黨員人數逐年增多,黨員隊伍愈發壯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我國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及國內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機遇和挑戰,我黨自覺適應形勢發展和任務變化需要,以開拓進取、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及時修訂《中國共產黨章程》,豐富建黨理論,指導并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向縱深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是一個有機整體。純潔性是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先進性是純潔性的體現和保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鑒于過去的教訓,我們黨創造了通過制度化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結合加強黨內教育和黨的組織建設的有效形式,黨內生活制度就是日常黨組織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強調要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保持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黨的執政能力、組織能力和作風形象都得到極大提升。黨的發展史表明,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依托,堅持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結合,且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始終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建國后,非常明確地提出黨建工作的思路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明確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明確指出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圍繞中心任務、服務建設大局,創新基層組織建設模式,必須有效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更加重視黨的建設,黨的“十九大”高度重視完善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致力于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努力踐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傳統和光榮基因。進入新時代,展示新氣象,體現新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更加符合新時代形勢任務要求和黨的建設需要,在推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過程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我們黨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黨的歷屆領導人高度重視基層組織建設,認為基層組織是黨的戰斗力的具體體現,認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在繼承中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更加注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求全黨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到一個全新水平。
始終把黨的基層組織擺在重要的核心地位,無論從認識層面,還是從理論層面,抑或是實踐層面都有了新進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環境在變,任務在變,黨員成分在變,唯一沒有改變的是黨的領導,唯一不變的是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這是我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重要力量源泉。基層組織建設實踐和取得的經驗表明,黨的先進性體現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組織的先進性,這種先進性就是由黨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所決定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逐步受到重視,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關鍵是從嚴抓好落實。”這一論斷,言簡意賅,理直氣壯,旗幟鮮明。
堅強而有力的領導班子隊伍,是建設基層黨組織的關鍵所在。要通過各種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依靠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是抓好支部班子建設,支部強不強,關鍵看“班長”。因此,必須選拔黨性較強、勝任工作、團結群眾的黨支部書記當“班長”。同時,要配好班子成員,從學歷、年齡、資歷、性別等多種因素優化班子結構,真正實行民主集中制,使黨支部班子真正成為基層組織的堅強領導集體。建設黨員隊伍要以表率作用的發揮為著力點,以先進性的建設為立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體現,黨的執政使命要靠千千萬萬黨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要以黨內政治生活為主體,以各類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抓好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不斷提高黨員質量,把好黨員入口,疏通不合格黨員出口,始終保持黨的生機與活力。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否能取得成效,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整套健全和完善的制度。黨的法規制度建設,一直以來就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法寶,這是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重要堅實基礎。隨著法制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積累了很多重要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修訂了許多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這其中包括:黨組工作條例、地方黨委工作條例、黨的工作機關條例、支部工作條例,以及農村、國企、機關、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等一系列組織建設方面的黨內法規,這些制度和法規涵蓋了黨的各級組織,為日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制度支撐,這不僅使黨的全面領導有了保障,而且又極大地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越是任務繁重艱巨、形勢復雜多變,就越是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教育黨員,引導群眾,維護中央權威,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層生產生活中,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突出政治功能還要緊扣時代發展主題,用改革創新精神指導實踐。建黨以來,黨的中心任務和時代社會主題不斷發生變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發揮也要始終與黨的事業同步。要不斷克服組織建設中存在的政治不突出的問題,補短板、強弱項,增強政治自學,加強政治建設,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注重政治建設,體現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突出政治功能,體現服務國家建設大局。在圍繞中強化,在服務中彰顯,這是基層組織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黨的執政地位所要求的組織建設內涵。忠誠履職,擔當作為,是基層組織建設的政治任務,也是發揮經濟建設優勢轉化作用的重要保障。要牢固樹立融合理念,動員和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理解支持經濟工作,積極投身經濟工作,以黨建工作凝聚的智慧和勇氣,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彰顯融合價值,避免“兩張皮”,努力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經營工作的高度融合、深度契合、密切配合,實現“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基層組織建設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努力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提升黨的執政動員能力的必要前提是大抓基層黨建,豐富黨的執政資源的根本要求是大抓基層黨建,加強和改善黨的執政方式的正確路徑也是大抓基層黨建。同時,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政治站位,不斷強化黨員學習教育管理。要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個方面抓好抓實。在日常學習教育中,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制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活動常態化,扎實做好黨史學習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嚴肅的組織生活教育引導廣大黨員講政治、守規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我們黨歷來重視群眾路線,重視軍民魚水情,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在長期發展中逐步形成的正確的道路。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層組織是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中樞,是服務人民、關心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石是基層組織,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與建強建好基層黨組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人民是黨的優良傳統和良好作風,無論在任何年代、任何形勢下都要保持和發揚光大。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很難取得勝利。無論社會經濟形勢怎么變化,基層組織建設扎實基層、深入群眾、植根人民的路線都不會變。我們一定要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建設,不斷增強群眾觀念,帶領人民群眾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創新是動力源泉,改革開放是發展之路。社會快速發展,經濟高速前進,各種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新階層不斷涌現,要求我們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水平,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在基本領域得到鞏固的基礎上,新興領域里的黨建工作要不斷創新、開拓發展。黨的建設理念要創新、基本組織制度要創新、工作措施方法要創新,領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才能更加堅強。只有讓黨的基層組織充滿生機與活力,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