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北京 100029)
縱觀金融業的發展歷史,幾乎所有的變革都是由技術驅動的創新。大數據的出現使各種數據飛速增長,對大數據的研究和利用慢慢拓寬到各個領域。現如今,數據涉及較多的行業是金融行業,在大數據和金融業的帶動下,金融的新概念出現了。財務大數據包括金融交易數據、客戶數據、操作數據、監管數據和各種衍生數據。目前,大量數據已經為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其廣泛應用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發展必然趨勢,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和挑戰。
金融工具的創新,借助于大規模的數據技術,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在產品中進行創新。可以在線輸入與客戶相關的寶貴信息鏈,包括有關其商業動機的數據,因此,重新組合金融工具的特點,例如,面值、收益、風險、流動性等。了解客戶對產品需求的同時,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融產品市場的動態,并設計出更合理的產品,從而促進儀器的創新和財務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是推動技術和金融創新的動力。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金融領域出現了大量的數據來源,傳統技術不再能夠處理這些數據,例如,數據的獲取、傳輸、處理和使用。促進這一領域的技術創新,高信息技術可以提純大量數據,提高財務效率。與此同時,將大量數據和資金結合起來帶來的一切便利和好處,都有助于其他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金融服務業改變了傳統的服務模式,財務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從用戶那里收集相關信息,并進行定量處理,根據特征向用戶提供更加準確有效的金融服務。此外,重要的數據使金融服務領域出現了創新,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水平。
近年來,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金融風險控制體系由于成本高、效率低,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而大數據的出現分析了不同信息之間的內在關系,并利用數據信息對所構成的風險進行評估,從而提高了風險控制的效果。大型數據技術可以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進行分類和及時監測。大數據可以根據用戶的數據,對未來客戶的行為進行風險評估,進一步降低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并建立對風險的控制體系,使得金融風險管理在風險控制領域更加完善。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大型數據技術分析各種類型的信用用戶的基本數據,將其償還能力和意愿描述為準入標準,同時,重要的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基準。信任客戶評級模型正在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逐步發展。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評級模型對申請人進行分類,評級較高的申請人獲得較低的利率和較高的金額。大幅提高成本,并根據財務條例有效監測和監督每筆貸款,通過獲取有關放款人資金和資產流動情況的信息,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思想觀念指導著具體的行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思想是完成任務的重要基礎,財務管理必須以適當的科學概念為基礎。目前,許多舊思想觀念還處于一種封閉的狀態,沒有進行創新,傳統意識的沿用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起到阻礙作用。雖然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但是大多數企業負責人的意識還沒有產生變化。這些情況的出現就要求企業管理模式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各行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而企業中也引入了競爭機制,這就為企業帶來了風險隱患,所以企業應該加強自身對財務管理的力度,這樣財務管理才會發揮出原有的作用,為企業規避風險。
就管理體制而言,企業在財務管理上缺乏完整的制度。由于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企業管理責任不斷擴大,這要求對企業財務治理進行監管和監督,以確保管理人員的獨立性。但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體制還沿用過去的體制,管理體制沒有進行更新,管理的方式較為落后,導致企業的財務活動中存在違法、違規的業務操作及個人行為,員工應該承擔的責任沒有分清,造成現在職責模糊的現象。在某個環節出現問題的時候,員工往往推卸責任,使問題不能夠及時解決,進一步增加了企業需要面對的風險隱患,大幅度降低了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對于財務管理來說,財務人員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一些實質性的工作都是由財務人員完成的,所以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財務管理的水平。但是從目前的企業來看,在開展正式的工作之前,沒有對財務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影響了正常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由于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對協調、分析、綜合、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的要求較大,但是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沒有專職的財務人員,僅僅是上崗前對財務人員進行了崗前培訓,導致財務人員的素質與財務管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進而導致財務管理的風險加大。企業財務管理在監督上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所以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要求較高。但是在企業中,很多財務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以致專業性不強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
需要提高數據操作和分析方面的專業培訓和技能,因為在新產品的設計、用戶簡介和財務監督上都離不開大數據的分析與運用。現如今,財務管理戰略方針,以及傳統金融部門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過渡緩慢而困難,目前還沒有一個全面的科研機構來培訓科學家。因此,應加強對合格人員的培訓管理,使金融科學家和財務人員能夠使用廣泛的數據,熟悉數據的提取和分析,并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適應新的金融發展需要,以便更好地應對數據時代的挑戰。
在金融領域,由于金融機構的數據分散和分隔,大規模數據的使用仍然受到限制。目前,其他部門的信息障礙已經加劇,“數據孤島”現象非常嚴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多樣化的、貫穿各領域的金融數據平臺,以克服妨礙各機構之間數據流動的障礙。機構和部門充分利用大量金融數據規模,這一平臺的運作將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金融在所有領域的重要性,并建立分享和互利的參與性機制。
在互聯網背景下,要突出審計的工作中心,提升原有的審計技術,增強審計風險的預測能力。首先,隨著現代公司的發展,內部審計不僅需要公司的財務數據,而且需要各個領域的數據,將逐步取消以內部審計和數據抽樣分析經驗為基礎的傳統審計技術。其次,數據包括公司內部信息。內部審計將部分抽樣的審計范圍擴大到所有數據,這使內部審計具有模塊化、系統化的特點。通過采用先進的內部審計理念來推進審計模式和方法的變革,改變原有的審計分析模式,充分挖掘各種風險因素,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能夠從綜合數據中獲得完整、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充分預測企業風險。一般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審計的內容比較多,一定要抓住審計的中心,要分清審計的主次,對于經濟決策、財政收支的合法效益、重大項目的決策,以及是否遵守法律法規,最終做出公正的審計結果。
綜上所述,計算機大數據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對于今后的財務管理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是現代金融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大數據時代,我國的金融改革和發展只有在涉及金融部門和綜合發展主要數據的戰略中才能得到更好促進。所以,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使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財務管理得到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