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北京 100029)
國內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是在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銀行改革中起步的,體現出鮮明的本土特色。2004—2005年,是國內商業銀行的悄然起步階段;2006—2008年,是國內商業銀行的積極探索階段;2009—2012年,是國內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階段;2013年至今,是國內商業銀行的規范發展階段。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正在不斷規范化。國外的資產管理業務相對于國內來說,覆蓋面更廣,資產管理機構涵蓋了證券、保險、銀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國外的資產管理業務起源較早,其起源于18世紀,工業革命后更是迅速發展。國外的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以客戶為中心,具備專業化、垂直化的組織結構。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已經成熟,業務產品豐富,退休資金、信托資金等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資金都可以成為其產品。結合國內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發展現狀,資產管理業務已經成為當今金融業中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行業。
商業銀行是銀行的一種類型,主要負責存貸款、匯兌等業務,其主要業務集中在存貸款業務上。商業銀行是沒有貨幣發行權的,它與其他一些企業一樣,都以盈利為目的,都需要納稅,依法經營、自負盈虧。商業銀行與其他企業的經營對象是不同的,一般的企業經營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保證商品流通,而商業銀行主要負責金融領域方面。同時,商業銀行的綜合性比較強,其經營范圍很大,不專門管理某項業務。商業銀行通過中介活動,調節某些部門的資金短缺情況,調整消費比例和投資狀況,還可以通過洞察國際市場來融資,調解本國收支狀況。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等都屬于商業銀行。
相對于國外來說,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層級結構不夠完善,資本市場的競價功能難以發揮,創新力度不夠,投資渠道狹窄,資產不夠標準,資產流通困難,受到很多的制約,嚴重限制了資金的使用范圍。市場經營的行業規范有待完善,還未統一會計核算制度,沒有確認理財產品獨立的會計資格,理財信息不夠準確。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時間較短,發售者一般都是銀行機構,其后有國家信用擔保,所以就容易導致金融教育不到位,尤其是金融知識的宣傳。
資產管理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財。但很多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的定位出現了偏差,資產管理人員只是代替客戶管理,不承擔任何風險,也沒有什么管理費;有一部分銀行不重視資產管理業務,未經客戶同意,擅自將客戶的資金保值、增值,忘記了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是代客理財,錯將理財產品當成了營銷工具;有些商業銀行并沒有明確的規劃和定位,又不能很好地評估風險,并且出現了業務同質化現象。
因為國內銀行相關業務起步較晚,所以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和銷售管理也處于探索階段。商業銀行理財管理方式有很多種,早期的理財模式是比較雜亂的,業務管理尚未調整,評估風險能力弱,風險依賴于信貸風險管理部門,不能滿足客戶承擔風險的差異化,理財模式零散單一,沒有系統性,缺少對托管的專門規范,沒有及時測試評估風險,影響銀行流動性管理。
商業銀行創新主要體現在監管套利方面,偏離了實體需求,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創新,產品類型同質化嚴重。另外,因為專業人才的缺乏,理財資金的停滯,適合客戶的個性化產品也越來越少,尤其是無法滿足高端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大部分的商業銀行都注重自身發展,大量的理財資金集中在銀行中,資金在系統中來回挪轉,也造成了融資成本的上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可支配的財富越來越多,很多人學會了理財,這也促進了商業銀行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金融領域也在不斷改革,如利率市場化、推進存款保險制度,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出現等。資產管理業務為了尋求競爭優勢,也在積極進行轉型,調整戰略。輕資本和優服務成了轉型發展的方向,商業銀行要調整思維,主要依靠監管,運用市場化的管理理念來管理資產管理業務。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民營資本也進入了金融領域,投資理財模式愈發多樣化,投資產品豐富多樣,資產管理業務結構正在優化,資產管理業務的范圍正在拓寬,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正處于創新階段,投資產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新型的投資產品種類也將出現,多元化的投資產品和投資模式也越來越能滿足人們的投資需要,資產管理業務也將繼續探索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投資模式,推進特色投資。
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獨立體系,資產管理業務復雜程度高,所涉及的業務內容包含多方面、各個環節,所以資產管理業務逐漸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不僅要熟悉市場優勢,還要把控風險、運作資金,規范整個業務鏈條,使整個業務鏈條走上專業化道路。資產管理業務還需要建立獨立的風險評估體系、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投資審批體系等,增強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競爭力。
加強對資產管理業務的日常監管,規范銀行的使用權限、監管標準、業務范圍,增強商業銀行的自主性,統一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指標,制定業務標準規范制度,提高資產管理業務信息產品的準確性,同時也引導消費者樹立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維護資產管理行業的良好秩序。
資產管理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同時,資產管理業務也幫助商業銀行走上了一條良好的道路,促進商業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未來的5到10年,商業銀行可能會轉型成功,這將大大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支撐中國的實體經濟,也會讓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像近幾年發展較快的交通銀行,利潤比重就逐年增長。現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行業匯聚了海量的數據資源,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素質治理基礎,對促進互聯網數據治理、支撐國家大數據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商業銀行將運用數據,通過網絡深化資產管理業務。隨著經濟生活數字化轉型的加快,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新的生產要素。在發展數據資產管理新技術、建立數據資產管理新規則的實踐過程中,標準化是重要抓手,必須繼續擴大資產管理業務的標準深度,切實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將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監管要求將更加標準化、統一化。商業銀行將改變資產管理業務的思維模式,找出創新方法,繼續為實體經濟服務,優化資產管理業務結構,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產品,豐富投資模式,牢記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強化行業自律,維護行業良好的秩序環境,營造資產管理業務規范發展的監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