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彥 黃琨 秦言多 梁琨 李雪榴 黃文聰
(南寧師范大學 廣西南寧 530001)
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的優秀拳種,其功能和作用不僅體現在健身層面,太極拳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校太極拳教育教學出現了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將大數據技術引入到高校太極拳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之中,進一步增強高校太極拳教育教學效果[1]。
大數據技術具有海量信息導入、數據整合、數據深度分析、自主學習等諸多功能,大數據技術的這些功能都在高校太極拳教育教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發揮其特殊作用。
當前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碎片信息,面對如此海量的碎片信息,如何進行保存和處理成為當前面臨的客觀問題。對于大學生而言,很多大學生都愿意通過網絡途徑獲取信息,同時也養成了上網習慣,很多大學生網上留存的信息都具有開發和利用價值,這時就需要通過大數據,高效地對這些海量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從理論層面上看,現代云數據庫的存儲空間可以做到“無限存儲”,可以將海量的數據導入到云數據庫之中。
而要想從海量的大數據庫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就需要對各種信息的邏輯關系加以梳理,進而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提煉。云數據庫存儲的海量信息初始狀態十分混亂,就必須依靠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利用“神經元”模型與“相似度匹配”機制對海量信息進行整合,通過大數據信息的預處理能夠去除一些沒有價值的信息,進一步提升信息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為數據分析奠定基礎。
在對海量信息預處理之后,可以對這些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深度分析,進而獲得信息數據的所有發展路徑,為決策提供依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數據信息的神經元模型,按照分支路徑推測樹信息來源的大致需求,以需求作為導向,為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進而使信息的利用價值提升。對于高校太極拳教學而言,可以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需求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實現更為精準的教學服務。
通過大數據對用戶信息分析時,用戶端選擇之后大數據會對其選擇內容進行記錄,并存儲到數據庫之中,當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客戶選擇時,就不需再進行深度的數據分析,直接可以依照上一次的服務路徑為其提供產品和服務。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可以將近年來的大學生太極拳教學需求通過大數據整合,加以運用,節省調研成本,提升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
當前高校太極拳教學還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進度不一、教學內容混亂、教學手段和方法落后、理論與實際脫節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太極拳教學工作的開展,影響了高校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前部分高校對太極拳教學重視程度不足,特別是主要領導認為太極拳教學屬于學生選學項目,因此給予的科研經費和教學經費相對較少,同時也沒有重視大數據在高校太極拳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太極拳教師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
當前很多高校的太極拳教師都是由退役后的競技運動員擔當,這些運動員在職業生涯期間雖然也接受了相對系統的教育,但在長期競技過程中養成了偏競技實踐的教學特點,很多太極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競技水平的提升,在教學模式上也以競技為主,而忽略了太極拳文化教學內容,導致很多高校太極拳教學只是簡單地突出競技層面的內容,教學內容與大學生太極拳教學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安排隨意性較強,部分教師按照自身的愛好推進教學內容,完全沒有考慮到教學的系統性與針對性,導致部分教學內容重復,學生學習太極拳積極性不高。從整體看,高校多數大學生更看重太極拳養生和文化層面的內容,對于競技需求并不強烈。
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會影響教學效果,當前部分高校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落后,特別是一些老教師沒有看到大數據、VR技術對高校太極拳教學的影響,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課堂授課為主,由于學生較多,更多是教師在前面進行動作展示,學生在下面跟隨教師動作重復訓練,由于缺少教師的個性化指導,很多學生對太極拳教學“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學生學習的太極拳動作僵硬、不自然,難以體現出太極拳的教學特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太極拳背后的文化了解不多,只片面強調了太極拳教學的技術動作,而忽略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效應。一些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更多是生搬硬套教材上的知識點,或者照搬照抄之前導師教授的教學技巧,沒有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導致太極拳教學整個過程學生參與度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太極拳教學具有其自身特點,不僅注重實踐環節的技能訓練,也非常注重太極拳理論知識的學習。但由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太極拳的生理學機制、太極拳發展歷史、太極拳文化、太極拳社會現象、太極拳訓練原理等沒有進行過認真的學習和思考,導致很多學生只掌握了太極拳技術層面的技能,而缺少文化的熏陶。由于理論與實踐環節的脫節,學生只是簡單地掌握了偏技巧型的太極拳動作,缺少文化底蘊的支撐,因而學生的太極拳難以打出自信,也難以展示太極拳學習的成果。究其原因,一方面,當前高校太極拳教學的考核機制并不完善,更加注重學生對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考核;另一方面,部分教師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在成為教師之前很多都是專業運動員出身,對太極拳的生理機制、歷史文化等了解得并不是十分全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十分吃力,造成了理論與實踐脫節。
當前高校應該重視太極拳教學模式改革,并主動將大數據技術與高校太極拳教學模式進行融合,了解當前高校學生對太極拳教學的實際需求,加強師資隊伍培養,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優化考核體系,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進一步提升高校太極拳教學效果。
高校教師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大一學生而言,由于第一次接觸到太極拳,在好奇心的驅動之下,前期學習積極性較高,到了中后期學生積極性可能會出現下降。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重視太極拳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太極拳的運動價值和文化底蘊。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太極拳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對數據進行整合,了解學生太極拳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利用慕課形式將太極拳重點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太極拳學習的困難。另一方面,要以大數據作為基礎,了解學生的太極拳掌握情況,并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優生帶差生的授課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弱搭配,讓每一個小組都有太極拳掌握好的學生,進而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糾正錯誤,充分發揮分組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的成長。同時教師也應該根據分組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技術動作進行糾正,向學生講解太極拳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進一步提升太極拳教學效果。
高校要給予太極拳教學足夠的重視,并將太極拳作為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內容,為太極拳教學提供場地和科研經費。同時,高校太極拳教師也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結合太極拳拳法引入大數據技術、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利用網絡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互聯網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短片或短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對中國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的要義有初步的了解,打消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疑慮。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對太極拳的旋轉動作、圓弧動作等進行影像重現,讓學生看到太極拳是如何調動人體機能的,是如何在動作中獲得健身效果的,進而讓學生對太極拳有更為深刻的認識[3-6]。
高校太極拳教學應該對考核體系進行優化,特別是要重點解決太極拳理論知識考核缺項的現實問題,構建更為完善的太極拳考核體系。
當前高校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需要高校給予太極拳教學足夠的重視,并支持高校太極拳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明確太極拳教學與其他運動項目的區別,給予太極拳教育教學改革足夠的經費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時,高校太極拳教師也應該對教學過程進行創新,主動地引入大數據技術,了解當前學生對太極拳教學的多元化需求,提升高校太極拳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更好地迎合大學生學習太極拳的心理需求,進而激發大學生學習太極拳的熱情和興趣,實現太極拳在高校的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