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均廣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目前,我國將致力于建設高效的法治社會。未成年人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主力軍,其整體法律意識決定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未來發展趨勢。因此,要立足于當下法治背景中,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研究力度。
自我國明確提出構建法治社會,要求縣、市、省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在法治背景下開展各項工作。在當代法治社會視閾下,依據法治社會的總體建設及發展目標,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其他內容進行分析研究。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做出偏激舉動,對所發生事物不能夠理智地進行分析、判斷。除此之外,未成年人的原生家庭及社會人員關系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出現偏激行為,從而導致犯罪。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進行分析。
未成年人對于我國整體法律知識了解較少,其自身的法治觀念較為淡薄,并沒有系統地接受法制課程教育,對于是否犯罪并沒有明確的界限了解,認為自己的偏激行為或其他過錯行為無傷大雅,不用承擔法律責任。除此之外,還存在一部分未成年人知法犯法,存在較大的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并不會受到法律的懲戒。并且未成年人并不能理智地看待事物,在進行事物的判斷、選擇時,更多是根據個人意愿盲目進行決斷,做事較為沖動,并沒有在此之前考慮該行為舉動的后果[1]。
家庭中父母頻繁爭吵、關系不睦,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學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催化未成年人自私、暴力性格的形成,并且對他人的認知存在偏見,不能理智進行思考。與此同時,未成年人所處的社會氛圍、學校氛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社會不良風氣會直接引導未成年人的認知思想走入誤區,加之個人的觀念及對事物的偏離想法,進而走向犯罪道路。除此之外,未成年人對社會了解不多,社會實踐經驗較少,自身的抗誘惑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不良群體的犯罪引誘,加之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更加容易觸犯法律。學校的法律法規教學課程不完善,部分教師的法律意識淺薄、法律素質偏低。這樣一來,在學校教育中不能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則會導致未成年人由于不正確的想法觸犯法律。互聯網技術逐漸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游戲逐漸成為未成年人的主要娛樂方式。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中,為了提升自己的游戲等級大量進行金錢充值。在后期,未成年人自身沒有經濟來源,加之還要繼續進行金幣充值來提升游戲等級,慢慢地就會出現搶劫、盜竊等犯罪行為。
法治社會要求未成年人在學習階段增強個人法律觀念,擴充自身法律知識,嚴格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一言一行,能夠根據自身法律知識辨別犯罪傾向,并且能夠規范自身,遠離犯罪源頭。除此之外,法治社會還要求未成年人加強防范意識,遠離犯罪底線[2]。
法治政府是法律的代表者,是實踐的執法者,法治政府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行使法律權力,標立明確的犯罪底線。法治政府要對其所公布的信息及頒布的決策、命令等承擔責任,確保內容的真實有效性。與此同時,要求法治政府秉持公平、公正的處事原則,將每一個法律決策落實到未成年人的根本利益上。
建設法治社會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法治社會視閾下開展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當孩子處于未成年階段時,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如今,在法治社會建設工作的推動下,已形成全民知法懂法的法治格局。在此基礎上,家庭應承擔起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任務,使得家庭內的每一位家庭成員都知法守法,嚴格約束自身行為。同時,家長需從自身出發,當好幫助未成年人形成遵法守法意識的好榜樣,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保障。此外,家長還應與未成年人保持經常性的溝通,及時發現孩子可能存在的犯罪心理,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未成年人消除犯罪心理,同時建立良好的犯罪防范意識。
未成年人接受相關教育的地點主要以學校為主,建設法治社會同樣需要有學校的教育體系作為支撐。因此,學校在開展相關教學工作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普法宣傳活動,例如,帶領學生觀看一些法治視頻或是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為主題召開一系列班會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對于某些“后進生”,學校要將其作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點對象,及時對其進行預防犯罪的思想教育[3]。
提高未成年人的自身素質是開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的最根本措施,做好未成年人個人素質的提升工作對幫助其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少年具有重要意義。借助向未成年人普及必要的法律知識來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可以對未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為起到良好的約束作用,以此來幫助未成年人判斷自身行為是否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與此同時,還可以讓未成年人相互監督,當發現身邊的小伙伴具有犯罪行為或存在犯罪傾向時,能及時制止或報告老師,幫助那些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走向正義的道路。
根據相關的刑事法律法規可知,未滿十八周歲的犯罪分子,其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在五年以下,對于該種犯罪行為應當有效封存其犯罪記錄。只要未成年人的個人犯罪記錄被封存,就不能提供給任何個人和單位,但是不包括相關的司法機構需要其犯罪記錄的情況。依照相關法律對相關資料進行查詢的司法機構,應當嚴格保密查看的犯罪記錄。由此可見,為了保證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相關的司法部門應該有效加強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之間的必要聯系,進而有效促進各個司法機關的協調工作,有效保證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順利實施。對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進行合理有效地完善和優化,主要是為了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采取教育教導的方法為主要實施措施,輔以相應的懲罰制度[4]。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一般是在不理智的情況下產生的,對于犯罪的未成年人進行有效的教育,相比其他類型的犯罪者更為簡單。因此,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寬處理。除此之外,有效完善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也體現了國家法律制度以善執法的原則。
未成年人作為我國未來法治社會建設的主要人員,相關部門必須要在其成長階段加大對其法律觀念的培養力度,從根源上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概率。教育部門根據國家發展政策,構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體系,引領未成年人正確認識我國各項法律法規,采取科學合理地預防、治理措施,改善當下未成年人犯罪局面,以此為其健康成長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