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莎莎
近代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歷經曲折又重新崛起,經過了漫長的求索過程。歷史車輪滾滾,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一系列方針政策、重大舉措和重要工作,我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在中國開辟出具有現實性和可能性的康莊大道,真正走出了一條“中國道路”。
所謂中國道路,就是從實際出發,回應時代的要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追尋、探索社會主義,并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奮斗目標的過程,是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道路,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根基和延續性,是理論創新、歷史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辯證統一。
而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成功踐行了馬克思主義“跨越式”發展理論,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和接續發展中,真正開辟了適合我們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凝聚著近代以來中國民族的復興之路,延續了中國革命的獨特基因,我們也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道路選擇都蘊含著明確的價值定位,發展的方向對其前途命運有著決定性作用。正確的道路都是建立在對事物本質規律的把握和對現實情況的客觀分析上,是一種辯證統一的實踐智慧。
在領導主體方面,中國共產黨在關鍵時期承擔了歷史賦予的責任和使命,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掌握事業發展主動,是中國道路的探尋者、開創者和領航者。在強有力的政黨領導下,我們的制度設計、政策選擇與發展路徑方面都進行了明確規劃和科學研判,并根據時代航標深入思考和布局,有效應對了道路探索中面臨的各種困境和問題。
在歷史底蘊方面,中國道路的選擇在價值取向上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優勢。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有知行合一的理念,有厚德載物的情懷,有以民為本的價值,有大同社會的愿景,這些價值理念和寶貴的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道路開拓創新提供了豐厚的重要根源和精神支撐。此外,在發展方式上,中國道路充滿著實踐反思的哲學智慧。我們始終尊重歷史和世情國情,秉承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原則,以人為本,堅持問題導向,不斷總結不同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發展經驗,同時根據時代要求和具體語境在實踐中不斷糾錯和修正,循序漸進,不斷前行。
正是基于主體優勢、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中國道路不僅實現了自身發展壯大,更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同時也提供了國家崛起和民族振興的和平發展道路。
歷史、現實和未來是相通的。走好自己的路,不僅要總結過去,把握當下,更要著眼于未來。在理論視角上,我們應當用唯物史觀看待中國道路,將“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正確處理“繼承”和“發揚”的關系,抓住本質,把握規律,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道路內涵,拓寬中國道路外延。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更要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思維,為文明發展和文化進程道路提供多樣化選擇;其次,在具體實踐中,我們要繼續堅定道路自信,以需求為根本,以問題為導向,真正直視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在繼承中堅守,在探索中創新,構建起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稱的話語體系。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2021 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新的發展階段上,鑒往知來,不忘初心,更不忘來時路。在巨人的肩膀上和歷史的積淀中汲取養分,繼續走獨立自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創新中實現高質量創新性發展。作為時代新人,要努力堪當民族復興重任,代代相傳紅色基因,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