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林
(中共鎮安縣委黨校,商洛 711500)
在百年光輝歷程中,我們黨總是根據某階段的發展形勢和任務,針對黨自身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黨自上而下開展集中學習教育。
建黨以來,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先后開展過15次規模較大的全黨集中學習教育活動,為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1.延安整風運動(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
中國共產黨從1941年5月開始到1945年4月黨的七大召開前,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以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為主要內容,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主要目的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三查三整”運動(1947年10月至1948年8月):解決農村基層組織中成分不純和作風不純的問題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針對部分農村基層組織中成分不純和作風不純、部分黨員干部及軍隊領導干部中官僚主義和享樂主義等不正之風,黨中央在解放區開展以“查階級整頓組織、查思想整頓思想、查作風整頓作風”為主要內容的整黨、整軍運動,保證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
1.整風運動(1950年):解決驕傲自滿情緒、命令主義作風問題。
1950年上半年,在全黨集中開展了以各級擔負領導職務的黨員干部為重點,以克服驕傲自滿和官僚主義作風,以及少數貪污腐化、違法亂紀行為等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中央展開的第一次整風運動,為新生政權的鞏固奠定了基礎。
2.整黨運動(1951—1954年):解決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組織不純問題。
1951年至1954年,黨中央集中在農村尤其是新建立的黨組織和發展新黨員較多的地區,以支部為單位,分批進行,先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后進行黨員登記、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做出組織處理,有力地推動了黨的思想政治建設。
3.1957年整風: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
1957年4月,黨中央在全黨開展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運動后期有極少數右派分子搗亂,危害國家政權,從此開始反右斗爭,隨著斗爭的嚴重擴大,一大批學術界的大家被打成右派,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1.整黨運動(1983—1987年):解決思想、組織、作風嚴重不純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黨內存在思想、組織、作風嚴重不純的狀況,黨中央從1983年11月開始,自上而下,開展以整頓組織、整頓紀律、整頓作風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習、大整頓活動,歷時3年半,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二大會議精神及黨的文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除黨籍3.3萬人,處分黨員18.4萬人,統一了思想、純潔了組織。
2.“三講教育”(1998年11月至2000年12月):解決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1998年11月開始,黨中央在縣處級以上干部和領導班子中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集中教育,著力解決他們在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3.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解決思想、組織、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從2005年1月開始,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以增強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為目的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涉及黨員7 000多萬人、基層組織350多萬個,進一步改進了黨員干部的作風。
4.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的突出問題。
2008年9月開始,黨中央在全黨開展以縣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全體黨員參加,以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為總要求的集中教育活動,提高了全黨科學發展的思想意識。
5.創先爭優活動(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創建先進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
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十八大召開前夕,黨中央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開展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為主要內容的創先爭優活動,全國各地共新建黨組織6萬多個,整頓基層黨組織5萬多個,擴大了覆蓋面,提高了廣大黨員推動科學發展的積極性。
1.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解決“四風”問題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黨中央以全黨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重點,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集中教育實踐活動,樹立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凝聚了黨心民心。
2.“三嚴三實”專題教育(2015年4月):解決黨員干部在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
2015年4月,黨中央在全黨開展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以“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教育,為進一步轉變作風積累了經驗。
3.“兩學一做”學習教育(2016年2月):解決黨員干部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2016年2月,黨中央在全體共產黨員中開展以“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教育,簡稱“兩學一做”,推動了黨內集中教育從“關鍵少數”向“絕大多數”擴展。
4.“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2019年6月):解決黨員干部在思想、黨性、理想信念上存在的突出問題
2019年6月開始,全黨開展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以“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為總體求,以“理論有收獲、思想受洗禮、干事敢擔當、為民解難題、清廉做表率”為目標,分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動全黨為建設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5.黨史學習教育活動(2021年2月):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
2021年2月,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為主要內容,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為目的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自1921年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先后在不同歷史階段開展了15次規模較大的黨內集中教育,都有力地推動了黨的思想建設,為新時代開展黨內干部教育提供了借鑒。
1.堅持緊扣中心、服務大局原則。
回顧建黨以來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歷史,可以發現每次都堅持緊扣中心、服務大局這個主題,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反之,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會對黨和國家造成嚴重危害。1957年的整風運動就由一場正常的教育活動轉變成一場反擊右派斗爭,活動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并不斷擴大。因此,新時代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的內容要根據黨的自身建設需要而決定,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原則,不斷調整、創新集中教育內容,使教育活動順應時代發展,緊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線。
2.堅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為主的原則。
在黨的歷史上,通過殘酷斗爭、無情打擊和大搞政治運動的方式來解決黨內思想問題的做法,曾經給黨帶來十分慘痛的教訓。在紅軍時期王明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文革”中“四人幫”的“無限上綱”和“大批判”,極大地降低了思想政治的信譽,黨的形象受到損害。因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果斷摒棄了這種做法,特別是從1998年的“三講”教育開始,不再專門設置“組織處理”階段和重點審查對象,注重堅持正面教育和黨員自我教育為主,自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對個別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符合黨員條件的黨員,嚴格按照黨章和黨內文件規定進行處理。這些做法,尊重了黨員權利,維護了黨內團結,保護了黨員的積極性。
3.堅持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原則。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之一。縱觀建黨以來的15次集中教育活動,每次都倡導和重視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曾回憶道:“延安時期紅軍所辦的墻報,表揚勇敢、無私和勤勞的個人或者集體;批評膽小怕事、斤斤計較,不積極工作的個人或者集體。這就是我們黨依靠自身力量解決自身問題的光輝典范。”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革命、建設、改革、新時代等歷史時期,不斷發現錯誤、修正錯誤、自我完善,成功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為世界其他國家的道路探索提供了借鑒。
4.堅持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原則。
回顧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的歷程,自建黨以來,我們黨先后開展了15次較大規模的集中教育,其中7次明確以黨的領導機關或領導干部為重點,這就是堅持“關鍵少數”原則。實踐證明,只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集中教育活動成效就很突出。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開展的5次集中教育,就以“關鍵少數”為重點,取得了突出成效。因此,在建設現代化強國征程中,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要牢牢抓住“關鍵少數”,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