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孜拉·吐斯甫漢
(中共布爾津縣委黨校,阿勒泰 836600)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革,都要求黨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斷開辟創新、革故鼎新、加強內部建設,這也是黨建工作的邏輯根源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各領域宣傳教育工作的一項核心內容,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是對社會大眾在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價值觀念、道德品質、行為作風、規則規范等多方面的理論指導和社會實踐引領活動的總和。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在表現方式和內在機理上有著諸多的聯系和相互作用,應當深入地分析探究。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黨的內部建設,從建黨伊始到領導革命,再到社會主義建設,黨始終堅持傳承和發揚學習、創新、革命、批評、反思、團結等優秀的品質。從理論上,黨建工作可以通過兩個層面來理解:一個是基本的框架結構,另一個是具體的教育內容。黨建工作的基礎內容是構建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觀念,這些觀念構成了人的社會屬性,是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邏輯起點,基礎觀念涵蓋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政治觀等。對于詳盡的教育內容來說,則要結合不同的時代進程和國家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具體的分析,根據其當時的目標任務去制定相應的內容體系,內容立足于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形態及生產力生產關系的演變規律并將其緊密結合。從目前來看,中國的黨建工作,就是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動搖,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積極應對新變局和新挑戰,用新發展理念武裝全黨,堅守初心和使命,加強作風建設,把人民群眾放在首要位置,引導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最廣泛的文化、歷史、情感認同。其主要的目標任務,就是建設服務型、學習型、創新型黨組織,為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起標桿和榜樣,讓黨成為全社會認可、接受、信任、依靠的對象,讓黨成為社會尊崇、尊敬、看齊的方向。通過黨建工作,達到密切聯系群眾,改善黨群關系,打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生態,讓黨永葆青春,人民永葆活力的目的。
對于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從黨建目標和歷史進程兩個維度進行分析。上文已經詳細闡述了黨建工作的目標方向,從中可以看出黨建工作的重大理論意義所在。從黨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們黨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過程當中,一直都在思考、實踐、解決、回答這樣一個重大的問題:建設什么樣的黨、如何建設黨。它是黨的建設工作的歷史邏輯起點,關乎黨能否永遠保持先進性和戰斗力,更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高遠,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下大力氣加強黨的建設工作,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從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到全面從嚴治黨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我們看到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偉大氣魄,看到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未來和希望。在新時代,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是要對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進行科學的判斷,明確擔負的使命任務,提升黨的領導和執政水平,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持續推進反腐敗斗爭,提高黨抵御風險和抗擊腐敗的能力。
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各級教育部門,思政教育工作都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和群體,是社會公眾必須接受的一項教育學習活動。從理論層面來看,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指當前的執政者和相關機構對社會群體在思想觀念和政治理念上進行的一種輿論宣導和工作實踐指導,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體系設計,達到一定的思維和意識形態影響。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而言,黨建工作就是讓廣大群眾中的一部分先進分子作為先鋒隊,為更廣泛的社會公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基礎,其中理論與實踐是相輔相成、互為基礎的。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黨在選人、用人、育人上所堅持的基本方向和原則。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十分注重品德涵養。無論是諸子百家傳統道德思想的弘揚,還是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以及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同步推進,都體現了思想道德在社會發展與國家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一個人的價值觀念的引導、激勵和約束,是意識形態方面的滲透,一個人如果在思想上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立場,對外部世界沒有正確的認識,個人的立場不堅定,就很容易被一些消極、低迷甚至是反動的輿論思想干擾和腐蝕,這些混淆視聽的思想既有極端、恐怖等顯而易見的反人類內容,也有敵對勢力制造的具有潛在危害的享樂主義、個人利己主義等,后者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沒有接受過良好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群體是無法分辨其中的利弊與對錯的,這樣就會造成其誤將這些錯誤思想當成解決個人和社會問題的“法寶”,這種情況的危害程度更大,影響范圍更深。鑒于內外部環境的現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必要。只有筑牢人民的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才能讓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挺起脊梁。
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依托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邏輯原則,而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因此二者有著天然的理論聯系,思政教育工作只有在黨建工作全面順利開展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實施下去。思想政治教育對公眾的政治覺悟、政治素養和政治品格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而思政教育的開展,必須依托一支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堅定政治立場的政治工作隊伍,他們的能力態度和價值取向,就是他們所屬的黨組織及群團組織開展黨建工作和組織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思政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而依托黨建主題教育學習活動,將思政教育向縱深化推進,是一項十分關鍵的路徑和措施。黨建理論專家開展專題培訓,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把黨員干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模范標兵,帶領廣大群眾投身于社會生產實踐,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活力和動力,也能夠把寬泛和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同黨的革命發展實際相聯系、與社會實踐相聯系,讓這項工作更接地氣,更實事求是。
思政教師和政工師隊伍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群體,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讓這些主力群體更好地接受關于黨的指導思想、歷史沿革、作風建設、優良品質、科學發展、創新進取等內容的教育和熏陶,從而在個人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上有一個質的提升,這樣在下一步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該群體就能夠更準確、更真實、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樣才能保證思政教育達到預期的目標。黨組織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這個機構必須為黨的各級組織,黨組織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將決定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實效。因此,強化黨組織的思想建設、能力建設,就是提升組織領導和協調能力的關鍵途徑,只有在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中心的引導和帶領下,從教育內容、形式、方式、人員力量、資源投入等方面進行統籌協調,才能確保思政教育工作持續進行下去,為優化思政教育提供更充分的體制機制和物力財力保障。
無論是思政教育工作還是黨的建設工作,最終的目的都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的人才,使其能夠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中貢獻應有的力量。從這一點來看,二者有著相同的立場和站位,其目標和方向也是相對一致的。健全黨建工作,可以助推思政教育的順利開展;而思政教育的廣泛實施,又能為黨建工作營造更加和諧、有力的思想輿論環境,使得二者可以協同高效地發展。為此,各級組織單位都要在抓黨建的同時,積極發揮黨建的引領和促進作用,把育人的重要內容——思政教育融入黨建工作體系當中,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堅持德智體美的均衡培養,注重個人和群體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動態,發揮政工師等思政教育主力隊伍的價值能力,實現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相互協同、共同提升。
一是健全機制體制,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各級黨委和黨組織都要深化認識,分析研究實現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統籌推進的方案和路線,制訂科學的組織和執行計劃,確立相關的保障政策,建立考評獎懲機制,積極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黨的隊伍和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中來,發揮他們的才智和能力。二是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建工作落實到具體工作學習當中,用工作成效來檢驗黨建成果,以黨建來促發展,從而形成強大的合力,為思政教育工作創造更好的組織環境。三是強化隊伍建設,不斷推動創新。黨建工作隊伍和思政教育隊伍要定期接受培訓教育,通過“理論+實踐”的方式,切實提升他們的黨性修養和能力素養,堅持“能上能下”的原則,優選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綜合能力較強的教育隊伍,建設黨建和思政教育創新融合示范點,豐富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形式載體,革新黨建工作形式,為黨建創新做好方向探索。
文章對黨建工作的概念內涵、思政教育的特點要點、二者的內在聯系邏輯機理及如何協同推進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貢獻思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