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顥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銀川 750011)
企業的改革發展建設對寧夏煤業公司統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設世界一流煤化企業進程中,必須做好統戰工作,將黨的統一戰線方針和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凝聚起人心和力量,完善人力資源的各項配置,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獲得提升。統一戰線內人才優勢明顯,要發揮他們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統一戰線的建設,企業能夠達到內引外聯的目的,拓展企業的發展格局。統一戰線的開展對促進企業管理的民主化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建設和諧穩定的企業大局,促進矛盾的化解,實現礦區穩定。
為此,公司各級黨組織形成共識,充分提高對統一戰線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各種渠道強化統戰工作,對企業在統戰工作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討,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結合黨中央對統戰工作的要求和統戰工作的發展趨勢,改正關于統戰工作的一些片面、錯誤的認識,打破傳統思維,創新方式方法,調動企業上下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積極性和內動力,使該工作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為企業的發展改革提供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寧夏煤業公司統戰工作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基層廠礦黨組織對統戰工作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加強了組織領導;統戰工作制度逐步健全,服務領域不斷延伸;統戰宣傳力度加大,社會影響逐步提升。
提高民族團結意識要強化民族團結教育。為此,公司通過各種渠道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對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在公司上下形成了注重民族團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氛圍,使民族團結思想深入每個職工的內心,達到衷心擁護黨的民族政策的目的。
要強化民族政策教育,各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職工的原則,在各級黨員干部、黨員、統戰成員中深入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學習、討論、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征文、書畫攝影展示、選樹典型、上黨課、廣播、宣傳櫥窗等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多年來的輝煌成就和巨大變化,宣傳黨的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普及統一戰線知識,強化文化包容教育,樹立民族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交流的思想,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融入中心、服務大局,是統戰工作永葆生機的根本。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心、大局的定位也隨之發生變化。當下,企業統戰工作要如何開展,如何與中心大局相結合、充分發揮作用,如何與企業黨建、企業經營管理、企業安全生產相結合,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家將安全發展理念提到了一個新高度。企業在生產中要將“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信念貫徹到底,完善安全體系,落實安全責任制度,堅決摒棄為了生產發展不顧安全的思想,切實保護好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黨中央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要求,是我們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根本宗旨的要求,是企業在生產發展中的行為準則和綱領,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才能更好地促進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寧夏煤業涉足的行業如煤炭、煤化工等都是高危行業,我們搞建設、促轉型發展,努力讓寧煤人都過上更加幸福、更加體面的生活,最終成果不僅要看上了多少項目、創造了多少利潤、上繳了多少稅收、給大家漲了多少工資,而且要看是否能給職工創造更加安全、更加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我們的目標就是不讓每一名職工受到傷害,為每名職工創造一個安全舒服的作業環境。企業要引導各族干部職工大力弘揚“趕考”精神,著力解決動力不足、擔當不夠問題;大力弘揚“釘子”精神,著力解決韌勁不足、效率不高問題;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著力解決標準不高、工作粗放問題;大力弘揚“亮劍”精神,著力解決境界不高、信心不足問題。形成逐級講忠誠、人人勇擔當的強勢氛圍。
首先,堅持安全從嚴管控,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針對企業特點,構建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質量達標“三位一體”的安全生產體系,推動安全工作提檔升級。其次,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十九大報告強調:“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公司始終把和諧穩定發展作為最大的政治,把職工生活幸福作為最大的責任,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樹牢“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觀,切實解決人才制約問題。
首先,更加注重凝心聚力工作,推動管理理念人本化。統一戰線以凝聚人心為根本任務,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充分把握和發揮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中所蘊含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把統一戰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社會管理創新上來。公司從加強“兩堂一舍”、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入手,以“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同安全生產”為抓手來促進民族團結。針對回族職工多的情況,開設回、漢兩個食堂,開設愛心服務站,為職工提供方便,制定嚴格的食材采購制度,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和管理,使得職工吃得放心、舒心、安心。建設集健身房、籃球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棋牌室、電子閱覽室等多種設施于一體的職工文體活動中心,豐富了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為職工提供了互助交流的場所和平臺,加強了各民族職工之間的溝通。
其次,更加注重運用協商引導方法,推動管理方式柔性化。認真傾聽來自職工的各種不同的聲音,特別是少數民族職工的建議和意見,為全體職工多樣化情緒提供釋放“窗口”,加強信息溝通交流,為可能產生的利益沖突創設“緩沖地帶”。定期組織職工學習民族政策、民族常識,管理干部察民情、解民憂,做到“想職工之所想、供職工之所需、解職工之所憂”,在工作安排中一視同仁,靠服務來贏得理解、感動群眾、凝聚人心。
再次,更加注重基層統戰工作,推動社會管理組織網絡化。加強和創新統一戰線工作,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突破點也在基層。統一戰線在基層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和資源優勢,要不斷加強基層統戰工作,夯實社會管理工作基礎,積極推進統戰工作不斷向區隊、班組延伸,向網絡信息平臺延伸,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統戰工作網絡,擴大統戰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領域范圍,實現統戰工作的全覆蓋和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無縫”對接。
最后,更加注重民族人才培養工作,強化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積極推薦優秀少數民族人才“走出去”,進行提高性培訓,不斷提升知識層次和專業技術能力。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訓,在少數民族中堅持以技師和高級技師、優秀班組長為主要對象,以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的培訓為主要內容,采取內外結合、以脫產培訓為主的方式開展培訓。這些豐富多彩、入腦入心且具有特點的技能培訓,可以很好地獲得少數民族群眾的關注,實現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目標,也為個人成才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