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中共齊齊哈爾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齊齊哈爾 161099)
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關系作出了系統、全面、原創性的論述,明確提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于從嚴治黨在理論和實踐上全面、系統的科學提煉,也是重大的理論和實踐的深化和提升,對于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和提升依規治黨協調發展、以法治方式和手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黨的十五大報告對于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進行了高度概括,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首次正式提出,突出強調了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依規治黨是在建設法治中國語境下逐漸提煉的新概念,近些年逐步進入黨的文件和黨的領導人話語體系,是法治建設在黨的建設領域的運用和體現。基于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的密切關聯性,可以將它的基本含義概括為:依規治黨就是廣大黨員在黨的領導下,依照黨章和黨內法規規定,管理黨內事務、管理黨的組織、管理黨員干部,保證黨內各項工作都依規進行。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在黨的十五大首次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之后,國家對于依法治國的認識也在不斷升華。1999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修正案。依法治國的入憲表明,依法治國由過去的黨的主張和意志上升為了國家的主張與意志,從而將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發揮作用。緊接著,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均對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全面依法治國作為一項重要戰略部署被明確提出。會議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以法治建設為主題召開的一次全會,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重大任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全面依法治國上升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重要保障,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這部綱領性文獻通篇閃耀著法治精神,全文共出現54次“法治”的字樣。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依規治黨是從嚴管黨治黨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走向深入,對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依規治黨等問題做出全面部署。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緊接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了要“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重大任務,并將“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之一明確下來,黨內法規正式上升為一個法治概念。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統籌推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這一命題,強調“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此基礎上,將這一命題和論斷正式表述為“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同時“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等一系列重要表述被首次寫入黨章。至此,“從嚴管黨治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正式明確。從十九大報告的整體內容看,有關全面從嚴治黨的第十三部分有4 100字,占了報告篇幅的八分之一,足可以看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
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二者有機統一在一起,對于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既有核心價值的本質一致性,也有構成要素的具體差異性;既有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機統一的內在聯系,也有治理主體、治理內容、治理形式等方面的明顯區別。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本質一致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二者均以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肩負著依靠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的任務和責任,也肩負著依靠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任務和責任。這可以從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基本內涵中體現出來,更能夠從黨的諸多重要論述中體現出來,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全面依法治國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
(二)二者均以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為重要基礎。完備的制度體系是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法定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保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4+1”的法治體系建設格局被明確下來。其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開展必須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重大改革必須于法有據。而相對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則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現實抓手,只有建立起了嚴密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依規治黨才具備了堅實的基礎。
(三)二者均以規則科學、程序規范為重要要求。法治是規則之治、程序之治,規則科學、程序規范是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必要前提,也是二者的重要要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黨規黨紀是治黨之重器,正所謂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無論是依法治國還是依規治黨,均以完善的規則體系的建立為首要要求,因此,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推進,必須遵循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規定,使管黨治黨和治國理政有規可依、有法可依。同時,在制度體系建設及其運轉中,還要著力增強公開性和透明度,促進黨員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黨內事務,促進公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不斷推進黨內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四)二者均以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根本立場。黨的根基、血脈、力量在人民,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都是為了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與力量源泉,依法治國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只有全體人民提升法治素養,積極參與國家法治建設,依法治國才能最終實現,而依法治國的最終目的也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權益。依規治黨也要牢牢把握人民的主體地位,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全體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了帶領人民創造更為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奮斗,不惜流血犧牲。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共出現203次,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此方面做出了諸多重要論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綜上所述,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不是對立矛盾的,而是有機統一的,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之中,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之中,也統一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之中。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必須要深刻認識二者的內在聯系,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這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邏輯規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一重大命題和論斷,需要深入學習領會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基本內涵和內在聯系,使其互聯互動、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