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柯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虞城縣供電公司 河南商丘 476300
電力能源在傳輸過程中,極易受到人為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導致電能輸送、管制、分派等環節產生一定的電能損耗,這種電能損耗就是電網線損,而電網線損率直接影響供電企業的運營狀況和經濟利潤,電網線損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求供電企業及時查找出具體的問題所在,追根溯源,從根本上降低電網線損率,從而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1]。
電能表和互感器等計量裝置是用來計量用戶使用的電能量的,其本身的計量準確性和接線正確性直接影響到電能計量的正確性,按照計量裝置運行管理規定,新安裝的計量裝置一個月內要進行首次檢驗,運行中的電表和互感器要進行周期性檢驗,如果對運行中的電能表和互感器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因存在計量異常問題導致線損電量增加。
很多城市目前的配電變壓器存在著分布不科學、不合理問題,雖然各地引入了大容量變壓器的安裝與使用,有效緩解了農村供電能力不足、電壓低等緊俏問題,不過仍存在大量運行的舊式變壓器。加之季節變化對用電負荷產生的較大影響,增加了調配用電負荷時段的難度,導致個別城市配電變壓器運行出現超負荷情況,有的變壓器使用存在大馬拉小車的資源浪費問題,這些都加劇了線損風險隱患,增加了線損管理工作難度與工作量[2]。
在當前科技發達的時代,一般電網線路的布局都是采用機載激光雷達技術,通過這種新型的高科技手段可以對電網進行合理布局,但是在一些地區還是存在電網中使用的變壓器等電力設備布局不合理的現象。變壓器布局不科學就會導致電網供電線路的延長,電網供電線路越長,電網線損率也就越高。在供電線路運行過程中會出現三相負荷不平衡的情況,如果不平衡率超過20%就會使供電線路中的電流值增大,電網線損率隨著電流值的增大而增長。電網的運行都需要計量裝置對電能進行實時計量,技術人員通過計量的結果對供電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采取不適當的計量方式或出現計量結果不精準的情況,電網線損率也會提高。
電力企業公司應當時刻關注行業信息,了解線損管理過程中能夠引入哪些新的技術與設備,確保線損管理工作能夠高效的開展。例如:應用新型電力系統計量器,記錄電力系統運行的電流、電壓,并實現自動記錄,并將數據傳輸到電腦系統當中,實時的進行數據分析,看看線損情況是否在可允許范圍內。同時可以設立相關的感應預警器,當線損情況到達一定的數值時發出警告預警,提醒相關工作人員針對線損路段進行及時的搶修,確保電力的穩定輸出。此外,更應當引入先進的技術,讓線損管理能夠更加的高效,緊隨時代腳步。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對于一些重復繁碎單一的工作可以交付人工智能處理,不僅能夠高效進行問題處理解決,更能夠大大的降低電氣公司在人員成本上的投入,降低整個線損管理成本[3]。
調整10kV線路上的負荷分布情況,使用電負荷均勻分布在整條線路上。針對線徑“卡脖子”問題,從成本和線損率兩個方面考慮,選取粗細合適的導線,整改線路線徑“卡脖子”的現象,使得從線路首端到末端線徑隨負荷的減小而逐漸減小,減小線路上的電能損耗。
目前,無功補償功率因數的方法越來越多元化,包括變電站集中提供補償、用電設備隨機提供補償、配變低壓側就地提供補償、配變線路固定提供補償等等,各種補償技術的優勢與弊端存在差異性,所以需選擇適合的無功補償技術,才能夠最大化發揮技術應用優勢,改善電壓質量。農村電網線損管理中無功補償技術的運用,應綜合考慮當地具體情況,保證技術選擇科學合理,可避免和有效控制線損問題,體現出此技術具有的提高電壓質量作用[4-5]。
對于電網線損中的管理損耗,主要是人為因素導致的電損,這就要從制度角度出發,加強對供電運行的每個環節涉及的工作人員進行管控,建立健全人員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員的各環節工作都能嚴格按照工作標準進行,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和崗,將工作內容量化,加強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按標準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通過責權的劃分,可以有效地監管人員的工作,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可以促進員工、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減少因管理漏洞導致的電網線損線。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成為了人們生活工作的必須,電力系統能夠更高效、低損耗的發展會給電力建設帶來一大突破,更能加快社會建設腳步。而電力系統中線損管理則是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從其涉及到的線路組織架構、管理體系、技術、裝置、人員等方面進行一一優化,從細微處提升線損管理,降低線路損耗,提升電力建設,推動電力建設的持續發展,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