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堆工部 北京 102413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技術研究部(以下簡稱“堆工部”)擁有多個核設施。為應對核電信息化環境變化、適應當今信息時代,同時提高堆工部反應堆的集中統一管控力度和綜合設備管理水平,需通過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源,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全方位地幫助機構建立、完善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1]。
目前,國內核電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大多采用國外軟件平臺,軟件版權和核心技術均掌握在國外軟件公司手中,信息化建設成本高,后續維護成本更高,通用的軟件和文化思維的差異導致在國內核電企業應用時出現大量的二次開發并且落地困難。由于系統大多是離散建立,缺少統一的編碼標準與共享數據庫,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尚未實現管控一體化與財務業務一體化。
在此背景下,開發了涵蓋快中子堆、輕水堆、原型微堆、泳池堆等多種核電運維特點的研究堆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采用了最新IT技術,將運行、維修、設備、物資、實時監控統一到一個平臺上,每一個業務都按照閉環管理(PDCA)進行設計,即實現技術路線的統一性,又實現了數據的集中管理,將研究堆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打造成核電群堆管理一體化平臺建設標桿[2]。
研究堆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通過數據集成、業務集成、系統優化三個層次的建設,實現堆群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數據集成(實時層):建立統一的數據集中管理平臺,將運行、維修、設備、物資、實時監控統一到一個平臺上,每一個業務都按照閉環管理(PDCA)進行設計,即實現技術路線的統一性,又實現了數據的集中管理。
業務集成(業務層):通過統一的業務平臺,實現運維進度全程跟蹤、設備全生命周期管控、越限報警管理、群堆管理,從而提高群堆資源協調效率、運維管理效率。
系統優化(智能管控層):通過對運維歷史數據的積累,分析核設施設備運行狀態,及時準確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和劣化過程的發展,實現日常工作的集中監控與調度,保證核設施安全、可靠和經濟運行,支撐管理層高效決策。
基于群堆管控需求和特點,采取頂層設計思路,構建堆工部重大科研核設施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實現研究堆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
通過表單開發平臺、系統權限管理、工作流管理、組態工具、消息管理、報表管理、系統維護,系統日志等基礎平臺構建研究堆一體化平臺綜合管控平臺的上層應用。
3.2.1 業務模塊
(1)運行管理:運行管理主要針對運行人員日常的運行工作,對各種主輔設備的運行進行管理。運行管理需要監測大量的實時信息,掌握系統運行動態,對生產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定期進行運行設備的切換、試驗和維護;對研究堆啟停、重大操作、典型事故的處理給予操作指導;對各類運行指標進行統計,并形成適應的運行管理方式及相關統計報表。
(2)維修管理:維修管理主要針對維修人員日常的維修工作,建立四個堆統一標準的維修流程,對維修流程全過程跟蹤,實現閉環管理。
(3)物資管理:實現物資采購全流程的閉環管理,建立對物資從需求、采購、到貨、入庫、出庫、領用、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物資采購過程的規范化、制度化、自動化、公開透明運作。
(4)安全管理:結合國家安全標準化規范和反應堆工程技術研究部管理模式,全面全過程覆蓋安全管理業務。
(5)設備管理: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管理,建立對設備從采購、安裝、驗收、使用、保養、維修、改造直至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6)計量器具管理:實現儀器儀表定期檢定,建立儀器儀表臺賬管理,清楚掌握儀器儀表合格率、準確程度。
(7)經驗反饋管理:充分利用堆工部各核設施運行、維修、管理等方面的經驗,有效開展經驗反饋活動,持續不斷提高堆工部核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綜合管理:監視、調度、診斷融為一體,實現對各反應堆的遠程監視、分析診斷、遠程調度指導。
3.2.2 實時模塊
基于實時數據庫的應用軟件系統,是為了提高原子能院運行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而開發的運行管理軟件。通過計算引擎,將實時、歷史數據轉換為對運行管理和決策至關重要的統計分析數據,這些數據使運行變得透明,從而為提高運行力和運行效率提供最優的決策支持。
通過各個模塊統計門戶將各個管理階層關心的指標進行展示,統一平臺,集中監控,實時反映群堆整體運營情況,為管理層提供一站式、可追溯的決策支持。
根據指標的狀態分別統計正常狀態、超預警狀態、超設計值狀態的指標數,以餅圖、柱狀圖等方式展示,同時提供追溯功能,能夠追溯到指標查詢報表查看指標的詳細情況。
遠程監控中心系統提供了一個實時集中監控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分析決策平臺和指揮調度平臺。
構建管理體系:建立了符合堆工部群堆管理特點的研究堆運維管理體系,構建了安全運維的長效機制。
提升管理效率: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管理效率。
提高標準化程度:嚴格的運維過程控制,提高了工作標準化程度,積累了知識,形成文件包。
控制生產成本:運維過程控制管理,細化了成本控制和歸結的手段,實現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
提高員工素質:提高了員工的整體素質,建立了員工培訓和學習的知識平臺。
實現生產經營過程實時監控,管理可視化、透明化,實現精益運維,主要設備運轉率和生產臺時得到顯著提高。
建立反應堆工程部統一運行維修標準、規范、制度,保證標準、規范、制度從反應堆工程部到下屬各反應堆得到有效貫徹和執行。
規范缺陷故障管理,設備平均故障次數逐年下降。
減少人為主觀評價,首先使用信息系統的客觀數據。
通過系統評價員工工作績效,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執行力。
在關鍵的流程上減少人為的主觀的數據或判斷,通過信息化手段規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