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
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泗水縣分局 山東濟寧 273200
隨著水處理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自行監測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物種類和數量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危險廢物管理問題逐漸凸顯。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水處理企業危險廢物管理現狀與問題,基于實際工作經驗提出危險廢物管理的一些建議,旨在推動水處理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
①如果水資源遭受到污染,對于工業一些農業發展都有非常嚴重的危害,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的當下,工業以及農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據比較大的比重,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那我這兩項工業中所需要用到水的環節,以及設備機械等等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具體的工作效率以及性能降低,還會讓產品的生產效率以及質量下降。除了這一點,水資源受到污染之后,會對土地的性能產生影響,促使其化學性能下降,影響農產品的生長,還會使農業的產量下降,更有甚者會導致土地不能再種植農作物。②對人身體健康會產生危害。對于人的身體來說,水是占據主要部分的一個元素,人類要生存離不開水資源,但是要健康生長,只有飲用健康的水資源,才能獲取相應的元素以及能量,而如果面臨著被污染的水源,那么會極大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1]。
部分水處理企業、第三方運營單位,未充分認識到在線監測設備的廢液屬于危險廢物,認為廢液中大部分為處理后污水,廢液中各試劑占比濃度極低,不會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甚至私自將廢液傾倒至下水管道、排放至廢水或滲坑中,致使周邊土壤環境或水體環境受到污染。
市場上所售在線監測設備,普遍在機身內裝有廢液桶,存儲量約為1個月所產生的廢液量,常見做法是定期將廢液轉移至更大容量的容器內。廢液的貯存場所大部分位于在線監測系統站房或原有建筑物內,無通風措施,未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要求的設置防滲、防漏及收集裝置,未對廢液容器進行定期檢查,無相關管理臺賬。
目前,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系統采用第三方運營模式,很多企業簽訂協議時忽視在線監測設備產生廢液問題,未認識到廢液為危險廢物,需進行無害化處置,因而未明確在線監測設備產生廢液的歸屬。加之市場競爭激烈,中標單位利潤空間較小,無法承擔廢液處置費用。這種情況下,監測設備產生的廢液僅能在現場存放或非法傾倒處置[2]。
針對產生的廢液,部分單位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相關要求,制定本單位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和工作辦法;未按照國家《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建立危險廢物專用貯存庫,未規范設置標識標志、臺帳記錄、規章制度等;未按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進行危險廢物轉移。
2019年12月24日頒布的《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等)運行技術規范》(HJ355-2019)中指出,對于水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所產生的廢液應以專用容器予以回收,并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有關規定,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理,不得隨意排放或回流入污水排放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存在擅自傾倒、堆放危險廢物、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造成危險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其他環境污染等行為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責令停業或者關閉。水處理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在線監測廢液管理的重要性,主動學習,加強管理,避免出現“治污專業戶”變身“產污主力軍”。
水處理企業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場》(GB15562.2-1995)設置貯存設施。利用現有建筑物的,應進行通風、防滲改造,同時設置導流槽、事故池等進行泄露廢液收集,避免出現因泄露造成環境污染。貯存場所及容器,應按標準設立標志標識,注明危險廢物特性、產生批次、產生量,并做好出入庫臺賬記錄[3]。
部分水處理企業引入第三方運營單位,簽訂合同時將廢液交由第三方運營單位處理,實際情況為第三方運營單位與處置單位簽訂協議進行無害化處置。對于產廢單位,應明確為水處理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現場監督檢查辦法》(部令第19號)指出,本辦法所稱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是指在污染源現場安裝的用于監控、監測污染物排放的在線自動監測儀、流量(速)計、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記錄儀和數據采集傳輸儀器、儀表、傳感器等設施,是污染防治設施的組成部分。水處理企業為污染防治設施的使用者,在線監測設備產生的廢液,理應由水處理企業進行處理;同時,現階段在線監測第三方運營單位往往同時與多家水處理企業簽訂運營協議,對于實行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的地區,其固體廢物管理系統中產廢設施所在地無法選擇多地,單一地址不能真實反映多個產廢單位實際情況,不利于產廢單位主體責任的落實和生態環境部門的精細化管理要求。
目前,我國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處置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但也存在部分地區產生危險廢物類別和產生量與處置能力不匹配、處置費用過高等問題。而水處理企業數量多,范圍廣,產生廢液存在點多、量少、處置難的特點。為切實打好危險廢物防治攻堅戰,遏制危險廢物非法轉移、處置造成的環境污染,通過政府引導,鼓勵經營單位通過自行或與第三方合作建設危險廢物收集點,解決企業小量危廢轉移不及時、處置去向難、費用高等問題;積極引入經營單位落地生根,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引進良性競爭機制,避免出現區域行業壟斷,通過政府限價和市場化競爭,擠干水分,規范危險廢物處置市場。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有助于企業更加主動履行自身主體責任,為危險廢物安全處置,降低環境風險提供重要保障。
水處理企業自動監測系統產生的廢液為危險廢物,但目前仍未得到足夠重視和規范化管理及處置。危險廢物的污染存在滯后性,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加強企業產廢情況的了解,積極引導企業進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對于發現的問題要求立查立改,避免出現事后監管,造成環境污染已成為既定事實,違反了環境保護預防為主的原則。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