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連生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發展和改革事業服務中心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礎是制定好方案,統一思想認識,并將其落實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上。各地區需要堅定信心,落實好相關工作。通過實行供給側改革擴大總需求,提高供給體系效率和質量,進而增加經濟增長動力,使我國生產力水平能夠得到提升。從根本上來講,供給側改革是從生產入手解放生產力,配置好各種生產要素,進行創新升級產業,提高產業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興起供給學派,該學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其提出生產增長受到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供給、利用的影響。基于該學派觀點發展形成了新供給主義,提出利用放松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通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進而使其經濟潛在增長率提升[1]。
相對于需求側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的投資、消費和出口是基于需求角度提出的,其注重要素投入,短期來看效果較好。而供給側則是從供給角度分析,通過制度、結構、要素的優化升級強化資源配置,增加供給,長期來看效果較好。二者屬于相互依托關系。供給側改革目的最終在于創造需求,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供需調控有所不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將二者作用充分發揮起來,共同發展,進而促使經濟實現良性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供給角度優化結構,增加供給,屬于中長期宏觀調控。我國在未來經濟改革中,需要根據國際需求管理,自覺改革創新供給,避免過度依賴,綜合供給和需求管理。
從國情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理解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就是基于供給質量提高,通過改革方法調整結構,糾正要素配置問題,擴大供給,通過供給結構使需求變化更靈活,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滿足群眾需求,促使社會經濟健康發展[2]。要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需要具有明確理念和清晰思路,還需要具有具體任務。各地區部門要按照發展理念要求,根據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好宏觀政策和微觀政策等相關政策。
(1)放寬登記條件。貫徹落實注冊便利制度,例如資本認繳登記制,一址多照等便利措施,并加大力度放寬市場主體的住所登記條件,在轄區內積極推行跨區備案制度。同時,根據相關公司注冊經驗推行集群注冊以及公衛注冊,進而提高社會的創新創業能力。
(2)做好注銷登記工作。建立健全企業退出機制,對于已有營業執照,但是未進行經營或是以進行經營,但是無債權債務糾紛等企業可以推行簡單注銷改革,這類企業只需要準備好登記材料,符合注銷登記申請后及時受理相關業務并在三個工作日內。完成可以縮短企業的退出時間,建立便利的退出機制。
(3)加大力度發展新興行業。對核心基礎設施、民生、電商、高新技術、環境保護等行業加大扶持力度,實行非禁即入,引導這些新興行業依托區域產業聚集和高新技術開發等新型區域發展,并建立跨行業、跨地區的企業,促進服務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進一步推進新興產業發展[3]。
(4)發展特色行業。根據工商服務管理職能,與區域實際情況結合積極引導發展特色農業、文化行業、金融行業以及旅游行業等,加速傳統行業升級改造,推進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等產業發展,提高綠色循環經濟發展速度,推進能源化工行業能夠實現高端化,解決能源過剩問題,使供給結構更加優化。
(5)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利用登記注冊職能清理僵尸企業、高污染企業等類型的企業,并通過多種方式對企業進行合并重組,鼓勵企業兼并產能過剩企業加速企業實現轉業升級發展,開發新的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4]。
(6)設置工商聯絡員,實行聯絡員制度,為政府確定的供給側結果向改革企業和招商引資項目、區域帶動性項目開辟綠色工商管理通道,并遵循提前介入、重點知道、專人登記和全程服務這一原則,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工商服務,使企業辦事成本減少,為企業提供方便。
(1)完善信用監管機制。對此需要建立企業信用公示制度,公示企業年報和即時信息,并推行企業信息公示、經營異常名錄以及嚴重失信違法名單等制度,建立新型的市場監管機制。
(2)推行企業公示信息抽查制度。在公開透明原則要求下,根據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在區域范圍內每年隨即對各企業進行1-3次抽查檢查,并積極實行雙隨機抽查制度,構建執法檢查人員名錄清單,建立健全抽查機制,提高監管能力。
(3)實行協同監管聯合懲治制度。根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政府部門企業之間的信息要實現互聯共享,對失信企業實行聯合懲治機制。根據失信企業記錄,對這類企業采取一些限制制度,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5]。
(1)做好消費維權工作。營造好消費環境,進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村鎮整合改革以及監管改革情況,完善消費維權機制、網絡以及機構,設置市場主體自主監管的消費維權服務站,為網絡糾紛提供調解渠道,并完善12315工作機制,提高消費維權工作效率。
(2)舉行消費活動。圍繞安全放心等主題舉行放心消費活動,并積極引導企業行業和公眾參與,政府部門要密切配合,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將市場消費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彌補消費,短板推動經濟實現良性發展。
(3)重點整治侵權行為。在政府引導下,各部門加強協作,加大力度,整治住房汽車互聯網等行業的突出問題,加大力度打擊危害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以及欺騙消費者等違法行為,揭露具有典型性的侵權案件,對經營者行為進行進一步規范使經者能夠合法經營,進而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安全的消費環境[6]。
(1)實施“互聯網+工商登記”的管理制度。利用互聯網優化登記工作,簡化流程,完善網上辦事功能,推行網上申報預審機制,推動電子化工作,是工商服務工作,能夠從實體大廳轉延伸到網上辦事大廳中。
(2)開通綠色服務通道。決定改革重點明確,推進落后產能行業實現改革升級,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發展具有區域帶動性的項目,開通綠色服務通道,為相關企業提供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全流程服務,在兼并重組以及變更等工作中做好介入和跟蹤工作,為其提供政策和登記支持指導,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務工作。
(3)為改革提供保障。加強建設規范化的窗口單位,對窗口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完善,并落實好相關服務制度[7]。同時需要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窗口工作人員的執政能力,并適時補充窗口工作人員,充實窗口工作力量,增設相關咨詢服務窗口并配置業務水平高的工作人員,為群眾提供業務咨詢服務,打造高效率優服務的服務環境,推進創新創業工作進行。
(4)加大力度宣傳改革工作。通過印發宣傳文件,開設宣傳版面,開通微博網站的媒介平臺,對便民惠民政策進行廣泛宣傳和深度解讀,使社會廣大群眾能夠進一步明確改革政策,享受相關紅利,讓社會各界的創新創業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綜上所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屬于系統工程,其需要良好的社會經濟和法制環境作為保障。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能夠提高區域經濟增長動力。為了使區域發展符合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落實好相關決策部署,并將工商服務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利用工商職能作用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服務,使區域經濟能夠實現創新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