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揚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根據國家醫保局支付方式改革工作部署,目前疾病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共30個,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試點城市共71個。全國各省份、直轄市均有城市入選DIP或DRG試點城市。除此之外,早在2016年,按病種分值付費就開始在全國多個統籌地區試點,目前只有廣東省等少數地區全域實施了按病種分值付費。
國務院文件明確提出,要實行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重點推行按病種付費。我國支付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由“后付制”轉向“預付制”。目前各城市正在打造以DIP或DRG付費為主,按項目、按床日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共存的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
第一,各地醫療保障局與醫療機構的結算和清算環節較多,流程較為復雜,周期較長,導致部分醫療機構出現資金壓力大、資金周轉速度不快等情況,增加了醫療機構的經營風險,提高了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難度,同時也影響了醫療機構的建設和學科發展。
第二,醫保結算、考核政策滯后,導致醫療機構缺乏政策指導,管理無從下手,只能按項目付費模式的理念進行粗放式管理。
第三,支付方式改革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目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針對的是住院醫療服務,對于門診診療和基層醫療服務的費用結算,醫療保障局仍未指出明確的改革方向。
筆者在2021年5月以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的形式對J省G市122家(其中三級醫療機構11家,二級醫療機構85家,一級醫療機構26家)納入DIP試點的醫療機構進行調研。部分醫療機構對政策方案理解不到位,未明確工作目標及管理手段,管理觀念老舊,未完全適應新的付費模式及管理模式,對支付方式改革仍存在很多困惑。而個別三級醫療機構,不僅已經構建了醫院精細化管理的組織架構,也具備較為完善的信息系統,為推動醫院精細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J省G市為例,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808家定點醫療機構,但目前尚無一家醫院實現了成本核算,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醫院信息化程度不夠,單純依賴原有的HIS系統,很難滿足成本管理的需求,成本數據很多還是采用手工歸集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且錯誤率高。第二,醫院財務、醫療、物資各個系統相互獨立,提取數據需要各系統工程師做不同的數據接口,后期跨系統維護存在一定的困難。第三,成本分攤涉及各個臨床科室的切身利益,在設置分攤原則時,很難得到臨床科室的一致認可,可能陷入有系統但是無法執行的窘境。第四,成本管理與績效核算脫節,臨床醫護人員缺乏成本管控意識。
國家衛生健康委于2019年開始推行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要求醫院規范使用全國統一的疾病分類編碼(ICD-10國臨版2.0)和手術操作編碼(ICD-9國臨版3.0)。而醫保局推行DIP、DRG改革試點,則要求試點醫院采用國家醫保版的診斷編碼和手術編碼。G市被調研醫療機構編碼庫版本包括國臨2.0版(疾病)、國臨2.0版(手術)、國臨3.0版(手術),大部分醫療機構疾病及手術操作編碼基本統一、規范。國臨版和醫保版編碼映射和轉換工作量巨大,不僅需要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撐,而且要求臨床醫生在填寫診斷時掌握不同的編碼規則。
過去,大多公立醫院都采用收支結余的方法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當前,除國家衛健委推行的績效考核指標外,不少公立醫院將DRG和RBRVS(Resourcebasedrelativevaluescale,以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比率)作為績效管理的工具。可是對于不采用DRG付費、信息化程度不高的DIP付費試點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的數據和醫保付費的數據很難做到一一對應,提高了醫院績效管理的難度。其次,RBRVS較適用于比較好統計工作量的科室,手術項目較少,藥品和檢查項目較多的科室在采用RBRVS核算績效時存在一定的限制。支付方式改革針對的是公立醫院全院的科室,假如將RBRVS與醫保支付結合,難免會有偏頗。
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是支付方式改革成功推行最基礎的保障。對公立醫院而言,信息系統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公立醫院信息系統建設應該涵蓋人力、財務、物資、基礎運行、綜合決策五大領域,醫療、醫保、藥品、教學、科研、預防六大事項,并實現臨床與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DRG/DIP試點城市的試點醫院,應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對醫院的結算清單數據及時進行查驗質控,提高數據的質量,降低因數據不合格導致醫保資金核減的風險。
醫院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財務會計數據為準進行成本核算。公立醫院要實現成本核算,需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系統。首先,公立醫院需要成立成本核算領導小組,由醫院的總會計師或者醫院的主要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的組長,小組成員由財務、質控、醫務、護理、資產管理、藥品、器械、信息等相關職能科室的負責人擔任。其次,確定醫院需要核算的成本項目。要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設置好成本數據歸集的口徑和分攤的原則,做好賬務處理。
在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需要依靠專業的人才對醫院的運營進行多維度、專業化的分析。公立醫院應盡快籌建運營管理部門,并設置專職運營助理。專職運營助理可以以一對多的方式服務對應的臨床科室。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臨床各科室挑選一些對醫院運營敏感度高的醫護人員,擔任兼職運營助理,減輕運營部門的壓力。
目前公立醫院的管理人員有至少一半來自臨床轉崗的醫生和護士,對數據分析、衛生政策解讀、財務知識、醫保付費結算、病案管理等都缺乏敏感度和專業性。醫保支付方式對醫院管理影響巨大,醫院亟須培養出一支既有醫療專業知識,又具備先進管理理念的人才隊伍。人事部門要牽頭確定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基礎理論框架,內容包括數據分析、衛生政策解讀、財務知識、醫保付費結算、病案管理等基礎課程。其次,加強對信息系統的學習,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創新培訓模式,充分發揮臨床轉崗人員具有醫學基礎知識的優勢,舉行管理科室學習交流會,提高精細化管理團隊協作力。
支付方式改革勢在必行,對于全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公立醫院思想上應該堅決擁護,行動上應該無條件執行,同時醫院管理者和醫務人員要扭轉管理思路,向精細化管理的方向轉變。要從制度體系、組織架構、信息系統、控制成本、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出發,制定出合時宜的管理政策,從干得多掙得多轉變為干得好掙得多,促進醫療衛生健康有序發展,為醫院的發展謀求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