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越
(公主嶺市中心醫院,吉林 長春 136100)
國家大力推動醫療改革的目的在于明確醫療機構的職能定位。對公立醫院而言,需要其逐漸回歸公益性質,通過集中采購、薪酬制度改革等多項措施,讓改革紅利流向終端,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但國家政策也使得一些縣級公立醫院面臨嚴峻的資金危機。因此,公立醫院必須提高自身的內部控制水平,深入分析醫院當下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在醫療改革的大背景下,出于對維護公立醫院資產安全性與完整性、提高公立醫院財務部門會計信息數據真實性的考慮,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是所有公立醫院的必然選擇。公立醫院本身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其經營業務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因此公立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別于一般企業,其控制目標主要聚焦于醫療業務的預算管理與收支平衡以及現金、藥品等資產的管理。更好地維持自身的公益性或者說非營利性,高效地向社會提供醫療公共服務是公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立足點[1]。
縣級公立醫院落實和完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具體來講有以下三點。第一,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利于鞏固醫療改革的現有成果。本次醫療改革大幅降低了藥品采購價格,公立醫院的藥品管理趨于規范;加大了醫保費用的統籌規劃力度,公立醫院的資金管理逐步加碼;嚴格落實了醫療薪酬改革措施,公立醫院醫療人員的待遇穩步提升。上述改革措施都需要相應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約束與引導。第二,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的診療水平??h級公立醫院加大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力度可以對醫院的現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使得更多的資金能夠通過醫改措施補貼患者和醫務工作者,切實改善醫療資源浪費現象和醫患矛盾頻發的現狀。第三,縣級公立醫院落實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F階段,由于私立醫院具備更強的資金優勢,對公立醫院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公立醫院需要強化內部控制,細化管理流程,使自身逐步擺脫資金困境,切實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便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主導地位。
當下我國縣級公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醫院管理層沒有樹立起科學的管理理念,內部控制意識較為淡薄??h級公立醫院處在政策傳達鏈條的末端,當前絕大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的管理層對有關醫改政策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部分醫院領導并沒有意識到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對醫院整體發展的重要性,這就導致縣級醫院的管理方向仍然偏重于業務經營層面,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在多數情況下流于形式,存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落實不力、風險控制活動嚴重缺位、財務工作人員人浮于事等一系列亂象。
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缺少專門的組織機構的統籌管理,個別醫院領導在財務收支或資產管理方面的事權過于集中,導致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獨立性[2]。此外,縣級公立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也有待完善,醫院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嚴格落實責任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導致縣級公立醫院的部分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同工作需求出現了嚴重的錯配,大大拉低了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工作水平。
公立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主要聚焦于醫院的醫療收入與支出、資產管理等方面,目前看來,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的財務基礎工作缺乏制度約束。第一,在藥品、醫療器械等物資采購環節,縣級公立醫院對采購資金及供貨商資質的管理存在漏洞。第二,在醫療收入與支出管理環節,部分縣級公立醫院存在不相容崗位權責分離制度落實不力、票據管理流程不清晰的問題。第三,在財務核算環節,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的財務人員未能按照工作規章要求規范建賬,預案編制、預算執行等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缺乏必要控制,無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完整。
除上述問題以外,我國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活動,尤其是風險控制活動嚴重缺位,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的經營管理存在巨大的風險敞口。其原因在于這部分縣級公立醫院的內部監督體制機制沒有發揮風險管理效能,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的專業性和獨立性無法得到保障,導致醫院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財務風險無法被及時識別并被快速排除的情況。
首先,公立醫院應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預算管理部門,將財務部門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推動公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工作轉向專業化、規范化和精細化。其次,縣級公立醫院應當著力打造一支專業化、年輕化的財務管理人才隊伍,以更好地開展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醫院要嚴把招聘關,重點關注引進人才的專業背景、綜合素質。此外,縣級公立醫院要結合醫院實際工作需要和醫療改革相關政策精神,對在編財務人員做好教育培訓工作,定期開展政策學習講座和業務能力培訓。最后,縣級公立醫院要落實績效考核制度、任期責任制度,在醫院內部建立起完善的員工激勵機制,幫助財務人員端正工作態度、激發財務人員的工作熱情。
縣級公立醫院要進一步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提升對醫院財務基礎工作的重視程度。第一,縣級公立醫院要規范醫療收入與支出管理,在物資采購和診療收入環節,落實不相容崗位權責分離制度,分別設立結算崗位和審核崗位。財務人員需要對每一筆資金收入進行登記,按時扎賬,資金使用人員需要就該筆資金及時填寫申請單據,嚴格履行申請—審核—復核的資金支出批復程序。第二,縣級公立醫院要規范資產管理活動。公立醫院的倉儲保管人員要重視對采購計劃單和物資申領單等關鍵單據的管理,對醫院的資產實行建檔分類的精細化管理,加大對醫院資產的控制力度[3]。第三,公立醫院要推動財務核算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財務人員應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進行財務核算操作,尤其是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財務人員要細化預算編制,密切關注業務部門的預算執行活動并及時進行預算調整。
一方面,縣級公立醫院要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嚴格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并根據醫院相關制度成立由醫院主要領導牽頭的內部監督小組,不定時、不定點地對醫院的各主要科室進行監督管理。另一方面,縣級公立醫院要通過內部監督體制機制,加強對醫院的風險管理。醫院的財務部門要結合醫院的業務特點,選擇合適的風險識別標志,并對醫院的整個業務流程進行實時監控,在識別到相關風險時,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風險應對預案,以防風險進一步擴大引起連帶效應,給醫院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縣級公立醫院要重視本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及時引進先進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醫院的各職能部門能夠通過該平臺實現財務信息的互聯互通,提升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此外,憑借財務管理信息平臺的先進技術手段,向公立醫院管理層提供更為精準的、可視化的財務數據,有助于發揮財務工作對公立醫院決策工作的輔助作用。
縣級公立醫院要立足于經營管理的實際需求,深入分析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不足,優化醫院組織治理架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內部控制活動、提升信息建設水平,力爭打造完善高效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促進公立醫院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