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5)
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轉變為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對于人力資源來說,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推動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要想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提高人才實力。航空企業屬于高科技產業,在企業的生產和發展過程中,高級的工程技術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航空制造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至關重要。人才能夠對技術的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起到推動作用。航空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涉及大量的先進技術工藝以及新型材料的使用,這就要求航空制造企業的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新技術和新材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航空領域各項技術材料的不斷應用推行,航空制造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航空制造業的各項業務工作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而且有著很高的專業技術要求,因此培養航空制造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需要較長的周期。在進行人才培訓時,企業必須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具有超前意識,能夠將航空制造業的未來發展和現實的需要高度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員培訓與時俱進,跟上航空制造業發展的腳步,滿足社會和市場對航空制造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對于航空制造企業來說,其內部業務系統復雜,各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屬于網絡化的結構形式。對于一些航空裝備來說,雖然其所需的數量不多,但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對整個航空業制造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整個系統上來看,也是系統能夠生存和發展的支撐點。航空制造企業在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培訓時,也要對新舊航空裝備的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采取恰當的處理方式,改變以往的陳舊觀念,強化專業技術人才在新的技術裝備以及關鍵裝備方面的培訓,讓其具有層次性和超前性。
航空制造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雙向驅動”培養模式,就是利用型號主管等打造技術專家型和技術副工長等平臺而形成的創新型培養模式。開展這樣的“雙向驅動”培養模式,能夠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成復合型人才,實現人才朝著技術專家型以及管理創新型方向全面發展。
技術專家是“雙向驅動”培養模式的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的本職工作就是負責航空技術,因此在對航空技術進行培養時,也要讓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對航空制造技術有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可以將航空技術靈活應用到航空制造的生產實踐中。技術人員要想真正掌握航空制造的相關技術并實現更好的運用,就必須將其與飛機型號管理融合。管理實際上也是“雙向驅動”培養模式的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副工長的職位上實踐,能夠讓自身處于工段一線的生產情境當中,得到良好體驗。
要進一步加深自身對航空制造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在要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帶動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對現存管理方法、生產模式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就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改進工作。
要基于實際情況,按照具體的崗位需求,制定合理統一的選拔標準,其中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專業技術、品行修養、身心素質、能力特長和工作經驗。隨后在所制定的選拔標準基礎上,公開招聘兼職技術副工長,并且對工段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再結合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經歷、工作經驗、專業技能、知識水平、業務分工等條件,進行綜合衡量,最后確定最佳人選,提出初步的方案。
該培訓模式實行三個月以后,要召開座談會,通過座談會讓各個技術副工長進行經驗的交流和分享,總結經驗和教訓,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和錯誤。而且還要做好定期的工作總結,針對所處工作部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地提出改進意見。專業技術人員還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總結所從事的技術崗位的實際情況,并確定接下來的工作目標。與此同時,還要在工作完成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計劃和安排后續工作,其中涉及的內容有崗位安置的初步設想、職業發展定位,以及未來成長環境條件的具體考慮等等。
首先,在航空制造企業內部應用“雙向驅動”培養模式時,要做好日常的考核工作,將其與專業技術人員的個人績效考核結合起來,通過這樣的考核方式檢驗員工的工作成果。還要以年為單位,召開工作交流會,以技術副工長述職的形式,對日常工作進行檢查。在進行職工的個人績效考核時,也要將其考核成績分為多個層次,分別為優秀、合格和差,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和晉升系統。例如,考核結果為優秀的技術副工長,可以納入企業的后備干部名單,成為企業重點培養對象。其次,在制定員工激勵制度的制定時,也要注重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的有效結合,實現更好的激勵效果。另外,要在工作業績的基礎上,進行員工的先進評比以及黨員發展。同時在航空制造企業內部,還要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提供業務培訓的機會。最后,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企業內部的崗位招聘,如果出現崗位空缺的情況,也可以根據技術副工長的考核情況,酌情優先選用。
想要使航空制造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符合現階段航空制造企業的日常工作期待,就需要嘗試人才培養體系的進一步改革與完善。相應人才培養并不局限于專業高校,有關航空制造企業在進行入職培訓時也要重視相應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航空制造企業在專業技術人才招聘過程中,只會在入職前進行零散的培訓,并未合理制定相關培訓制度,這樣一來走上有關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人才就很難在第一時間適應航空制造企業的工作強度和日常工作任務。因此在人才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有關航空制造企業應當嘗試對較為零散的培訓資源進行整合,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入職前培訓,使培訓質量成為員工日常工作考核中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使專業技術人才以更為良好的狀態開展工作,完成日常工作任務。這也是航空制造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雙向驅動”培養模式的重要表現。
證書制度的實施,有效提升了專業技術崗位的入職門檻,能夠幫助有關航空制造企業對專業人才招聘職業技能進行把控。但在現階段,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制度并未在全行業覆蓋,航空制造企業中的許多專業技術崗位仍然沒有將資格證書審核當作入職的重要門檻,也沒有以此進行專業技術人員考核。但實際上資格證書制度的落實與使用是十分有意義的,它能夠提升企業篩選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為了進一步完善資格證書制度的運行機制,有關制造領域應當統一資格證書考核標準,采取固定標準和固定命題的方式進行相應資格證書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有關航空制造領域的資格證書制度在“雙向驅動”培養模式中發揮較為明顯的作用,使有關航空制造領域的人才及時走上有關工作崗位,默默奉獻自我。除了擬定證書制度以外,有關航空制造企業還可以嘗試在日常的業余時間舉辦職業技能競賽,通過相應賽事活動的推進來增強專業技術人員的競爭意識,使有關專業技術人員能夠不斷自我完善與創新,實現技術水平的提升。
在航天制造企業內部推行“雙向驅動”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讓專業技術人員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實現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增強企業的人才儲備。因此,現階段要不斷完善該培養模式,讓其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