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山東省諸城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濰坊262200)
羊養殖中消化道寄生蟲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種類,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羊只感染后會導致機體營養物質被寄生蟲爭奪,制約羊只生產性能的發揮,同時部分寄生蟲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導致羊只機體健康受到負面影響,降低了羊養殖的經濟效益。羊養殖中消化道寄生蟲的種類主要包括線蟲、球蟲、絳蟲、吸蟲等,其中球蟲和線蟲在羊養殖中出現感染的概率最高。羊養殖在春季等高溫高濕季節出現消化道寄生蟲疾病的概率較高,主要是由于高濕的環境適宜于寄生蟲的生長發育,而冬季氣溫寒冷,不適合大部分寄生蟲蟲卵的發育,所導致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同樣需要做好消化道寄生蟲疾病的預防措施。羊消化道寄生蟲疾病在羔羊養殖中出現概率較高,通常所導致的疾病問題也比較嚴重,主要是由于羔羊階段機體免疫功能不夠健全,抗病能力較差所導致。本文將對羊養殖中常見的寄生蟲疾病種類以及流行狀況進行介紹,以期為羊只的健康養殖以及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幫助。
羊養殖中消化道寄生蟲疾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球蟲、片形吸蟲、隱孢子蟲、雙腔吸蟲、前后盤吸蟲、闊盤吸蟲、莫尼茨絳蟲、無卵黃腺絳蟲、曲子宮絳蟲、棘球蚴、毛圓科線蟲、犢新蛔蟲、仰口線蟲、食道口線蟲、夏伯特線蟲以及毛首線蟲等。下面將對常見的寄生蟲種類進行分類的介紹。
羊養殖中出現消化道線蟲疾病感染后主要會導致羊只出現貧血、消瘦以及腹瀉下痢的情況,羊只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狀況顯著下降,同時患病羊只的結膜出現蒼白病變、下頜以及下腹部位出現水腫的情況,部分羊只出現便秘,患病情況嚴重羊只將出現死亡的情況。羊養殖中消化道線蟲感染主要涉及到9個科、21中屬類、76個線蟲種類。相關研究發現綿羊養殖中,主要出現了9種線蟲疾病的感染,其中感染率最高的為捻轉血矛線蟲,達到60%左右。新疆地區羊養殖中消化道線蟲疾病感染主要以馬歇爾屬、奧斯特屬、毛圓屬和細頸屬4個屬類的線蟲感染最為嚴重,出現混合感染的情況達到100%。對新疆阿克蘇羊養殖地區消化道寄生蟲疾病進行考察發現,捻轉血矛線蟲感染概率達到26.5%左右,蛇形毛圓線蟲感染率達到13%左右,仰口線蟲感染率在12.3%左右[1]。
羊養殖中感染消化道絳蟲后主要會出現采食量下降,飲水量增加的情況,同時感染絳蟲的患病羊只出現精神狀態沉郁、機體虛弱以及生長發育遲緩的情況。隨著絳蟲在羊只消化道中的生長定殖,患病羊只逐漸出現腹瀉下痢的情況,同時糞便中出現成熟絳蟲節片,患病羊只機體出現迅速消瘦的狀況,同時機體出現貧血。部分感染消化道絳蟲羊只出現痙攣或者回旋運動等神經性疾病癥狀。部分患病羊只出現絳蟲在腸道中成團而導致腸道阻塞的情況,嚴重的會導致羊只出現腹痛甚至腸道破裂的狀況,或者腹膜炎癥而引起羊只的死亡。絳蟲感染患病后期的羊只會出現臥地不起,口中作咀嚼運動,同時口部周邊出現許多白沫,最終死亡的情況。羊消化道絳蟲主要感染種類包括擴展莫尼茨絳蟲、曲子宮絳蟲、無卵黃腺絳蟲以及貝氏莫尼茨絳蟲等,其中莫尼茨絳蟲種屬感染最為常見。研究報道發現在新疆阿克蘇羊養殖地區中,擴展莫尼茨絳蟲感染比例達到30%左右,貝氏莫尼茨絳蟲感染比例在20%左右。
羊養殖中感染了消化道吸蟲疾病后主要會導致羊只出現生產性能下降,生長發育遲緩的情況,同時患病羊只出現消化不良、腹瀉以及頜下水腫等疾病癥狀。出現嚴重感染的會導致羊只肝臟、腸道出現炎癥病變,顯著降低了羊機體健康狀況,疾病流行時將導致羊群的大批量死亡。羊養殖中消化道吸蟲疾病主要包括肝片吸蟲、胰闊盤吸蟲、前后盤吸蟲以及矛形雙腔吸蟲為主。相關統計數據發現,青海省牛羊養殖中,肝片吸蟲感染的比例達到11%左右,導致的死亡率達到4%左右;雙腔吸蟲感染率達到5%左右,死亡率達到14%左右,前后盤吸蟲和胰闊盤吸蟲感染相對較少[2]。
羊養殖中球蟲感染主要是艾美耳種屬的球蟲寄生,在綿羊和山羊養殖中比較常見,主要會導致患病羊只出現腹瀉下痢、貧血、機體消瘦以及生長發育遲緩等癥狀,情況嚴重的會導致羊只出現死亡,在羔羊養殖中出現感染死亡的概率相對較高。綿羊養殖中導致球蟲感染的種類包括14種,其中以阿撒他艾美耳球蟲感染的致病能力最強,綿羊養殖中小型艾美耳球蟲和綿羊艾美耳球蟲具有中等的致病能力。山羊養殖中常見的球蟲感染種類包括15種,其中雅氏艾美耳球蟲在山羊養殖中感染能力最強,阿氏艾美耳球蟲對山羊機體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相關研究報道發現在綿羊糞便中進行球蟲檢測,其中阿撒他艾美耳球蟲感染比例達到72%左右,巴庫艾美耳球蟲達到57%以上,小型艾美耳球蟲感染達到45%以上,貢氏艾美耳球蟲達到20%左右。
羊養殖中隱孢子蟲疾病是由于隱孢子蟲感染所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主要會導致羊只出現腹瀉的癥狀,同時這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對人類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脅。現階段羊養殖生產中常見的隱孢子蟲包括18種,基因型超過50個。感染隱孢子蟲的患病羊只會出現機體消瘦,生長發育遲緩的情況,情況嚴重的會導致羊只出現嚴重腹瀉甚至死亡的情況,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綿羊和山羊養殖中常見的隱孢子蟲種類主要包括微小隱孢子蟲、人隱孢子蟲、豬隱孢子蟲等。研究通過對重慶市羊場中糞便進行檢測發現平均感染率在5%左右[3]。
羊養殖中不同日齡階段羊只出現消化道寄生蟲疾病的情況有所不同,同時所導致的疾病狀況也有所差異。羊實際養殖生產中,6月齡以下的綿羊腸道中出現寄生蟲的概率達到100%,而24月齡以上的綿羊中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達到62%以上。羔羊階段由于機體免疫能力以及抗病力相對較差,出現消化道寄生蟲感染的概率相對較高。研究發現在山羊養殖中,6月齡到12月齡階段出現感染的概率最高,而6月齡以下的羔羊養殖中出現消化道寄生蟲疾病的感染強度最高,所導致的疾病癥狀和死亡率也最高。同時羔羊階段是隱孢子蟲疾病感染最易感的群體,同時很容易導致羊只出現死亡的情況。
羊養殖中消化道寄生蟲疾病感染會顯著降低羊只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狀況,通過對常見消化道寄生蟲疾病進行了解可以對疾病進行合理的防控,推動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