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龍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甘肅天水 741506)
我國人口眾多,對肉蛋奶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在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中對肉類的需求不斷增加,也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問題,對肉類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現階段我國養殖業迅速發展,一些地區依靠當地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不僅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增加了收入,還穩定了市場上肉蛋奶的供給,對穩定市場、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養殖環境對黃牛養殖效益具有重要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養殖人員及周邊群眾甚至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黃牛養殖中不重視環境的情況較為普遍,其一方面表現為牛舍環境較差,通風情況、衛生情況影響黃牛的飼養效果及黃牛本身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表現為飼養所排放的廢氣、廢物等得不到有效處理,給了細菌滋生的空間。其原因一定程度在于養殖戶相關意識的薄弱,而另一方面在于養殖技術與知識方面存在不足[1]。
黃牛養殖中疾病的發生將會對黃牛生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最終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對于疾病預防方面部分養殖戶存在意識薄弱的問題。疾病的預防是黃牛養殖中的重要工作,部分養殖戶在養殖中不重視環境的消毒及廢物的處理,導致黃牛患病幾率增加。而黃牛一旦患病將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某些嚴重疾病的或者傳染疾病的出現將會給養殖戶帶來重大打擊。
在黃牛養殖過程中一些養殖戶過于重視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忽略了科學的養殖方法給經濟效益帶來的極大促進作用。尤其在黃牛配種方面忽略了黃牛的本身體質的影響,在未滿1歲的時候對黃牛進行配種,在這個時期母牛發育不充分,營養方面也有不足,給牛犢的身體發育和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在市場更加重視黃牛質量的情況下也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故在黃牛配種方面應該考慮到黃牛本身對于配種的影響,在母牛發育成熟之后再進行配種,一方面保證牛犢的正常生長,遵循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對提高牛肉質量具有重要影響,順應市場需求為市場提供質量更高的牛肉,促進黃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黃牛養殖中黃牛的品種對于養殖效益具有重要影響,在實踐中養殖戶應該注意黃牛養殖品種的科學選擇,提高黃牛養殖的整體效益,并且在黃牛品種選擇過程中注重對黃牛品種的改良,選擇優質品種,提高黃牛的配種效率和質量。現階段我國對短角牛、魯西黃牛、海福特牛等品種飼養較多,養殖技術和方法也比較成熟,包括疾病防治、飼養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多的養殖經驗可以借鑒,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該注意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黃牛進行飼養,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2]。
黃牛的養殖管理水平影響養殖效率,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理論與技術都較以往實現了巨大的提高,養殖戶應該認識到先進的管理與飼養方式對黃牛養殖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養殖戶應該密切關注市場動向與行業發展,通過互聯網平臺等渠道獲取最新的市場和行業信息,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提高養殖的現代化水平,實現對養殖場黃牛系統化管理,使養殖環境的溫度、通風等實現數據化管理,提高效率與精準性。在養殖中需要保證黃牛一定的運動量,提高黃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并且重視牛身體的清潔,抑制細菌的滋生,提高牛的抵抗能力。
黃牛養殖中養殖戶應該根據黃牛的生長階段合理安排飼料的使用,提高飼料使用效率,保證牛所需營養充足。在母牛懷孕階段適當的增加飼料供給,保證母牛和胎兒的營養充足;在牛犢出生階段保證母牛奶量充足,提高牛犢抵抗力,在出生一個星期左右給牛犢喂養飼料,并根據牛犢發育水平喂養容易消化的顆粒性飼料。特別是在牛犢生長發育過程中應該保證飼料的充足供給,保障牛犢生長必需的營養,根據體重對飼料使用量進行安排,提高飼料使用率。
我國牛肉需求量仍然很大,市場依然廣闊,而黃牛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很多養殖戶都開始嘗試黃牛養殖,而黃牛養殖上需要養殖人員了解黃牛養殖的各方面問題,提高相關意識。一方面養殖人員應該提高相關管理與技術的認識,重視養殖環境的改善,通過養殖技術的提高促進自身競爭力的提高,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而另一方面需要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善于探索、歸納總結,在實踐中結合自身實際尋求合適的養殖方法,通過信息平臺交流經驗,促進養殖效益的提高。
對于黃牛養殖中的疾病預防相關人員應該提起足夠的重視,多方面采取措施預防可能出現的疾病,提高經濟效益。首先對于養殖中排放出來的廢物及時清理,減少細菌滋生,這不僅對疾病預防具有重要影響,而且有利于保護養殖人員身體健康。其次做好環境的消殺工作,增強管理的細致性,科學消殺,減少疾病傳播的媒介,尤其是在夏秋等蚊蟲滋生的季節增加消殺力度。另外合理控制黃牛養殖規模,對不同生長狀況的黃牛分開養殖,將有疾病的牛及時隔離,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養殖過程中一旦黃牛出現疾病,相關養殖人員應該提起足夠的重視,及時有效的采取應急措施。一方面養殖場應該建立疾病處理應急預案,在疾病發生后能根據預案及黃牛所患疾病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理,減少疾病對牛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養殖人員應該增強專業知識,不斷學習,提高處理疾病的能力。在養殖發達的地區有關部門應該組織各種培訓及交流活動,提高養殖人員的能力及意識,并對養殖場提供一定的專業人員支持。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執法力度,排查養殖場在疾病預防、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違規的養殖場依法處理[3]。
總之,在黃牛養殖中養殖戶應該注重科學養殖方法的使用,提高科學飼養和疾病防控的意識,合理對黃牛進行選種和配種,提高養殖管理水平,重視黃牛生長環境的改善,及時接種疫苗提高黃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為市場提供質量高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促進黃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養殖經濟效益。█